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藏族民间美术探略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遍布青藏高原的藏族民间美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本土化特征,它是藏族民俗文化的形象体现,也是藏族民族精神的视觉表征。它体现了藏族民间文化鲜明的宗教性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藏族民间美术 分类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 J12文献标识码:A

藏族民间美术产生于民众之中,又深深扎根于藏族文化的沃土,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它与民众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藏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藏族民间美术直承于具有宗教意识和审美意义双重功能的原始美术,保持着人类早期的思维观念与特征。藏族民间美术中所表现的各类神灵、各种动植物形象,都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是藏族民间美术最直接而具体的文化根源。如“玛尼石”是藏族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玛尼石”就起源于藏族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观念,它衍生于古老的灵石崇拜,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对远古山神崇拜、大石崇拜意识和高原远古岩画的承袭,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加入了大量的佛教内容,逐步变成了佛教的祈祷、崇拜形式。

除此之外,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话传说、巫术意识都对原始社会美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大量与神灵以及崇拜有关的意念通过形象符号表现出来,并由民俗传统传承下来,体现在藏族民间美术的各种创作活动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形象的内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衍化,已经褪去不少原本宗教崇拜的神秘性质,但它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心理意识。这些形象继续以生殖祈求、驱邪避灾、幸福长寿等为隐喻或象征,并通过代代相传的形式,沉积在民间美术创造者的深层心理结构中,也物化在民间美术形象的表现上,对藏族民间文化传统和民间美术艺术特色的形成、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藏族民间美术的类别

“科学分类在实际中的主要用途是列举和归类”。①在国内,我们可以从与民间美术有关的专著、文集、刊物上看到民间美术分类研究的基本状况,张道一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概况》中,从民间美术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关系考虑,将民间美术列为八个类别:衣饰器用、环境装点、节令风物、人生礼仪、抒情纪念、儿童玩具、文体用品、劳动工具等。②邓福星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从民间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出发将民间美术归结为六个大的门类:供奉类、宅居类、服饰类、器用类、贴饰类、游艺类。③唐家路、潘鲁生在《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中,从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审美特征及功能特征等方面出发,将民间美术分为精神至上与美化生活的品类;享乐人生与寓教于乐的品类、营造家园与装饰环境的品类等三大类别。④

藏族民间艺术以严酷的高原自然环境、农牧兼营的生产方式、佛教伦理道德思想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为创造基础,并在民众中发挥着它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的生活形态艺术。与全国民间艺术相比较既有民族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当我们置身于民间艺术之中就不难发现,藏族和其他民族的民间美术无法共用一个统一的分类模式,艺术的自然体系无法超越具体的艺术种类现象,藏族民间美术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与存在面貌,这使得藏族民间美术分类必然要具有自身的民族性特点。

笔者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前提下,以文化功能、民俗事象和艺术模式为依据,将藏族民间美术分为:宗教信仰类、衣食住行类、节日习俗类三大类。

(一)宗教信仰类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无论是土生土长的苯教,还是外来落户的佛教都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藏族民众的风俗习惯和艺术形式,我们从民间艺术的产生可以看到,宗教信仰发挥着无法代替的作用。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在藏族民间美术中很多形象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宗教观念在艺术中的体现,无论是“玛尼石”、“经幡”,还是“擦擦”都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意义。当这些艺术形式延伸至民俗文化中时,就从宗教领域走进民俗文化的世界,体现着宗教内涵与民俗文化的共同需求,体现出集祭祀、祈祷、供奉、吉祥以及审美于一体的民间美术形式。

(二)衣食住行类

藏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沉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藏族民间美术就是大众阶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摸索出的用于表达人们风俗、信仰、价值观的独特的艺术方式,它紧密依托衣、食、住、行等生活本身将生活与艺术相互协调、相互结合,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统一。衣食住行类的民间美术主要有民居建筑、建筑装饰、编织印染、服装佩饰、家具陈设、民间陶器、民间用具等。

(三)节日习俗类

民间美术中的形象符号是民俗文化的浅释,民间美术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通过这个媒介,民众可以具体、形象、直观地接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在多数情况下,民间美术首先是作为民俗事象被接受、普及和流传,然后人们才关注到它的艺术性。藏族节日习俗类民间美术主要有面具、仲唐等。

二、藏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一)宗教与艺术的统一

在藏族历史上,“史前时期的图腾崇拜、动物崇拜、自然崇拜等各种信仰自苯教兴起后多纳入了苯教的理论轨道,但自公元七世纪佛教传入藏土,佛苯两教进行殊死搏斗,终于以其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全面地占领了藏族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并通过法会、转经、朝佛、文学、艺术等形式,极大限度地宣传佛教思想,致使藏人的宗教信仰社会化、生活化。”⑤宗教在藏族民间的流行,既是一种思想实体的传播,也是民情风俗的反映,更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的创造者和接受者在藏族民间占了最大的比例,其艺术形式也通俗、形象,因此宗教借民间美术的形式传播其教理教义,使其影响得到不断扩大,而民间美术也以自己的方式融于宗教,使自身得到不断发展。在宗教信仰观念的精神土壤和文化生态环境中,藏族民众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样式和内容,成为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许多富有宗教色彩的艺术创作,因为民间信仰的观念显得质朴、真诚而有生气。这与民间的信仰态度,特别是民间文化的渗透有关。因而,才使这类宗教题材的艺术创作在民间具有生命力”⑥。

(二)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民间美术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贯穿于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它从产生之时起就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以其自身的文化表达方式装点着生活,满足着人们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体现出民间美术突出的生活实用功能。色彩鲜亮的帮典,图案别致的氆氇,造型多样、风格各异的藏戏面具,制作精细、装饰华美的家具,无不是为了满足民众的实用需要而进行的创造加工。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还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丰富多彩。在这些造物活动中,民间美术的创造心态是实用与审美交互存在的,两者互为补充,协调发展,例如,建筑、家具、日用器皿等,除了其实用功能外,对其造型美感的追求,装饰纹样的重视,都体现出人们将主体的审美情感附着于实物,从而使实物的审美因素不断加强。所以说,民间美术以实用为目的,审美为理想,表现出心物的和谐统一,也反映出劳动大众最基本、纯净而又丰富的艺术审美追求。

(三)借鉴与创新的统一

“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经常性的互补、重组,能使整个文化本身不断焕发青春生机。不同文化的结合并非泯没了原有文化的个性,相反,原有文化在吸收了新的文化成份之后,会更具个性特征”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藏族民间美术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借鉴吸收乃至融合了周边民族艺术文化的某些成份,这对藏族民众审美观念的形成,藏族民间美术的繁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众所周知,自唐以来,汉藏就开始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内地艺术品也不断输入藏区,尤其丝绸的输入对藏区氆氇、帮典、藏毯等毛织品制作工艺的提高起到较大的作用。其中很多内地图案也运用在藏族纺织印染物品之上,如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寿字纹、太极纹、牡丹纹、宝相花、五蝠捧寿、缠枝莲等都成为藏族民间工艺品上的常用图纹。由于汉藏文化的亲密往来,汉族工艺美术对藏族民间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藏族对异族文化也不是全盘接受,盲目吸收,而是根据藏族自身民间文化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并通过兼收并蓄的形式融入到藏族民众的信仰、理想、信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之中,融入到本土艺术表现形式和本民族民间美术体系之中,它们都与藏族的价值观、审美观相符合。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的高原本土特色,反映出藏族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达到借鉴与创新的高度统一。

注释:

① [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冯晓坚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96。

② 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概说[J],美术长短录,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270-283。

③ 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神像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7。

④ 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28。

⑤ 丹珠昂本,藏族文化发展史[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19。

⑥唐家路,潘魯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264。

⑦ 徐国宝,藏文化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中华母文化的共性[J],中国藏学,2002,(3)。

推荐访问:藏族 民间 美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