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作物栽培》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作物栽培》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措施,指出在实践性极强的作物栽培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作物栽培的工作过程,设计不同的项目栽体,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不同作物的栽培任务,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养成职业道德,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法;作物栽培

《作物栽培》是中职农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涉及面广,应用性强,教学难度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作物栽培》往往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学是按课本的章节顺序讲授,讲完一种作物后再讲授另一种作物;而实践教学则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这种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间断性和独立性与种植业生产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相矛盾,不能完全适应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学校应着力改革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引入项目教学法则是当前改革中职学校《作物栽培》教学的最有益尝试。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1. 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完整的工作思维,设计的“项目”必然是综合性的,也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

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目标指向的多重性、项目实施的可控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任务实施的参与性等。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运用

在园艺、园林等农学类专业《作物栽培》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必须充分尊重项目教学法的特点,遵循作物生长发育及生产规律,完成或做好五方面的环节。

1.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编写项目教材。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选取相对独立在项目来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知识的构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职业能力。但是,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是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完全按照原有的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因此,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设计教学时,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以工作体系为逻辑重构教学内容,编写项目教材。如我校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作物栽培》,作为农学类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用书。

2. 科学选择课程项目,合理设计工作任务。

作物栽培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紧密的连续性、系统的综合性和技术的实用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项目选题时,应当根据作物栽培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作物生产的特点和当地作物生产的实际,按照现实性、知识性和探索性的原则,选取当地常见的作物作为课程级项目;根据不同作物的生产实际和当前的最新栽培管理技术,设计不同作物的模块级项目,每种作物栽培的课程级项目由不同的模块级项目组成;然后根据当地生产过程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要求制定模块级项目的工作任务,每个模块项目通过开展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完成。

据此,我们选定水稻、甘薯、玉米、花生、甘蔗五种大田栽培作物作为课程级项目,分别称为水稻栽培、玉米栽培、花生栽培、甘薯栽培、甘蔗栽培。传统《作物栽培学》中的“农作物生产概述”的内容则不作为独立的项目,而是把其中的内容穿插在相关项目中加以学习。“玉米栽培技术”课程级项目由玉米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玉米整地播种、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玉米穗期田间管理、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玉米收获和玉米销售七个模块级项目。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模块级项目通过查苗补苗、间苗定苗、苗期中耕除草、苗期施肥、苗期灌溉和苗期病虫害防治六个工作任务来完成;玉米销售模块级项目则通过玉米定价、广告宣传、玉米销售、利润核算四项工作任务完成(见下图)。

3. 认真制定项目方案和明确项目内容。

项目方案的制定和项目内容的下达,直着影响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开展,决定项目教学执行的成败。教师在安排项目顺序时,应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感性后理论,先易后难。项目方案应力求简明扼要,项目内容要包括项目任务的目标、项目实施的步骤、项目成果的要求等。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具有特殊的季节性,作物栽培的项目内容随农时季节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生产季节安排项目的内容和顺序,并随时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实际情况调整项目进度,使教学切近生产。我们的做法是:把五个项目分两个学期开展,春季学期首先安排的是玉米栽培、甘蔗栽培和甘薯栽培,花生栽培则安排在秋季的学期进行。除因晚稻在七月上旬播种,水稻栽培项目在六月中旬开始(这时,玉米已经收获、销售完毕,玉米项目已经完成)实施外,其他项目都是从每学期开学后开始实施。这样,既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情况,也考虑到了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兼顾了两学期工作任务的均衡。同时,根据农时季节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将各种大田作物的栽培技术按其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任务分段,横向讲授,边实践边学习边消化,使学生经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由感性认知到理论掌握的学习过程,达到充分掌握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和栽培管理技能的目的。

在具体制定项目方案时,教师在学期初率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农场,让学生了解农场的基本状况,包括土地面积、上茬作物栽培种类、土壤肥力、设施设备、灌溉条件等。将项目和任务落实到小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商讨制定各项目的任务方案、任务步骤和顺序。教师只是对项目任务的主要内容提出意见,提供完成项目的工作页或引导文,具体的工作细节由学生自行设计。如在玉米播种工作任务中,教师只讲授不同类型品种的特性和提出玉米的大约播种期,然后由学生根据当时的气候、茬口等情况决定播种时间和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等选择品种,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避免把学生变成“药剂师”。

4. 科学组织实施项目过程。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的关键环节。要保证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必须明确自己作为项目主导的地位,做好项目过程的组织管理。

作物栽培课程的主讲教师是“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时将每个教学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个项目的生产田划分成四个小区,每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在一个小区上完成项目任务。我们同时邀请了专业基础课教师(如土壤肥料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如植物保护、市场营销课教师)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项目管理,而专业基础课(如土壤肥料)和其他专业课(如植物保护课)的实践教学任务也结合作物栽培的项目开展来强化或完成。

如在实施玉米栽培项目时,我们首先让每组学生选择、购买一个玉米品种,种植一个小区,先后完成播种、苗期田间管理、穗期田间管理、花粒期田间管理、收获、生物学特性观察、以及销售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分工协作,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运用新品种、新技术,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种子、化肥、农药等销售知识,掌握玉米整地、播种、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销售等技能。

5.科学设计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严格做好项目的评价与考核。

在学生成绩的评定方面,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点在于项目教学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进程,体现在每一个课程级项目、每一个模块级项目和每一个工作任务当中。项目教学的评价既要看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更要关注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力表现,用发展性的学业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作物栽培》项目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成果的评价内容分为项目实施过程(作物栽培管理)的表现评价和项目效益(作物产量和利润)的评价。在完成每一单项技能任务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坚持客观、公正的准绳。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依据自己在工作任务中所起的作用、知识把握、水平能力的体现及完成任务情况等方面来评价自己;然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比拟不同组之间结果的差异,找出各自的效果和差距;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在全部完成了所有六个课程项目后,最后综合评定构成作物栽培的综合考核结果。

为使项目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更好体现职业岗位的要求,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专业户参与考核。如在玉米栽培项目的考核中,我们邀请其他课程的教师、学生代表和当地的种植专业户成立项目考核小组,对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小组的收获产量、利润,与其它三个小组比较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回答项目考核小组的问题。

三、项目教学法的探讨

将项目教学方法引入园艺、园林等农学类专业《作物栽培》的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不同作物的项目教学任务,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要充分发挥这一教法的作用,除了必须按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做好前述五个环节之外,还必须注意处理以下两个问题:

1.团队合作,人人参与。

项目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目标指向的多样性,这包括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就《作物栽培》来说,除了耕作学、栽培学的知识外,还包括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知识。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法,由一个作物栽培的教师可以完全胜任。但是,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仅由一个作物栽培的教师难以开展。为保证教学效果,要求由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项目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同时,由于作物生产有一定的生长期和季节性,会与学生暑假、寒假相冲突。因此,要在假期安排学生与工人对作物进行管理,并作好记录,在开学后交给学生,避免因假期导致作物缺乏管理或管理数据、资料不全。

同时,由于项目执行是以项目小组为单位,且多是室外作业,条件较为辛苦,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偷懒的现象。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克服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引导者、组织者、协助者和鼓励者。在学生实施项目时,充当观察员、协助员和监督员,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发挥各自的长处。在强调小组合作、发挥小组团队作用的同时,必须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让所有学生都自觉参与项目过程,让每位学生都要承担相应的项目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有事可做,共同完成所有的项目、任务。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势互补。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作物栽培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如项目(学习)的对象多不在教室,而在田间。因此,在教师讲授理论内容时,可以把教室延伸到农田,边讲边看,边学边做。同时,为弥补室外教学带来的学生做笔记的不足,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将作物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过程以清晰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上传到学校网站或学生Q群空间、公共邮箱等,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自学

总之,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教学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一体化,将不同的单项技能训练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完成了教学和生产任务,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职学生走向社会、提高职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学从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为主,锻炼了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促进了学校实训农场的建设,达到了打造“双师型”教师、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江燕红.中职果树栽培学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

[3]刘齐元等.物生产类专业《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

[4]沈中华.中职农业专业《作物栽培学》教材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0,(12).

责任编辑 朱守锂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教学法 作物 栽培 中职 探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