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结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背景、专业建设经验,探讨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调整、课程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五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绘(1973-),女,广西容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广西 柳州 545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6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06-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9-0177-02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处于全面提升时期,国家基础建设的大力进行及西部开发的政策都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电力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处于高峰期;随着新建铁路,复线改造,高速铁路的建设,我国电气化铁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本地区电气化铁路带来飞速发展的机遇,对铁路供、变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变得更加急迫。为了适应这些需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办了供用电技术专业。对这个新办的专业,我院一直在专业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并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本专业在开办之初,专业团队的教师对专业的定位、培养方向等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吸取他们的办学经验;收集国内知名高职院校关于该专业的最新信息,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等;积极参加相关学科的专业培训,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经过多方的研究和努力,最终由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铁路供电方向,即培养具有较强的接触网施工与检修、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维护与检修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具有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的施工、维护、检修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调整

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征,课程体系必须适应行业、职业、岗位变化的实际来构建和调整,并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按照“以行业需要定能力,以能力培养设课程”的思路,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设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1)。

三、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确定后,专业建设就要具体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专业课程建设要确立“精品意识”,在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课程建设一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如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实训指导书、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这些课程资源整理完善后,可以制作成网络助学资源,建立课程网站,放在学院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结合当前较先进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已经建起了“接触网”和“电机技术”两门课程的课程网站,极大地方便学生自学和师生互动。

但是,课程资源建设最重要的是选好、编好课程教材。高职教材建设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出发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目前,高职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尤其是本专业铁路方面的课程,如“接触网”,在市场上能用于该课程的教材多数为技工、中专教材,或是企业职工培训教材,与高职教育相比在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使用这些教材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打破传统教材模式,根据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及岗位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需要,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接触网”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校本教材的编写,并结合本地区的行业发展,将近期的专业新技术、新动态融到校本教材中。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环节,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我们把传统的、先进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引入课堂。课堂内外灵活运用互动的各种方式,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并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多介质教学资料和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接触网”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研究来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我们还开发了配套的“接触网网络课程教学系统”,采用网络课程教学方式,突破教师与学生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实现教学资源最大范围的整合与共享,使授课、学习、作业、讨论、答疑、考试等教学过程更灵活、更自由、更快捷、更及时,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是决定因素。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是课程质量的基本保证。对于新办专业的建设,更迫切地需要一批能自主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需要一支专业结构优化、具有良好专业技术背景、教学科研水平高、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学团队,这也是供用电技术专业有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这几年学院经常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方面的训练,也不时派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但是我院本专业的师资队伍仍很薄弱:从数量上看,人数偏少;从结构上看,青年教师居多;从专业背景看,多是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教,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从资历上看,高学历教师、高职称教师偏少。

根据本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我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指派德才兼备的老教师指导新的青年教师,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召集同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就专业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不定期组织到相关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每年假期派教师到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践,派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师资培训基地进行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引进高学历人才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做专职教师,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学术讲座,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指导;加强教师的进修培养,鼓励教师攻读学位;鼓励教师参与产学合作,开展专业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使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

五、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技术与技能为根本的教育形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术性。强化实训环节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加强实训实习基地是专业建设的保障。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方面,我院一般有基础实训、综合性实训、顶岗实习三种形式,基础实训和综合性实训多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则需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大力支持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基地设置有: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室、高低压配电实训室、配电线路实训场和接触网实训场等。仅接触网实训场前后就用了200多万经费,该实训场完全按照电气化铁路标准架设,所采用的设施、设备以及接触网的各种结构均采用标准件,完全是一个真实电气化铁路的缩影。在这样的校内实训基地非常利于教师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引入真实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使学生能够置身于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全面了解工作过程,练就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

虽然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颇有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训设施数量不够;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少,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因此,学院应继续增加本专业实训设施的投资,填补设备不足;增加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加强实训管理人员管理机制,协助专业教师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工作。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是基础。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最新的专业技术,感受真正的职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院与多家企业积极沟通,并与南宁铁路局南宁供电段、柳州供电段和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对促进产学合作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虽然学生走进企业,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但由于我院直接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场地、设备并需要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有些企业出于对生产效益、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也很难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岗位,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院在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针对不同的企业选派符合其要求的实习生,并在实习期间指派专业教师专门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利用学院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

(责任编辑:苏宇嵬)

推荐访问:用电 实践 建设 研究 专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