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jkyxc 浏览数:

常印佛院士1931年生于江苏省泰兴市城南大街文明桥南老宅。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他主要从事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和矿床学、区域成矿学研究,曾任地质队总工程师,安徽省地矿局副局长、总工程师,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兼职院长。现供职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兼任合肥工业大学教授。1965~1974年间,他先后赴越南和阿尔巴尼亚从事援外。1991年、1994年分别被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区域成矿学方面,他发现了铜陵东西向隐伏基底断裂及其对矿集区的成矿控制作用,进而和合作者全面总结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岩浆系列、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提出了有关这一典型陆内成矿带的系统的成矿分析和理论认识,在构建中国大陆成矿理论、指导找矿实践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在矿床学方面,他将层控成矿概念引入矽卡岩型矿床的研究中,发现侵入体围岩的岩性组合及其特定层位中的矿胚和矿源层,在后期岩浆热液成矿富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他超越了关于这类矿床成因的“水成”、“火成”之争,提出层控矽卡岩型的概念,对于深化该类矿床的认识,正确指导找矿,均有推动作用。在找矿勘探方面,他提出条件具备地区及时开展深部调查、立体找矿的理念,促进了找矿工作向新阶段发展。在找矿实践中也作出重要贡献,为铜陵有色金属熔炼基地提供了丰富矿源。

常印佛高中毕业时,立志要做一名地质科学家的理想。但此前美国田纳西和苏联伏尔加的水利工程建设成就,特别是当时美国专家萨凡奇来三峡考察,一时“扬域安”(YVA)成为媒体宣传的热点,他又想投身于开发水利和水力资源的事业。因此,在高考时,他报了地质和水利两个志愿,最后被清华大学地学系录取,从此与地质学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1952年7月,常印佛从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正在组建中的地质部。在那里他参加了地质部的成立大会,会上李四光部长、何长工、宋应副部长都讲了话,这是他地质生涯开端的第一课,特别是宋应副部长描绘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壮丽前景,使他深受鼓舞,认为这一辈子有了奉献和用武之地!随后他和北大、清华的4个应届毕业生被派往驻在安徽铜陵铜官山的321地质队(也称铜官山队)。

1965年春节后,常印佛被地质部派赴越南从事援外技术工作,主要任务是对越南老街胜权铜矿勘探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按两国政府协议,项目为期4年。这里铜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类型与他在国内工作区大不相同,在世界上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他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情况,较快地熟悉其特点,掌握其规律,三年半时间即提前完成了任务,扩大了胜权铜矿储量和外围找矿远景。从越南回来不久,他又被派赴阿尔巴尼亚工作,这次是“成套”援助性质,地质部组织了一个“援阿尔巴尼亚地质大队”,包括几十位各工种的专家,对阿方相应工作进行对口技术指导。他担任大队技术负责人,除协助大队长掌握全队各项目外,主要从事自己承担的铜矿区域地质工作。1970年4月至1974年7月的4年时间里,对阿尔巴尼亚4个铜矿区做了面上的地质调查和控矿规律研究,完成了项目任务,曾被阿地质总局长誉为“样板性工作”。

1977年,常印佛调安徽省地质局,直至2000年机构改革,改属新成立的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在此期间,他主持和领导安徽省地矿系统的业务技术工作近十年之久。

常印佛结缘地质一甲子,犹如白驹过隙弹指间。他一向秉性淡泊,如今更是宠辱不惊,得失俱忘,但他认为地质学非常有意思,一方面能探索地球奥秘,另一方面又能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支撑大型工程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使国家富强,民生幸福,所以对于自己的专业选择,无怨无悔。

推荐访问:求索 吾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