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连云港市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是连云港市迅速提升经济实力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地区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指标,通过指标对比,分析连云港市工业竞争力的优势和差距所在,并探求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提升连云港市工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连云港 工业结构 投资 外向性

“十五”期间,连云港市工业竞争力有了较快提升,但与苏北其他城市相比,工业总体规模依然偏小,主导产业存在结构性缺陷,大型企业依然较少,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足。以上差距的成因可以从多方面得到解释,本文主要从工业结构、投入与科技进步、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提升连云港工业竞争力提供研究思路。

一、工业结构比较

1.轻重工业结构比较。产业经济的理论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一般将经历以食品、纺织、皮革等为主要支柱行业的轻纺工业主导阶段→以冶金、石化、造船、煤炭加工等为主要支柱行业的重化工业主导阶段→以机械、汽车、电子等为主要支柱行业的高加工度化产业主导阶段→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工业等为主要支柱行业的技术知识密集产业主导阶段的阶段性变化。伴随着这种阶段性变化,霍夫曼比例系数(轻工业产值与重工业产值之比)呈下降趋势;在阶段性变化的转换期,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总量迅速扩大。2006年以前,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连云港市工业经济结构偏于轻型化,即轻工业比重偏大,重工业比重偏小。工业结构的轻型化、缺乏大的重(化)工业项目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连云港市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全省及周边地区、工业总量难以迅速扩大的原因。2006年,连云港的重工业发展势头明显加快,总量首次超过轻工业。当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237.44亿元,增长44.9%;轻工业总产值227.30亿元,增长24.1%。但霍夫曼比例系数依然很高,为95.73,远远大于全省平均数,在苏北五市中最高。2006年全省、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具体数据如下:轻工业产值分别为12531.67、512.77、227.30、310.40、611.69、125.96亿元。重工业产值分别为28878.73、1119.78、237.44、483.67、766.46、163.01亿元。霍夫曼比例系数分别为43.39、45.79、95.73、64.18、79.81、77.27。

2.经济类型结构比较。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连云港市工业经济类型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使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比肩而立,呈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横向对比来看,在外向度方面,连云港市港澳台和外资企业户数占总数的比例达到6.56%,低于全省水平3.13个百分点,但远远高于徐州、盐城等城市,居苏北五市首位。在民营化方面,连云港市私营工业企业占比从2002年的28.4%,发展到2006年的58.59,与全省水平的58.77%基本持平,但与此相对应,国有集体工业占比5.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苏北五市首位。这表明,连云港市工业经济的民营化、外向化发展仍有广阔的空间,全市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必将为工业经济发展再添活力。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类型企业结构具体对比如下:全省、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内资企业比例(%)分别为76.61、93.20、80.91、93.78、90.85、95.3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比例(%)分别为2.52、4.35、5.61、5.04、1.31、1.8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比例(%)分别为9.69、2.90、6.56、2.96、3.86、2.1;外资企业比例(%)分别为13.70、3.91、12.53、3.26、5.29、2.58。

二、投入与科技进步比较

从投入来看,2006年,连云港市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00.12亿元,在苏北五市中排在第四位,仅在宿迁之前;新增固定资产方面,2006年连云港市新增固定资产190.16亿元,在苏北五市中继徐州、盐城之后,排在第三位。从科技进步方面来看,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总产值为85.09亿元,继徐州市、盐城市之后居苏北五市第三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8.37%,居苏北五市首位,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因素对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具体如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598.52、300.12、305.56、347.75、185.86亿元;新增固定资产分别为302.49、190.16、172.11、190.26、117.39亿元;高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分别为121.60、85.09、75.45、176.84、11.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7.45%、18.37%、9.5%、12.83%、3.97%。

尽管如此,以下三个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实力仍然不强。通过对全省2006年各市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统计得分75.26分,在苏北五市中列第一位,但是从全省范围来看,仅列全省第8位。同时在重要的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得分较低,在苏北五市中列倒数第二位,仅稍微领先于宿迁市。二是科技投入相对不足。2006年,连云港市科技三项费用支出0.43亿元,在苏北五市中仅高于宿迁市(0.2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0.746%,分别低于徐州、淮安和盐城市0.251、0.38、0.791个百分点,仅略高于宿迁市,居苏北五市倒数第二位。具体数据如下: 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得分分别为75.15、75.26、71.59、72.69、64.24;其中科技进步环境得分分别为6.83、6.6、6.4、6.37、6.41;科技投入得分分别为25.71、24.87、22.32、23.67、18.38;科技产出得分分别为22.42、23.99、22.65、22.56、21.1;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得分分别为20.2、19.81、20.22、20.1、18.35;科技三项费用分别为1.07、0.43、0.70、1.32、0.29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分别为0.997,0.746,1.126,1.537,0.589。三是科技进步对个别行业依赖程度过高。近年来,连云港市科技进步投入产出中,对医药制造业的依赖程度在40%以上。

三、工业发展环境比较

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包括金融、税赋等诸多方面,本文仅从金融方面加以比较。近年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推进服务环境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工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06.11亿元,比2005年增长18.6%,增幅由2002年倒数第一位上升至苏北五市第三位,高于苏北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25.90亿元,比2005年增长23.77%,增幅继宿迁市之后居苏北五市第二位高于苏北平均水平5.5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贷款余额41.70亿元,比2005年增长49.52%,增幅继盐城市之后居苏北五市第二位。增幅开始高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幅高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幅,说明连云港市工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比周边地区相对有利。具体资料如下: 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工业贷款分别为1193.72、506.11、511.37、506.11、281.99亿元,存款年增幅(%)分别为18.09、19.68、10.44、18.6、22.9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别为565.06、325.90、332.78、325.90、195.53亿元。贷款年增幅(%)分别为15.04、21.16、12.16、23.77、32.78。工业贷款余额分别为93.44、40.70、98.26、41.70、23.22亿元。工业贷款年增幅%分别为47.70、35.71、77.11、49.52、41.70。但工业贷款相对集中于优势企业、信贷资金的市区化配置倾向较明显,中小企业融资仍然较困难,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区域重点,支持东部城区的港口、道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物流业和临港产业建设;支持主体工业、重大工业投入项目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支持非公经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等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江苏统计年鉴(2003-2006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2006年各年版

[2][EB/OL].国家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局等网站资料等

[3]隆少秋:县域经济发展及结构化的理论与实践.2006.10

推荐访问:连云港市 竞争力 工业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