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论大型工业园区构建生活服务系统的必要性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受“先生产后生活”等传统工业理念的影响,我国工业园区大都把生产问题作为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营的中心,而较少考虑驻区企业员工的生活问题,使得普通员工在个人生活方面多有不便。从理论方面看,现代企业管理伦理、人际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都要求企业关注和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并将其作为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途径。从社会实践方面看,在工业园区构建生活服务系统不仅有利于工业园区的发展,也有利于驻区企业及广大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生活服务系统;构建;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19-03

本文所述的“大型工业园区”是指规划和建设于中心城区之外、面积在数平方公里以上,聚集众多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业经济区域。从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看,园区化和郊区化是一个基本的模式和方向。然而,受“先生产后生活”等传统工业理念的影响,我国工业园区的经营者,大都把生产问题作为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营的中心,而较少考虑驻区企业员工的生活问题,使得普通员工在居住、餐饮、购物、医疗、娱乐等方面多有不便。事实表明,工业园区生活服务系统的缺失不仅影响到驻区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员工幸福指数的提高,还带来一些诸如交通拥堵、社区治安、房租居高,以及外来人员生活质量低下、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因此,在大型工业园区构建生活服务系统,不仅有利于园区的健康发展,也是工业经济活动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郊区化与园区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天津为例

在现代经济社会,工业发展更加讲求环境的保护、设施的先进、成本的低廉、物流的便利和产业的集群,对此,选择郊区化和园区化已经成为普遍的模式。以天津市的工业发展为例,作为“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天津不仅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依托现代工业发展实体经济的典型区域,目前,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50%。多年以来,天津始终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战略方针,从而使工业生产基本实现了郊区化和园区化,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均十分明显。

(一)中心城区的经济向“非工业化”发展

进入新世纪,天津市适应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中心城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工业外移”,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创意产业、金融产业、楼宇经济、商贸旅游等高端服务业,2011年中心城区服务业比重超过80%,区级财政收入总额达到166亿元,是2006年的2.86倍[1]。在天津市的市内六区当中,和平区依托金融企业聚集的优势,将“金融和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河西区依托商务楼宇密集的优势,将“商务河西”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南开区依托区内强大的科技实力,将“科技南开”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河东区依托区位优势,将“金贸河东”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河北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文化河北”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红桥区依托已有的商业产业基础,将“商贸红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2]。

(二)现代工业向园区化与聚集化发展

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天津滨海新区拥有2 270平方公里的面积,2015年底,其常住人口达到297.01万人。与此同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 270亿元,占天津的半壁江山。在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九大功能区中,临空产业区主要发展航空制造产业;滨海高新区主要发展航天、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中新生态城主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南港工业区主要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天津市的工业比重超过90%[3~5]。

(三)城市郊区的经济向工业化发展

天津市东丽、西青、北辰和津南四个郊区已经建成和运营的工业园区规模庞大,正在成为天津除滨海新区以外最主要的工业产业区。2013年,西青、北辰、津南和东丽四区的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2.55%、60.49%、51.44%和52.72%[6]。以东丽区为例,东丽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现代工业。2014年,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15年,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吸引了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 20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投资额超过500亿元[7]。2015年东丽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 00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量的38.1%,提高8.8个百分点。2016年,东丽区新引进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科技小巨人30家。新增5亿元以上小巨人企业6家,累计达到31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累计达到140家[8]。

二、大型工业园区构建生活服务系统的理论依据

(一)基于企业管理伦理的理论

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思想家罗伯特·欧文即重视工人的生活问题并付诸实施。在欧文的工厂,他积极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其中甚至包括了街道、房屋、卫生设施和教育系统,从而获得了对下属的巨大影响力。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主,欧文号召在社会重组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道德秩序。为此,欧文一生都在进行着工业新和谐(New Harmony)模式的探索。几乎在同一时期,工业企业员工的生活问题也引起自然哲学教授安德鲁·尤尔的关注。在相关的著作中,尤尔明确提出了“制造业的原则”问题。尤尔认为,在每个工厂,都存在着三种行为原则,或者说三种有机系统:机械系统、道德系统和商业系统。其中,道德系统指的是人员的状况,即“个人舒适方面”。工厂个人所获得的待遇应当好于非工业组织中的工匠或其他工人。为此,管理方必须“安排和连接”制造过程,以实现整个工厂的和谐[9]。

(二)基于企业人际关系的理论

20世纪30年代末,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美国管理学家乔治·梅奥对工业企业人的问题有了全新的探索和认识。梅奥认为,技术导向型社会的发展过于强调工程技术,只是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诠释工作的意义。由此,工人个体的社会需要被放到不受重视的位置,从而削弱了人们“在工作中进行合作的能力”。此外,管理方面对效率逻辑的强调窒息了个体获得集体认同、社会满意和社会目的的愿望,而这些内容只有通过公共生活才能够获得。“新型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人们对社会团结的需要,并且有效地恢复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合作的机会[10]。

(三)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更加关注现代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德鲁克认为,人事管理即在人员通过招聘方式雇用的地方,特别是有大量雇用人员的地方,对所有相关活动进行有组织、系统化管理的程序,包括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培训、医疗服务、食堂、工作安全、工薪和福利的管理等各项活动。人事管理是任何公司都不可或缺的一项职能,一旦缺失这项职能,企业就会出现严重的功能失调。人事管理与人员管理的关系就像打扫卫生、洗碗与家庭幸福、子女健康成长的关系一样。企业一旦忽视了这些保健性因素,它们就会给企业带来麻烦[11]。

三、在大型工业园区构建生活服务系统的必要性

哈佛大学商学院于200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那些只提供一般性行政服务的传统型企业孵化器,它们所培育的创新企业几乎全面“胎死腹中”。2010年上半年,由于只关注于员工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无人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问题,使得员工的归属感越来越差,著名企业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接连发生十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引发社会对富士康管理方式的广泛关注[12]。使人欣慰的是,已有不少国内企业开始注意内部的和谐发展问题。2008年,娃哈哈集团着手建造企业廉租房,使外来员工能够在杭州安居乐业。2010年,格力电气公司斥资3亿元为员工建公司自己的“经济适用房”,无偿提供给优秀员工居住,让他们能够专心干事业[13]。

(一)对于优化城市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社会而言,通过园区生活服务系统这一小“社区”把广大的人员“安置”下来,可以减少由于人员流动而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一是交通拥堵问题。当前,上下班时段的交通拥堵现象已经成为困扰很多城市运行的瓶颈,如果在郊区工作的人员能够就地居住,就可以大大减少城市上下班时间的人流量,缓解交通的压力;二是社会治安问题。众多案例表明,我国城市的很多斗殴、盗窃、意外伤害等治安事件都与流动人员有关。工业区的生活服务系统可以基本保障工人的生活需求,大大地减少人们的外出活动,有利于城市的社会治安;三是房屋租赁问题。在我国工业企业的员工队伍中,外来人员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这些人员已经成为城市房屋租赁的主体,也是决定城市房屋租赁价格的主要力量。如果这些外来人员能够在工业园区解决居住问题,无疑将缓解城市的住房压力。

(二)对于工业园区科学发展的必要性

对于工业园区而言,构建生活服务系统等于为所有驻区企业建立了共同的后勤服务部门,使得企业可以将全部资源与时间集中于生产活动,创造更多的产品价值,进而提高工业园区的总体经济价值。多年以来,受“先生产后生活”等传统工业理念的影响,我国各级政府在进行工业规划时,大都把生产问题作为工厂规划、建设和运营的中心,而较少考虑驻区企业员工的生活问题,使得普通员工在居住、餐饮、购物、医疗、娱乐等方面多有不便,电影《创业》就是这一理念的集中反映。实际上,生活系统的缺失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企业外部环境建设的一项内容,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系统不仅可以为驻区企业解决很多非生产问题,也是工业园区“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其对于园区吸引和留住企业,帮助和促进驻区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三)对于进驻工业园区企业的必要性

在工业生产郊区化的情况下,工业企业员工的生活模式基本上是工作在郊区、生活在市内。较大的空间距离使得人们每天早出晚归,把大量的时间和体能消耗在上下班的路上,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这也是现代“城市病”的一种突出表现。如果大部分员工能够居住、生活在园区,企业就可以以新的方式设计组织结构、编排生产班组,以较小的人力资源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成果。而广大员工则可以获得大量的休息、学习和工作时间,同时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企业工作,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报酬。此外,通过园区的生活服务系统,企业可以解决员工的居住、就餐、购物等基本生活问题,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而且,员工的集中居住、集中生活,十分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掌控、培训、开发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意义重大。

(四)对于驻园区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既重视就业问题,也同时注重工作以外的生活条件。工作生活品质理论认为,企业的目的不应该只是追求绩效的提升,也应该重视人员的满意,甚至是增进组织全体人员的繁荣幸福。推行工作生活品质,意味着对员工的“全身心关怀”,以增加员工的快乐感及向心力。因此,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不仅是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工业园区生活服务系统的构建与运营,可以解决企业普通员工住宿、就餐、上网、娱乐、购物、通讯等基本生活问题,为员工节省出时间和支出。有了生活服务系统,企业员工可以在“足不出园”的前提下,享受城市居民小区的基本生活。对于外来人员而言,工业企业服务系统为他们提供了驻留城市的方便条件,员工甚至可以在这里安家立业,过上较为稳定的家庭生活。

四、结语

在工业园区构建生活服务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应当将其看作是社会和谐与社会保障问题。在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每年都将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些人当中有相当的比例会进入工业领域,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举国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追求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如果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建设工业园区的时候,能够一并考虑和兼顾园区普通员工的生活问题,在构建工业生产系统的同时,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生活服务系统,为广大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长期、稳定地在工业园区驻扎下来,既有利于驻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中心城区经济服务业超八成[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2012-05-18.

[2] 万鑫.中心城区服务业亮点频闪[N].今晚报,2008-09-25.

[3] 常住人口接近300万,滨海新区如何补上民生“短板”?[EB/OL].今日头条,2016-03-05.

[4] 天津滨海新区十年创业不寻常:生产总值年均增两成审批效能全国领先[EB/OL].天津政务网,2016-05-26.

[5] 张高丽.在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N].天津日报,2012-05-23.

[6]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天津统计年鉴(2014):中英文对照[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7] 1 20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额超过500亿元[EB/OL].天津政务网,2015-12-18.

[8] 2015年东丽工业总产值突破2 000亿元[EB/OL].北方网,2016-01-08.

[9] John Butt.Rober Owen as a Businessman[M].Bristol:David & Charles,1971:200.

[10] Wanda Beilfuls.Relay Assembly Testroom Participants Remember:Hawthorne a Half Century Lat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994,(17):377.

[11] 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第1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351.

[12] 郭建杭.双面富士康:管钱的精细与管人的粗放[N].中国经营报,2010-05-15.

[13] 董明珠.真正的财富不是拥有多少亿的资产[N].中国经营报,2011-12-3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推荐访问:必要性 工业园区 生活服务 构建 系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