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中职学校行企校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中职学校行企校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探讨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一线技能人才的途径。

[关 键 词] 中职;校企;育人;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021-01

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最为关键的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总要求,坚持服务宗旨,把握需求导向,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目前,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专业教学领域存在着专业教学标准与企业职业能力标准不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对接、专业课程标准与企业人才质量标准不对接等诸多瓶颈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专业的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我校携手行业、企业以求聚力解决,把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融入专业改革和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使老专业焕发了活力,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育人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行业引领制订专业教学标准

(一)深化合作,完善制度

为使校企深度合作落到实处,在行业引领下,学校加入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职仪电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任主任单位),牵头组建了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仪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修订了《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工作考核辦法》等制度,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保障校企深度合作顺利开展。

(二)修订专业教学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行企校三方共同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和研究分析,提炼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入课程中。修订了专业教学标准成为国家标准,适应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不对接的问题。

(三)开发仪器仪表制造工岗位职业标准,填补国家空白

行企校三方共同分析岗位能力群的要求,开发了仪器仪表制造工(工业自动化仪表装调工)国家职业标准。

二、行企校联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开展人才需求与课程改革调研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统筹下,校企双方人员对20家企业、20所中高职学校、229位毕业生、199人在校师生进行了调研,对26位企业专家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我国和重庆市工业自动化仪表生产与应用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产与应用企业对初、中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典型岗位能力要求,形成《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人才需求与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形成基于岗位能力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我校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建设情况,对照企业人才要求,找出仪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构建了基于岗位能力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的反复论证和指导下,形成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结合的“基于岗位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育理念与企业理念的相互渗透,体现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的职业导向性。

(三)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岗位能力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12、2013、2014级仪表专业进行实施和检验,并根据反馈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该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三、校企共同制订专业课程标准

校企共同制订《仪器仪表装调与维修》等5门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教材,将企业人才质量标准转化为专业课程标准,将工业生产常用和典型的智能压力变送器等产品引入课程,使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产品对应,将岗位核心要求融入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专业课程标准与企业人才质量标准不对接的问题。同时学校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共建校内1个仪表装调技能实训室、1个自动化仪表实训中心,为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搭建了平台。

通过倡导行业引领,行校企紧密结合,以促发展为核心特色的“行企校联动”,深挖校企合作的“动力源”,通过成果应用使我校仪表专业成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专业、市级示范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有效促进了专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孙善学.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90-94.

推荐访问:育人 协同 中职 实践 学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