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炎帝故里,文脉高平

作者:jkyxc 浏览数:

计划重点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高平丝绸业的发展进入了巅峰时期,其产品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并远销美国、日本等地,被誉为“太行山上一枝花”。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高平丝织印染厂经过改制,成立了吉利尔有限责任公司,肩负起“传承潞绸文化、振兴丝绸产业”的重任。经过16年的努力,又成为华北地区一枝独秀。并先后建设了潞绸文化馆、潞绸产品体验馆、举办了“吉利尔首届中国潞绸文化学术论坛”。潞绸织造技艺又以新的方式与文化融合,不但是一门新的技术,更是一门新的艺术。2014年7月,山西省高平市潞绸织造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灵业兴人更杰

高平是个好地方,资源丰富,文化发达,可谓地灵业兴人更杰。清《泽州府志》载:“宋黄夷仲《题秦氏书斋》曰:‘泽州学者如牛毛。’《野处集》又云,‘长平朱紫半。’”清泽州知府刘开焘在清乾隆三十九年《高平县志序》中曰:“泽潞青紫,多半产在高平”。

屈指数来,高平名人,远古的炎帝、仓颉且不说,两汉以来,历朝不绝。

汉代的陈龟,字叔珍。永建中举孝廉,拜度辽将军,后征为尚书。以清正廉明,体恤民情,军功卓著,敢于直言而闻名于世。《泽州府志》载,其殁后“西域羌戎,并凉民庶,咸为举哀,吊祭其墓。”

王叔和,西晋著名医学家,高平王寺村人。著有《脉经》,并将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重新收集、整理、校正,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在我国医学史上颇有盛名。今王寺村尚有王叔和用过的药碾、碌碡、舂药石臼等。

李晏,字致美,唐高祖李渊第11子韩王李元嘉的第25代裔孙。李氏世为高平望族。从其高祖李大节载入县志,世代书香名宦,科甲连第。晏自幼聪慧,为人豁达,性情刚直。金皇统六年(1146年),中经义科进士。初任岳阳丞、辽阳推官和中牟令。因他办事干练,机敏过人,又敢于直言,颇受金世宗赏识,召为翰林直学士。升任吏部侍郎、翰林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世宗病重,命李晏住宫中,所有诏册,皆出其手。金章宗继位,李晏提出十条治国理念,并建议设置修撰官,秉笔直书,以广视听。明昌二年(1191年),李晏被授沁南节度,复为昭义节度。明昌六年(1195)致仕还乡,章宗特将其在京为官的儿子李仲略任命为泽州刺史,以便侍奉。金承安二年(1197年),李晏病逝,谥“文简”。其子李仲略,以词赋科登第,也以才高忠正,清正直谏闻名,且官至按察使,殁后赠朝列大夫,谥“襄献”。

贾鲁,字友恒,高平南杨村人。元延祐、至正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授东平路儒学教授,改任潞城县尹。历升中书省检校、监察御史、山北廉访副史、工部郎中、工部尚书、中书左丞等职。贾鲁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治理黄河。特别是至正十一年(1351年),任总治防使时,在治理黄河山东曹县黄陵岗大堤决口的截流工程中,创造的“沉船截流”(石船堤堵截)法,为后世广泛应用,堪称我国历史上胆识兼备的治河专家。治黄大功告成,贾鲁还京,元顺帝论行赏,拜贾鲁为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赏予金帛。又下旨让翰林学士欧阳玄制《河平碑》,撰“至正河防记”。在碑记中记载:“鲁能竭其心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卒,不畏讥评,以报国君相知人之明”。清人徐乾曾说:“古之善治河者,莫如汉之贾让,元之贾鲁。”清代水利专家靳辅对贾鲁所创的沉船截流法非常赞赏,他说:“贾鲁巧慧绝伦,奏力神速,前古所未有。”人们为纪念贾鲁治河功绩,山东、河南有两条河均被命名为贾鲁河。

毕振姬,字亮四,号五孙,又号颉云,高平东德义村人。毕振姬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聪颖,8岁上学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解元,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进士。历官平阳府教授、国子监助教、邢部主事、员外郎、山东济南参议道、广西按察使。顺治十八年(1661年),授湖广布政使,托病不仕,辞官回家。居家二十年,“危苦自甘,昼耕夜读。”“往来城市,蹇驴野服,不识者目为乡老。”康熙十七年(1678年),召举“博学鸿词”,又以老病辞官,康熙二十年(1681年)病逝家中。殁后士大夫私谥“坚毅”,尊称毕阁老,入祀高平、泽州县府两地文庙乡贤祠。毕振姬一生,为官清正廉明,为学伏读不倦。以清廉显于朝,以学博闻于世。同科进士左都御史、刑部尚书蔚县魏象枢,在“哭方伯毕亮四同年”一诗中,赞他为“万卷诗书皆手泽,千秋佳话一清官。”毕振姬一生著述颇丰,有《尚书注》《西河遗教》《四州文献》《三川别志》《西北文集》(又称《西北之文》)《病香居烬馀》等十余种,可惜多散佚。现存文集,傅山先生曾序其文,题名《西北之文》。

祁贡,字竹轩,又字寄庵,高平孝义村人。祁贡出生于一个以商贾发迹的官宦之家。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18岁中举人,19岁成进士。官至太子少保、邢部尚书、两广总督。祁贡是高平清代高官第一人,为官做事,勤政廉洁,忠诚善谋,为世人称道。特别是在两广任上,在筹备海防,屯田养兵等方面,做了大量防范英军入侵的工作。终因积劳积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客死广州任所。殁后按尚书例赐恤,谥“恭恪”。道光皇帝还下召在其墓地修建了四座豪华的高碑、碑亭,至今保存完好。祁贡子孙,为官之余,还以书画雕瓷篆刻传闻于世,其三、四两子——祁之鏐、祁之鑅,以书画闻名同收入《清画家诗史》一书。现有《高平祁氏六世书画雕瓷篆刻集》一书行世。

祁鲁斋,名继曾,高平北张寨村人,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随父在外读书,大学毕业,留学日本,在日本宏文学院习文。毕业后回国,先任江北师范提调,后回晋任晋城获泽中学学监。民国初年,受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走实业救国之路。1919年,亲赴日本考察现代工业,回国后,在贾景德、刘知章等省城要员的帮助下,在晋城创办了现代股份制企业——山西晋城大德制针公司,开我国现代制针工业的先河,祁鲁斋本人也成为山西著名实业家。1935年,祁鲁斋英年早逝。1938年,抗战爆发,大德制针公司毁于战火。80年过去了,祁鲁斋先生一生献身实业的志向和精神,深受后人敬慕。

在高平这块土地上,始祖炎帝不但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新世纪,而且根植了一条世代延绵的文明之脉。五千年来,在这条文脉根系上,既释放着耀眼的文明之光,又结出了丰硕的文化之果。

推荐访问:炎帝 文脉 故里 高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