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从“百家姓女孩”说起

作者:jkyxc 浏览数:

新春伊始,春节晚会上小女孩背诵《百家姓》引发的一场教育大争论才刚刚启幕,关于财政性教育投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等问题又成了人们视野中的焦点。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10年央视春晚上,一名7岁小女孩王仙妮背诵《百家姓》的节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关注之余当然有不少质疑。质疑之一是,该节目有鼓励孩子死记硬背之嫌,存在着不良导向;质疑之二是,如果只是单纯让孩子记忆一些姓氏的位置,忽视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引导,这种机械的记忆方法价值并不大。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种记忆方式的好坏。笔者倒认为,如果在全国进行一次少年记忆选拔赛之类的活动,一定可以从全国各地选拔出很多“王仙妮”来,可是,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农村中,又有多少孩子享受了像王仙妮这样的家教,又有多少孩子能像王仙妮那样拥有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舞台。显然,王仙妮赢的不是记忆力,只是其他孩子没有享受到王仙妮学习这种记忆方式的机会,以及优越的教育资源。正如我们常说的,王仙妮赢在了起跑线上,其实,她真正赢的是中国现有教育体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倡导“天生我材必有用”“有教无类”。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可以说,这个节目至少说明了一个现实,由于教育长期以来偏离平等、关爱、人文的轨道运行,大家已经群体无意识。要改变这种状况,更需要现实教育制度的根本转变,在现实的教育中推行公民教育、平民教育,让教育充满平等、人文和关爱。

以同情弱势群体的教育来说,确实,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同情弱势群体的教育,本质是平等教育、平民教育,而事实上,“不平等教育”还很大程度存在于教育部门和学校、家庭。具体表现为:不同类别的教育(公办教育、民办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不平等,国家教育投入不同不说,就业中也存在明显的学校和学历歧视;不同区域的教育不平等,城镇和农村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仍存在天壤之别……

台湾作者陈之华为我们奉献了一本《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震撼、感动与认同,此书是她的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时,她对芬兰教育贴身观察、走访后的全面了解和纵深解读——以“平等”和“珍视每个孩子”为最大特点。

她在书中指出,芬兰教育界人士一再强调:“我们不需要创造出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天才,我们要的是能与大家相处的人才。”“天资聪明固然好,但是一味地追求智力,却缺乏与朋友互动能力的孩子,其实是失败的教育。”“每个人都有其价值。”

国家提供基础教育的义务,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提供平等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芬兰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虽然也有所谓的“明星”高中,但社会风气不强调,学生家长不盲目追求,教育部门也不排名、不鼓动,不以此作为教育施政的考量。而那些拥有特殊才能和兴趣的孩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情,从初中起,选择专门的院校就读。他们真正落实了教育的相对平等。

可喜的是,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迈进2010年不久,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具体描绘了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路线图”。这不正是眼下正在紧锣密鼓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希望这不要成为又一个口号。

推荐访问:百家姓 说起 女孩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