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日本动画电影中的“蒸汽朋克”幻想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日本动画电影中以“蒸汽朋克”式幻想手段终极探索的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人类未来的社会走向等一系列主题,正是“蒸汽朋克”始终关注的主题,与“蒸汽朋克”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实的“平行宇宙”初衷也正好契合。日本动画电影里大量的“蒸汽朋克”式的幻想机械和故事背景怀旧的特征,是想借此营造一个在工业科学的基础上,在现实中不存在的,比现实更加简单的幻想世界,带给观众美好愉悦的享受。这也正是日本动画电影迥异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动画电影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 动画;“蒸汽朋克”;幻想

所谓的“蒸汽朋克”(Steampunk)是“蒸汽”(Steam)和“朋克”(Punk)的合成词,原指另类故事的一种特定类型,常指幻想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科技得到夸张发展的小说、电影和漫画。“蒸汽朋克”源自“赛博朋克”(Cyberpunk)的代表人物威廉•福特•吉勃逊(William Ford Gibson)在1911年曾和另一名“赛博朋克”大师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合写的一本关于平行历史的科幻小说《差分机》(The Difference Engine)。这是至今最权威的“蒸汽朋克”小说。Cyberpunk多描述信息社会高速发展后的人类未来社会,多弥漫黑暗悲观的乌托邦色彩。Steampunk同样关注科学技术的影响,不过将故事依赖的技术背景移至一百多年前。“蒸汽朋克”多以19世纪或更早的科学技术为本,掺杂神秘社团或阴谋理论之类的元素,安排由蒸汽引擎和齿轮发条组成的庞大机械装置。结构外露,功能至上的威猛武器,成为“蒸汽朋克”最明显的视觉特征。

19世纪西方世界,产业革命刚刚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发明不久的蒸汽机缠身的强劲动力,支撑着红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人类的近代史由此发端。掌握新科技的发明家被视为改变人类命运的超人,对社会动荡中无所适从的普通人来说,这又是个茫然的时代。科技第一次显现了超人的力量,也同时成了电影人构架对现实隐喻的绝佳题材。

19世纪前,日本一直受到来自中国的亚洲传统文化的影响;自明治维新后期整个日本社会被西方的先进技术所震撼。善于改变和学习的日本转而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先在19世纪引入日本的就是西方的蒸汽文明,这成为当代日本人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为后来日本文化怀旧的“蒸汽朋克”情节打下基础。当“蒸汽朋克”文化在西方再度兴起之时,日本动画和漫画领域大量借用这一元素,已成为当代“蒸汽朋克”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日本动画的第一位大师手冢治虫就在1947年以“蒸汽朋克”风格的漫画《新金银岛》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的名作《失落的世界》《铁臂阿童木》和《大都会》也是风格类似的作品。从手冢治虫开始,日本动画常使用混合欧洲与日本的历史搭建故事背景。不少影片借助“蒸汽朋克”手法以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为基础展开“蒸汽朋克”的机械幻想,以至于对于日本动画来说,机械设定几乎成为每部动画影片必备的工作职位,多由插图或工业设计的专门人才担任,这在其他国家动画业中非常罕见,如今已成为日本动画风格独具的魅力所在。

现今日本动画界的两位大师宫崎骏和大友克洋的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和《蒸汽男孩》都深具“蒸汽朋克”风格。宫崎骏对欧洲的痴迷是众所周知的,曾多次专赴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以获取影片背景的灵感。他对飞行器的爱好,也让“蒸汽朋克”风格的飞行器首次出现在动画作品《风之谷》中。随后1986年的《天空之城》宫崎骏一人兼任了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四项重任,使得这部纯粹的宫崎骏理念的作品更是将“蒸汽朋克”式的幻想发扬光大。《天空之城》中小男孩醉心于机械,具有超强威力的机械巨人、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黑漆漆的矿洞以及古老的飞艇等都是“蒸汽朋克”故事的经典桥段。宫崎骏把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对18世纪英国社会的幻想,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改造成关于人与科技的宏大史诗。

与宫崎骏相比,大友克洋自一出道就以机械设定而闻名,更是忠实于“蒸汽朋克”风格的动画导演。大友克洋是日本第一代动画电影总监、导演,也被誉为电影感最强的日本漫画家。早在1982年的长篇漫画《阿基拉》、1983年的短篇漫画《童梦》两部作品中均以机械设计闻名。《童梦》获第四届日本SF大奖。以前,这个奖只会颁给科幻小说家,大友克洋成了首位获此殊荣的漫画家。此后的大多数作品:《阿基拉》动画版、《老人Z》、《回忆三部曲》之《大炮之街》《大都会》《蒸汽少年》等影片,无一不以大友克洋独特的“蒸汽朋克”的机械幻想为主题。大友克洋的动画带着那种“颠覆人类文明”的悲观情节。在其作品的风格特点上,他追求细节真实,在画工上的投入不遗余力,其动画的背景和活动主体虽然写实,却刻意制造粗砺、荒诞、诡异的效果,体现着后现代社会的环境畸变,与宫奇峻表现的乌托邦、追求工整秀丽的写实画风全然不同。

1995年大友克洋制作了经典的三段式动画片《回忆三部曲》(MEMORIES)。第三段长达20分钟的《大炮之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蒸汽朋克”风格作品,也是三部曲中最特立独行的、耐人寻味的部分。影片《大炮之街》中类似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末世情怀和人类对蒸汽时代超级武器的膜拜,都令人印象深刻。在制作《大炮之街》时,大友克洋就诞生了《蒸汽男孩》(Steam Boy)的最初创意。

在1996年大友克洋率制作团队到伦敦、曼彻斯特等地考察后,决定将《蒸汽男孩》制成动画电影。在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风俗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历时9年,2004年大友克洋创造出让人难以忘怀的“蒸汽朋克”式的幻想机械世界。,该部影片即使在字面意义上也可以看出是一部与“蒸汽朋克”息息相关的动画电影。影片耗资达到了24亿日元,是日本动画史上成本最高的动画电影之—,对于一部2D动画电影来说,如此的投入很少见。

《蒸汽男孩》的时代背景被定位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正是“蒸汽朋克”故事展开的理想地点。影片中三代主角:少年雷、父亲爱德华和祖父洛伊德,也正是蒸汽时代典型的发明家形象,拥有“改写人类历史力量”的蒸汽球驱动的蒸汽城堡,也成为大友克洋在《机器嘉年华》《老人Z》 之后创造的又一机器巨兽。球内的蒸汽用纯度非常高的冰岛溶洞中的水滴制成,因此而具有不可想象的超强压力动力,甚至可以为一座城堡内所有机械的运转提供全部动力,如此可怕而又强大到人类想象极限的效能、如此奇妙的构想,一百多年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实践中是做不到的,而今天的日本动画电影艺术的魔力却可以把当年的幻想搬上银幕。

《蒸汽男孩》沿着“蒸汽朋克”的模式,设想着蒸汽时代继续按着自身的命运不断完善与发展,于是,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匪夷所思的“蒸汽”新发明。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雷发明了形如大圆圈的独轮蒸汽车,与火车展开了赛跑,奥哈拉公司发明了一套由蒸汽为动力的海陆空三军,影片中的重要发明蒸汽球,则相当于蓄电池。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由雷的爷爷与爸爸设计制造的高耸云天的机械城。这是由蒸汽作为动力,以曲杆作为传输工具,以人工协调操作的一个巨大的城堡,其前进方式竟然采用了状如机器人的机械撑脚,艰难地向前挪动、践踏着城市的时候,“蒸汽朋克”时代迈上了幻想的巅峰。《蒸汽男孩》中对蒸汽时代的科学幻想,完全是立足于电气时代与电子时代所达到的文明高度,以此赋予蒸汽以超凡的力度和完美的想象。因此,当影片把蒸汽时代的古里古怪的发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由蒸汽支撑的发明,正在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发生着亲密的接触,影片的幻想正是基于这一现实。

大友克洋在他的动画电影中选择“蒸汽朋克”世界观,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个古老的维多利亚时代感兴趣,在那时发明家掌握足以改变历史的新科技,机械发展到如此荒谬的地步,而普通人则在时代变化中无所适从。一方面是热爱的复杂精致的工业机械,一方面却又对机械所产生的庞大力量感到不安,最后还是由创造它的人类来毁灭机械。他渴望未来世界的到来,但又对未来世界里地文明感到焦虑和恐惧,最终选择了站在平行世界高声呼唤探求科学的觉醒。也许正是这种“矛盾情结”的存在,才使大友克洋的作品更具备深度思考的魅力,这也正是他动画电影的灵魂所在。

深受大友克洋影响的日本动画鬼才导演押井守的两部作品《攻壳机动队》及其电视版也同样顺应了这股“蒸汽朋克”幻想的潮流。《攻壳机动队》取材于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的长篇连载漫画,描绘了幻想与现实、精神的追求与乌托邦的理想的模糊界限,堪称“蒸汽朋克”风的先锋之作。在世界上极为著名的“日本动画风格”在这部作品里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本片是2000年戛纳电影节科幻电影展的放映影片之一。此片的英文版录像带登上美国BILLBOARD录像带销售榜第一位,《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当初曾为此片的日本LD版撰写文章,称押井守的作品为“科幻电影中最美丽、最艺术、最具风格的作品”,连在好莱坞大红大紫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拍摄那部影史经典《骇客帝国》三部曲时,在不止一处的关键想法上套用了本片的情节,甚至连片首弹出字幕的方式都和本片一模一样,(注:《骇客帝国》三部曲是电影方面的“蒸汽朋克”风格典型作品)。由此可见沃卓斯基兄弟两个是标准的日本漫画迷《日本动画、漫画在当今世界上产生的深远影响。押井守的动画电影特点是情节复杂,主题灰暗,带有很强的末世情绪。经济过分发达的日本孕育出了一代交织着传统东方思想和激进资本主义潮流的文化怪胎,在经济高速发展中蕴藏的不安全感和失落感正是此种动画影片产生的温床。

日本永远是一个对极致的美感有特殊偏好的民族,比如樱花,比如歌舞伎,比如浮世绘,更比如日本动画电影中 “蒸汽朋克”式的机械幻想。似乎是骨子里的安全感的匮乏,只能在各种极端的方式中得到些许的慰藉。押井守曾经说过:“我不认为离开像漫画这样的娱乐,日本人能生存下去。他们的房子很小,国家也很小,却有那么多人。日本是个令人难以生存的地方,所以人们就可以暂时活在漫画的世界里,这让日常生活更好忍受一些。动漫就像Walkman,可以把身边的世界暂时和自己隔开,这也是种逃离的方式。”从日本人痴迷于机械的开发和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对欧洲文明分外向往,动画影片中异域的浪漫文化背景就体现了日本人的这种普遍情结。“蒸汽朋克”就像是一种“呐喊”,承载着对现实的不满和理想境界的奢望,它可以描绘成是人们对于自身心灵的救赎,为这欲望中的某种趋向而虚构出的一块精神归宿地。从某种角度说,这种异幻的世界,似乎更符合日本人的生存信仰。

注释:

参考影片:(1)《天空之城》 1986年,宫崎骏;(2)《阿基拉》,1992年,大友克洋;(3)《攻壳机动队》,1995年,押井守;(4)《大都会》,2001年,大友克洋,铃太郎;(5)《蒸汽男孩》,2004年,大友克洋;(6)《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年,宫崎骏。

[参考文献]

[1] 段佳.世界动画电影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2] [英]莫林•弗尼斯.动画概论[M].方丽,李梁,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秦铭悦 (1975—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史论。

推荐访问:日本 蒸汽 朋克 动画电影 幻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