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36首古诗词详解(诗词情感、名句赏析、炼字、句子解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第 1 页 共 43 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必背 36 首古诗词详解 —— 诗词情感、名句赏析、炼字、句子解析 必背古诗词(6 36 首: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关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观沧海》《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次北固山下》《黄鹤楼》《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满江红·小住京华》《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零丁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 )

 1 1 、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 昂 (咏史怀古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词情感:诗人登楼远眺,俯仰古今,感慨无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名句赏析 :通过“天地悠悠”与“独”的对比,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哲理:前后古今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炼字: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纵横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悠悠”意指辽阔深远,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 一个“独”字,是全诗的诗眼 ,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2 2 、 《望岳》 唐

 杜甫 (豪情壮志类)

  第 2 页 共 43 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句子解析:

 以 问答 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 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从 空间 看,泰山横跨齐鲁;从 时间 说,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

 这是从 远望 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画面描述 :描绘了一幅巍峨的泰山矗立在齐鲁大地,好像要把天空割开,山南山北的景色截然不同,山南一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晨晓;山北一面则不见天日,阴翳如黄昏,使人感到震撼的雄伟泰山图。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句子解析:

 这四句写仰望泰山所见的景象,前两句写静态景家,后两句写动态景象。

 “钟”聚集的意思

 炼字 :

 “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泰山之美。

 “割”字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南、山北的阳光被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句子解析:

 这两句可用众山的“低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表现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第 3 页 共 43 页 炼字 :

 “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

 哲理 :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诗词情感:全篇围绕“望”字展开,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临其境。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3 , 《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豪情壮志类)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句子解析:

 “千寻”运用了夸张的 修辞 手法,极言塔的高俊。

 (表现手法)

 鸡鸣就能见日升,侧面烘托峰和塔之高,点出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句子解析:

 运用典故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用来借代奸邪小人。“不畏”二字先声夺人,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哲理:只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诗词情感: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以理入诗,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4 4 ,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田园生活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第 4 页 共 43 页 句子解析:

 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 , 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 , 间接 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炼字: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句子解析:

 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 , 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诗人触景生情, , 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 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况的人生思考, , 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 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炼字: :“重”“复”二字可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

 画面描述: : 运用山、水、路、村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有时像是陷人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柳荫正浓、花色明艳,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的令人充满希望的乡间山水图。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单句情感: : 热闹的乡俗民事, , 表现出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 , 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 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单句情感: : 直抒胸臆, ,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词情感:这首诗热情赞美了山村优美的风光、古朴的习俗,表达了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和对山村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 5 页 共 43 页 5 5 ,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爱国忧民类)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句子解析:

 这两句抒情叙事, , 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 既有“浩荡离愁”, , 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 , 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 , 互为映衬, , 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炼字: :“浩荡”一词将“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将画面无限放大,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子解析:

 这两句展开联想, , 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 , 移情于物, , 借“落花” 自喻, , 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 自然而朴实。

 最后一句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 , 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 不忘报国之志, , 以此来表达他至死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诗词情感: : 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起来, , 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 , 不甘沉沦, , 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 。

  . 6. 《关雎》( ( 爱情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句子解析 :运用比兴的手法, , 以雎鸠相互应和的鸣叫声起兴, , 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第 6 页 共 43 页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句子解析:

 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 , 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炼字: :“寤寐”写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已经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悠”是“长”的意思,形容主人公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

 此处两个“悠”字以感叹的语气道出,加重了感情色彩,表现出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句子解析:

 虚写, , 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 , 与第二章的迁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 , “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着墨不多, , 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主人公愉悦的神态也跃然纸上。

 炼字: :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诗词情感: : 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 , 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 , 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

  第 7 页 共 43 页

 7 7 、 《蒹葭》( ( 爱情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句子解析:

 以蒹葭起兴。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 , 为全诗感情的抒发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烘托了男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惆帐之情

 三、四句交代了男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及其所在的地点, , 可见男主人公思见心切、望穿秋水; ; 五、六句写男主人公逆流追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的幻象。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 8 页 共 43 页 句子解析:

 重章叠句, , 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 , 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 , 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 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诗词情感: : 这是一首抒情诗, , 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 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 , 场景朦胧, , 情感韵味浓郁。塑造了一个不懈努力追求心上人的男主人公形象, , 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8 8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别类)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句子解析:

 点出了送别地点和友人的去向。

 炼字: :“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迈的感情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句子解析:

 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 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苦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名句赏析:

 修辞: :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 “海内”与“天涯”相对, , 工整自然。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 写出只要友情深厚, , 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样亲近, , 表现了友谊的

  第 9 页 共 43 页 超时空性。

 情感: : 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深厚的情谊, , 又蕴含了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句子解析:

 “歧路”照应送别, , 以豪迈之语相送, , 以劝慰之语作别, , 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 , 要心胸开阔, , 坦然面对。

 诗词情感: : 这首诗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 ,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 抛开了伤感的情绪, , 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诗人以全新的视角, , 动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 , 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惜別之情, , 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9 9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爱国忧民类)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句子解析:

 写出了秋风之狂 ," “风怒号”, , 以拟人化的手法, , 写出秋风声势之盛盛。

 “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 , 渲染了凄苦的氛围, , 衬托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 为下文做铺垫。

 先写秋风的威力, , “怒号”是其声势, , 卷走屋上的茅草是其“战绩”; ; 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 ,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 , 只好任其所为, , 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 , 高的挂在了林箱, , 低的沉到了池塘水中, ,

 表现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

  第 10 页 共 43 页 来倚杖自叹息。

 句子解析:

 顽童偷茅而去, , 表现出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 , 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 , 为后文中的悲慘遭遇埋下伏笔。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句子解析:

 景物描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 , 渲染了阴沉黑暗的环境氛围, , 烘托出诗人黯濙愁惨的心境。

 画面描述: :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鸟云像墨一样黑,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句子解析: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写出被子的寒冷和坚硬; ; 第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连绵细密的特点。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句子解析:

 “丧乱”指“安史之乱”。屋破雨湿更显夜长, , 悲苦之情从心中发出。“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 , 诗人既盼雨停, , 又盼天亮, , 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句子解析:

 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句子解析:

 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理想, , 把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离尽致。

 诗词情感: : 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全诗先叙事, , 后议论抒情, , 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 , 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 情真意切, , 感人至深。

  第 11 页 共 43 页 10 、 《卖炭翁》 (爱国忧民类)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句子解析:

 “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后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

 写作手法: :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 以“两苍苍”突出年迈, , 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句子解析:

 修辞: : 运用 设问 的修辞手法。前两句一问一答, , 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 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生活的贫困。

 句子解析:

 描写方法: : 后两句运用心理描写, , ( 写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达了作 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理的鲜明对比, , “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 , 生动地表现了卖炭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

 炼字: : 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了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无限同情,再以“忧”“愿”来写卖炭老人的悲慘境遇和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句子解析:

 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

 句子解析:

 表现手法: : 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 , 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

 炼字:

 “辗”字既写出了雪天路难行,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碾冰的艰辛,生活不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第 12 页 共 43 页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句子解析:

 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 :

 炼字:

 “翩翩”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成鲜明的对比 “手把”“口称”可见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的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的控诉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句子解析:

 写被掠夺的结果。

 名句赏析: : “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 , 价值极低, , 与“一车炭, , 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 , 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炼字: : “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的炭被夺走,可惜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诗词情感: :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 , 揭露" " 宮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 ,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1 、 《木兰诗》 (爱国忧民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第 13 页 共 43 页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句子解析:

 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表现手法: : 运用起兴手法, , 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 , 写木兰停机叹息, , 无心织布, , 设置悬念

 修辞: : “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出征催促之急。

 情感: : “从此替爷征”表现了木兰对父亲的孝心和对国家的忠心。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句子解析:

 这几句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修辞: : 前四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 , 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旦辞……旦鸣啾啾”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夸张的修辞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心情的急切、军情的紧迫, , 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

 情感: : “黄河流水鸣溅溅”和“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 , 村托出木兰的思亲之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越过,飞过)

 句子解析:

 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

  句子解析:

 修辞: : 前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 写出了木兰身跨战马, , 万里迢迢, , 奔往战场, , 飞跃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矫健身姿。

 中间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 , 描写军营的艰苦生活。

 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 ,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 , 战斗激烈悲壮

  第 14 页 共 43 页 画面描述( ( 中间两句 ): 运用朔气、金柝、寒光、铁衣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夜色深沉,凛冽的朔风传送着金标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的艰苦边塞生活图。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句子解析:

 写木兰还朝辞官。

  修辞: : 前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 , 读起来朗朗

 情感: : 表现了木兰不慕富贵及对家园生活的着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句子解析:

 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修辞: : 运用排比的手法, , 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 , 描写家中的欢乐氛围。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 通过“开”“坐”“脱”著”理”“出”“等动作, , 写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

 表现手法: : “火伴皆惊忙”表现出同伍士兵的惊诧和赞叹, ,。

 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第 15 页 共 43 页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句子解析:

 用比喻作结, , 对木兰女粉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 , 趣横生而令人回味。

 诗词情感: : 这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 , 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中帼英雄形象, , 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2 、 《观沧海》东汉

 曹操 (豪情壮志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句子解析:

 开篇点题, , 交代观海的地点, , 传达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炼字: : “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直陈其事,语言质朴,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句子解析:

 这一层写实景, , 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 , 是动态; ; 山岛耸立, , 是静态, , 相互映衬, , 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 再写草木, , 仍然是静态, , 次及“洪波”, , 又回到动态, , 动静结合, , 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炼字: : “涌”字写出了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表现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第 16 页 共 43 页 句子解析: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 两个“若”字, , 虚中有实, , 实中有虚。

 情感: :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词情感: : 本诗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 , 以洗练的笔法, , 神奇的想象, , 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 苍凉中又有慷慨, , 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风格:深沉饱满、雄健有力

 13 , 饮酒(其五)/ / 东晋

 陶渊明 (山水田园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句子解析:

 修辞: :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 自问自答, , 揭开了虽身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谜

  第 17 页 共 43 页 底, , 表明因为自己心闲适, , 心志高远, , 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

 情感: : 写诗人虽身处闹市, , 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 , 恬淡愉悦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 : “东篱”象征诗人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悠然”写出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这两句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句 子解析:

 表现手法: : 以景物衬托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画面描述:

 描绘了一幅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飞回山中,令人感到悠闲美好的南山飞鸟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句子解析:

 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真意”即自然之趣, , 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 , 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 , 指能够悠闲自在地生活, , 不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自然志趣和人生真谛。

 诗词情感: : 这首诗融情入景, , 描写了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场景, , 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14 、 春望/ / 唐

 杜甫 (爱国忧民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句子解析: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 虽是写景, , 却

  第 18 页 共 43 页 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炼字: : “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触目惊心;“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情状,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句子解析:

 “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 诗人移情于物, , 写“花”落泪, , “鸟”惊心, , 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感时”“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情感: : 以乐景写哀情, , 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之情。

  画面描述:

 诗人因为感时伤怀思念亲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句子解析: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 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 “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 , 写出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 , 久盼家信不至的焦急心情, , 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句子解析:

 “自头”是写实, , 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 , 可以想见诗人的苍老之态。“搔”字是诗人想要排解忧愁前得的细节描写, ,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 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 之情

 诗词情感: :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 全诗围绕“望”字展开, , 融情于景, , 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 感人至深 。

 15 , 雁门太守行/ / 唐

 李贺 (边塞战争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第 19 页 共 43 页 句子解析: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 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 , 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 两相比照, , 色彩鲜明, ,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炼字 :“黑云”一词营造了大战开始之前的紧张氛围,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画面描述: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鸟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的塞外战争图。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句子解析: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 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 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表现手法: : 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 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做了粗略的点染、衬托出战地的悲壮。

 画面描述: : 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军中号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血凝成暗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画面描述: : 描绘了一幅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的画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句子解析:

 用典、情感: : 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 , 表现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決心, ,表达了诗人忘身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 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词情感: : 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斗的艰苦性, , 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 表达了官军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第 20 页 共 43 页

  16 , 赤壁/ / 唐

 杜牧 (咏史怀古类)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句子解析:

 表现手法: : 借物起兴。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叹, , 引出对古人和古事的感慨, , 为后两句的论史抒怀做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句子解析:

 化用典故, , 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 , 以小见大( ( 表现手法 ), 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从反面落笔, , 假设周瑜失败的后果, , 表露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机遇, , 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 含蓄藴藉。

 情感: : 感慨自己缺少像周瑜那样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机遇, , 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诗词情感: :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 诗人借一件古物而兴起对历史的概叹,以 “ 二乔" " 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 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 英雄无用武之地" " 的抑郁不平之气。

 17 , 渔家傲/ / 宋

 李清照 (豪情壮志/ / 即事抒怀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第 21 页 共 43 页 炼字: :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生动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画面描述; ; 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银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炼字: : “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传达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情感: : 有怨嗟, , 也有感慨。表达了词人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静扎的苦闷之情。现实如此, , 词人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句子解析:

 用典: : “九万里风鹏”借用庄子《道遥游》中大鹏的形象, , 以喻腾飞之志。

 情感: : 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式, , 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 , 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诗词情感: : 这首词通过记梦, , 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 , 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 , 也表现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词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是想象丰富, , 意境壮阔, ,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本是宋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家, ,这首词却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风格, , 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18 ,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 思乡怀人类)

  第 22 页 共 43 页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炼字 :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做铺垫。

 画面描述: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正是顺风行船的好时机,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句子解析:

 写作手法: : 情景交融, ,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 ,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 (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 。意境开阔, , 情绪饱满, , 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 , 精神乐观昂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江上行舟, , 即将天亮的情景。

 句子解析:

 修辞: : 诗人从炼意着眼, , 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 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 , 并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 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哲理: : 通过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句子解析:

 修辞、用典、情感: :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 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 , 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想象(不可能发生的事)想借归家的大雁

 诗词情感: :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中诗人借景抒情, , 细致地描绘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 , 表达了诗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 23 页 共 43 页

  19 , 《黄鹤楼》/ / 唐

 崔颢( ( 思乡怀人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炼字:

 空字表达了鹤去楼空的无限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炼字、情感: : 不复返 包含了生不逢时、岁月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寄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千载”使人看到时间的无限性。“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字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之情。

 表现手法:前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画面描述:

 运用“汉阳树”“芳草”“晴川”“鹦鹉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汉阳平野上树木郁郁葱葱,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很茂盛的明丽江边图。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炼字: : 全诗以一个愁"字收篇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鸰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句子解析:

 修辞: :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 在自 问 自答中以愁”结束, ,。

 表达出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

 补一个: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凭栏远望,落日之下,江面烟雾升腾,一片凄迷,不知乡关何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诗词情感:本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画面描述:

 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在何处。

  第 24 页 共 43 页

  20 , 使至塞上/ / 唐

 王维 (边塞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句子解析: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 , 又恰似“归雁”一般进人胡天。既言事, , 又写景, , 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 “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 , 更是即景生情, , 以景物自比表现手法: : “征蓬”与“归雁”, , “出汉塞" " 与入胡天”, , 一“征”ー“归”, , 一“出”“入”, , 对比强烈, , 凄凉中蕴含悲壮。

 情感: : 即景生情, , 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炼字: : “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出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长”字表现了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之大,既形象地描绘了蜿蜓黄河之上圆日独挂的景象,又凸显了大漠给人的既亲切温暖又苍茫孤寂的奇特感受已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 画面描述:

 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组成了一幅一缕孤烟直直升起,大河边上,落日浑圆,使人倍感孤独的边塞奇景图。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句子解析:

 用典: : 运用“燕然勒功" " 的典故, , 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情感: : 情绪高涨, , 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 , 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 ,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 , 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 燕然勒功 人物: : 窦宪 )

 诗词情感: : 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 , 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 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第 25 页 共 43 页

 21 、 钱塘湖春行/ / 唐

 白居易 (山水田园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画面描述: : 远眺湖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句子解析: : 颌联写禽鸟的活动。

 炼字: :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可谓描摹细腻。“争”和“啄”两个动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画面描述 :远处近处都有早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树头飞,不知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植物的变化。

 炼字: : “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突出早春景物的特点,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没马蹄”既写出了春草尚浅,也描写了人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

 画面描述: : 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炼字: : “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白沙堤”颜色鲜明,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句子解析 :

 尾联直抒胸臆, ,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 26 页 共 43 页 诗词情感: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22 、 《行路难(其一)》 (豪情壮志类)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炼字: :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反映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与“金”“清”“玉”“珍”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句子解析 :

 修辞: : 开头以夸张的笔法领起, , 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 , 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表现手法: : 以乐景写哀情, , 用盛宴衬托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 , 强化了哀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句子解析 :

 表现手法: :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御对理想的追求, , 用“冰塞川”雪满山”" "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诗人形象化的语言, , 写出了仕途的艰难, , 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句子解析 :

 用典: : 借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 , 以“垂钓”自比姜尚, , 以“梦日”自比伊尹, , 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 , 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句子解析 :

 是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 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多限, , 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

  第 27 页 共 43 页 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句子解析 :

 用典: : 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 , 表明虽然前路困难重重, , 但自己仍坚信终有一将会像南朝宋宗悫所说的那样, , 乘长风破万里浪, , 挂上云帆, , 横渡沧海, , 到达理想的彼岸。

 情感: : 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词情感: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 , 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 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虽情感大起大落, , 但基调豪放乐观、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3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赠送别类)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概写自己被贬的遭遇。

 炼字: : “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无数艰辛。“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句子解析 :

 情感: : “凄凉地”“弃置身”把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的苦楚委婉表现出来, , 表现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句子解析 :

 写被贬归来的感触: : 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 , 自己孤身归来, , 物是人非, , 恍若隔世, ,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 油然而生

 用典: : 前一句借用“闻笛赋”的典故, , 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之情。后一句借用“王质烂

  第 28 页 共 43 页 柯”的典故, , 既暗示了自己被贬时间之久, , 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句子解析 :

 修辞、情感: : 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 以“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 ,“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 将“沉舟”与“千帆”, , “病树”与“万木”对比, , 暗含自己虽经历坎坷, , 却依然充满昂扬振奋的精神, , 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哲理: :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产生,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的哲理。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句子解析 :

 情感: : 点明酬答之意, , 回应首联, , 扣住诗题, , 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 , 也表达了共勉之意。“长精神”三字, , 表现出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诗词情感: : 这首酬答诗在感慨身世遭遇的愤慨中, , 化沉郁为通达, , 变悲怨为乐观, ,表现了诗人面对位宮升沉和世事変迁豁达乐观的胸襟。全诗感情真挚, , 沉郁中见豪气, , 奔放中有哲思, ,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4 、 《水调歌头》 (思乡怀人类)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第 29 页 共 43 页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炼字、情感: : “恐”字刻画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弄”字表明舞姿不断变化,词人想象到舞姿的曼妙,但未免太过清冷。

 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之情。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炼字: :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

 情感: : “不应有恨”两句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 表面上写对月有怨怼之意, , 实际上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情感: : 前三句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 , 到心胸开阔, , 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后两句表达宽慰之语, , 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哲理: : 前三句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明月的“阴晴圆缺”作比照,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要有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情感: : 这是一首咏月怀亲词, , 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 下片对月怀人, , 心胸由郁结到开阔, , 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5 、 《满江红·小住京华》 (豪情壮志类)

 清代:秋瑾

  第 30 页 共 43 页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句子解析 :

 情感:后两句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句子解析 :

 用典: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句子解析 :

 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又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

 句子解析 :

 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 , 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 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 , 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 表现了“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炼字、情感: : 借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句子解析 :

 用典: : “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情感: : 表现了词人素有的济世情怀, , 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 , 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 ; 同时也感慨知音难遇, , 抱负难以施展的无限悲情与惆怅。

 诗词情感: : 这首词写于词人赴日留学前一年, , 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 , 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 表现了词人

  第 31 页 共 43 页 对外国进逼, , 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

推荐访问:炼字 古诗词 名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