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新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会战京城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iyێ|iyv]调研,几经调整;三是“选战”在地方就打得十分激烈,有的省市推迟了报送推荐名单的时间。

2012年4月份,在结束了对各地方推荐申报者资料的审查、名单公示、资格确认等评审程序后,245位入围最终评选的准“国大师”的千余件参评作品终于在北京集中。这些作品涵盖了工艺雕刻、工艺陶瓷、工艺印染、工艺织绣、工艺编结、工艺织毯、漆器工艺、工艺家具、金属工艺、首饰工艺和其他工艺,共十一大类。

分组为战 尽量保密

4月7日,随机抽取的评审专家开始封闭评审,并将作品及评审专家分成了四个组。其中,第一组包括玉雕、石雕、砚雕、牙雕,共有63名申报者;第二组包括木雕、泥塑、家具、编结、金属、首饰等,共有62名申报者;第三组包括陶瓷、琉璃、漆器,共有63名申报者;第四组包括印染、织毯、织绣、剪纸、内画等,共有57名申报者。每组都设有19名评审专家,分别对每件参评作品打分,据悉,原则上对每组专家的组成也有明确的要求,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名、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教授或研究员职称的相关专家8名、长期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管理的资深专家2名。

本次评审十分注重保密工作,在最初公布的管理办法中,就体现了强烈的保密意识,如其中规定“专家组成员名单严格保密”,“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得向外界透露评审工作有关情况。评审最终结果未经领导小组批准前,严禁向外界透露”。对于评审专家,在评审期间除了要上交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外,也不得随意外出或接待访客,在评审过程中相互之间更不能讨论,而且一旦发现有泄密行为的,便要取消资格等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除了公布上述管理办法、对申报者进行公示、对终审合格者进行公示以外,其他环节也都基本上封闭运行,未对社会公布。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评审专家的环节十分关键,7日开始评审,3日才确定专家名单,很可能也有保密方面的考虑。

但是,评审机构毕竟涉及极广,保密事宜也未必尽如人意。“3号确定的评审专家名单,有的参评人4号就知道的很清楚了,开始四处走动。”一位参评人抱怨说。一位评委也在赴京之前接待了本地每一位参评者的来访,并对这些人的消息灵通程度表示吃惊。

多轮评审 尽量公正

从4月7日到10日,评审专家对245位申报者、千余件作品进行了几个轮次的打分和评选。据悉,本次评审总分数为100分,由两个部分组成,参评作品85分,德艺资历15分。对于作品的评分有着较为详细的内容和计分标准,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利用能力占20分、技艺水平和表现能力占30分、创意和艺术效果占25分、特色与风格占10分,每个方面又分为优、良、中、基本四个等级,各有不同的分数标准。在各专家评委完成此项打分工作后,就会将结果汇总至评审办公室进行统计,每组去掉两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平均后得到该项总分。

然后再进行德艺资历分数的考评,其计分标准也有着严格规定,不同学历分数不同、不同从艺年限分数不同、不同荣誉、职称分数不同,此外,还根据带徒授艺、非遗传承、馆藏奖项、慈善捐赠这样的社会贡献给予了一定的计分。最后将作品得分和德艺资历得分相加,得出参评者的最终分数。

评分过后还要进行三轮筛选。据悉,首先要根据分数排名从245名参评者中初选出90名,然后各组再从90名中直选出59名直接进入建议名单,剩下的31名将进入差选环节。接下来,每组投票推出5名专家组成共计20名的综合评审专家组,对31名差选者进行投票评选,选出21人进入建议名单,其余10人作为候补人选。

然而,有些人在得知了专家的大致分组情况后,也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据称,在随机抽取专家分组后,有些专家并没有分在自己所擅长的组别,比如熟悉金属工艺的被分在了丝织印染一组,熟悉雕刻工艺的被分在了陶瓷漆器一组,类似等等。虽然这些专家对工艺美术品有着整体上的审美把握,但对不同门类之间工艺特色、实操技法等方面的差别则难保知悉尽全,由此也便有了一些参评者担心自己作品评分不够客观的情况。

据了解,专家与作品“不对口”主要还是与每一分组中包含有不同工艺类别的因素有关,这一矛盾尤为明显出现在第二组和第四组。由于这两个组包含的工艺门类都多达六七种,19名评审专家很难做到对每个类别都十分掌握,而即使像相对简单的第三组以陶瓷和漆器为主,也不可避免会出现陶瓷专家为漆器作品打分,漆器专家为陶瓷作品打分的情况。虽然这样的分组打分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从最后的评分结果上看,每位专家对每件作品给出的分数基本上还是比较合理、客观的,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差。

专家评委在拟定了建议名单后,4月11日,由评审专家委员会下设的11名专家组成员利用一天的时间对评审结果进行了审核。经过繁复讨论斟酌,专家组对专家的评审结果进行了调整,除了59名直选通过者没有变动外,专家组又拿掉了几位参评者,同时也补充了几位候选者。4月19日,专家组召开了最后一次审核会议,据悉,最终确定的名单已经超过了80人,这一点似乎也在许多业内人士的预料之中。

过程竞争激烈 结果兼顾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专家评委最初拟成的建议名单中,云南、甘肃、宁夏、山西、广西、海南、新疆、西藏、黑龙江、重庆这10个省、区、市,没有一名参评者入选,这也出乎了不少人的预料。

虽然这些地区的工艺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硬实力与那些工艺美术大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出于照顾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工艺美术发展的平衡,考虑各工艺美术品类的均衡,专家组在反复权衡后,最终对这些地区的参评者再次进行了择优审评。据了解,在专家组对建议名单补充调整后,这10个省、区、市已至少保证了有1名参评者能够最终获选。

与第五届“国大师”终审差不多二选一的比例相比,本届“国大师”三选一的比例无疑让申报者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从本届要求各地方推荐的名额分配上看,数量最多的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这七个工艺美术最为发达的省市,分别占有12个名额,其余地区有8个或有6个。从这一数据来看,各地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再根据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获选名额的补充调整结果看,可见本届“国大师”评选照顾到了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但也不能否认,这样的差别是粗线条的,要想根据各地工艺美术的发展实际确定名额完全不可能,这也自然使得工艺美术人才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在初评推荐的过程中竞争更加激烈。

基于此,除了本届评审管理办法中对申报者设定了连续执艺20年、要求具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且从事研究、教学、行政和企业管理者不得申报等门槛外,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不同的评审规则。因此,最终集中到北京的245名作者、千余件作品并不是在一个标准下诞生的。

有的地方规定,申报“国大师”者必须是“省大师”。有些地方把作品是否有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作为加分依据,不同级别博物馆加分不同。有的地方把是否有徒弟、学生成为省大师也作为标准。此外,是否为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是否出版过专著、发表过专业论文或在媒体上有过专题报道;作品是否被政府机关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作品是否在国际顶级拍卖公司有过成功拍卖的记录⋯⋯五花八门的“土政策”为众多参评“大师”者垒起了不易越过的障碍,并且对“国大师”的评选间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申报者而言,他们的艰难之路其实早早就已经开始了,他们不得不先迈过本地区评选所设置的一道道门槛,设法按照本地规定尽量给自己加分。而不少地方土政策也都遭到了申报者、舆论的诟病——突击捐赠作品、突击发表论文,甚至突击认学生等现象都不可避免。

此外,申报者之间往往都是紧盯着竞争对手的动向不放,暗中较力。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本届“国大师”评选过程中,自从各省市推荐的参评者名单公示后,评审工作办公室先后收到了60多封实名或匿名举报信。据了解,举报的内容大概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地方评审工作中出现的不公正现象,比如某些地方的评审专家没有进行亲属回避;再有就是针对申报者个人,包括举报某人作品并非原创,存在抄袭现象,举报捐赠、馆藏造假以及破格条件存在争议等。为此,对于这些举报内容,特别是实名举报的,本届评审的监督组也是频频进行调查核实,尽可能排除评选过程出现的不公正现象。据了解,有个别确实存在违规行为的申报者最终被取消了资格,还有个别人则是进行了适当的扣分。

难得的是,众所周知,许多申报者都具备相当实力,有的甚至在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他们资源丰富,人脉广泛,和一些地方乃至国家的领导有所交往。但是这次终审基本没有受到各种批下来的条子的影响。

本届“国大师”评选即将结束,回过头来再看,从最初主管部门的确定,一次次对评审办法的讨论制定,到后来层层把关的评选过程,再到最终的严格评审,期间经历的过程不算平坦,参评者之间的竞争也比往届激烈了许多。对于工信部牵头组织的此次评选,虽然当初曾有人对其重视程度、行业经验、专业程度等方面产生过疑虑,但从结果来看,不少业内人士也坦言,本届评选无论是对评审细则的制定还是对公正性、保密性等方面的考量,都尽力做到了严谨,特别是评审规则的细致程度不仅弥补了往届的一些不足,对下一届“国大师”的评选也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诚然,再严谨的评选总有难以尽如人意的地方,受各种环节的影响,最终的结果也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五年等待,一朝张榜,期盼激动,五味杂陈,而新科“国大师”的评选诞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工艺美术界还将演绎出怎样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访问:新科 京城 会战 工艺美术 中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