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在情景游戏中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幼儿园的数学应注重在游戏情境中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开展小班数学情景游戏活动,在感知与探索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情景游戏;感知与探索;感知数学现象;挖掘游戏的潜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02-02

小班幼儿在操作中带有强烈的情景性特点,而游戏可以反复多次进行,能起到“强化”作用,所以在小班初期的数学正式教育幼儿园活动中,我们适宜采用游戏方式,把他们在生活中以及在数非正式幼儿园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唤起回忆,进行重现、交流,帮助他们建构数学概念。小班幼儿处于直接行动思维(思维依靠动作)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离不开思维的对象,东西不能离开,凭空不能思维。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 数学情境是指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场景,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而数学情景游戏,则是能反映或产生将这种矛盾的一种场景,在相应的情境中所开展游戏,最终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数学情景游戏作为教学游戏的一种是为教学服务的。对于幼儿来说,最快乐的游戏一定是自己发起的随心所欲的。在数学情境游戏中,带领幼儿感知有趣的数学现象,形成问题鼓励幼儿进行探索。数学活动的进程从来都是以问题为轨迹,引领着学习者去追寻去解答。对于数学情景游戏而言问题就是蕴含在其中的数学现象,它们是可以让孩子们摸得到看的见的。这些现象往往和孩子们的认识经验相反,形成了矛盾冲突。教师则要引领着孩子们在充分感知这些现象后,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在数学情景游戏中材料起着支撑游戏进程的重要作用,它也是幼儿建构数学经验的载体。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游戏材料。

鼓励全体幼儿尝试自己选择材料,满足幼儿不同需求。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是一个持续的探究过程,它能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进而产生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让幼儿学习数学更加主动,从而培养了幼儿独立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促进幼儿有效的建构数学概念和经验。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幼儿园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思考与理解。应注重在游戏情境中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小班幼儿在操作中仍带有强烈的情景性特点,而游戏可以反复多次进行,能起到“强化”作用,所以在小班初期的数学正式教育幼儿园活动中,我们适宜采用游戏方式,把他们在生活中以及在数非正式幼儿园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唤起回忆,进行重现、交流,帮助他们建构数学概念。

二、现状分析

传统的数学活动不大重视幼儿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的作用,在那种直线式的结构当中,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一般派不上用场。情景式教学是直观和容易引起想象的数学教学,包含幼儿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以及幼儿那些来自生活的非严格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幼儿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情景以支撑幼儿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在有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幼儿的有意义学习活动最大的有效性。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园小班幼儿60名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数据分析法

(三)研究时间:2012年7月——2013年7

(四)研究过程

1、幼儿数学学习特点。幼儿数学学习必然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它们的身心发展过程特别是与它们的思维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幼儿对数学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2、小班幼儿思维特点。3-4岁的小班幼儿处于直接行动思维(思维依靠动作)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离不开思维的对象,东西不能离开,凭空不能思维。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皮亚杰认为: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3、数学情景游戏及特点。数学情境是指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场景,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而数学情景游戏,则是能反映或产生将这种矛盾的一种场景,在相应的情境中所开展游戏,最终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四、研究过程

(一)教师挖掘幼儿自主游戏的潜在价值,形成数学情景游戏。数学情景游戏作为教学游戏的一种是为教学服务的。对于幼儿来说,最快乐的游戏一定是自己发起的随心所欲的。那么怎样将幼儿喜欢的游戏发展成为数学情景游戏呢?幼儿的活动区游戏,源自美国的高宽课程。它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性的体现。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呈现出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学习压力或常规要求。因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会自然客观的呈现出来,并且希望得到同伴、老师的帮助。而这些问题常常是幼儿缺乏的必要生活经验、认知规律等,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作为教师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要善于筛选和分析这些信息,赋予游戏新的生命力,将幼儿这种自发的游戏有计划的深入开展,从而形成有教学作用的数学情景游戏,将幼儿每一次游戏后的问题作为下一次游戏的新目标,完成本年龄段相关数学内容的学习。例如:幼儿在建筑去游戏时,用简单的围拢方法建筑了“长城”,在走的过程中因为想要更有趣孩子们便想把“长城”改建为“迷宫”。但是受到相关生活经验的认知水平的局限孩子们无法继续开展自己的新游戏,于是向老师求助。老师在对幼儿游戏观察的基础上了解了幼儿已有的水平经验,将幼儿在游戏中缺乏的相关经验与数学内容相联系。通过分析,教师发现建筑游戏与数学活动有着诸多的连接点。例如:建构游戏中对材料的选用体现了幼儿分类能力,是数学活动内容匹配、对应、分类的运用。建构游戏的材料摆放位置体现了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是对方位认知的运用。建构游戏中选择材料的多少使幼儿对材料数量与空间面积和材料数量与距离的关系认知。通过分析,教师认识到有儿自发建构游戏内在的教学价值通过进一步严谨细致的规划形成了“好玩的迷宫”系列数学情景游戏,使幼儿每一次游戏都置身于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迷宫之中。或建构迷宫或走迷宫在游戏中感知相关的数学现象,建构相关的数学经验。

(二)在数学情境游戏中,带领幼儿 ,形成问题鼓励幼儿进行探索。数学活动的进程从来都是以问题为轨迹,引领着学习者去追寻去解答。对于数学情景游戏而言问题就是蕴含在其中的数学现象,它们是可以让孩子们摸得到看的见的。这些现象往往和孩子们的认识经验相反,形成了矛盾冲突。教师则要引领着孩子们在充分感知这些现象后,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好玩的迷宫”数学情景游戏中,孩子们选择了不同长度的纸条围拢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建构“迷宫”。由于很多孩子选择短纸条,出现了威龙时间延长。而选择长纸条的孩子很快就围拢好的“迷宫”的外围。在操作之后孩子们发现,使用长纸条和短纸条的数量不相同。长纸条需要四根,短纸条需要八根。这个现象是孩子们没有料到的,他们反应很诧异。为什么拼摆大小相同的方形长纸条用的少,短纸条用的长呢?这个问题,引领着孩子们再次拼摆,教师提醒他们着重观察纸条与方形边长的关系。操作之后孩子们又得到了新的发现。即:长纸条和方形的变一样长,短纸条只有方形边一半长。这个发现使孩子们异常兴奋。老师提出“一根长纸条有几根短纸条那么长呢?” 其实这问题早就超出了小班幼儿的数学经验范围,但是孩子们的不但没有被问题吓住,反而兴趣更加浓厚。有的孩子把长纸条、短纸条都放在方形的边上对照看,进行行目测。有的孩子把短纸条放在长纸条上,然后把长纸条向上对着,包裹住短纸条,进行长短的对比。还有的孩子把短纸条摞在长纸条上,在尾端做上记号,把短纸条沿着标记再往下摆,无意间进行了测量。孩子们的这些探究活动都源自对问题的思考,而问题的出现又源自他们对数学现象的感知,而这些现象又源自他们游戏的需要。是幼儿对游戏的热衷产生的内驱力,引领着幼儿主动的探索。

(三)在数学情境游戏中发挥操作材料的支持功能。

从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数概念不是成人能直接给的”中,我们认识到:幼儿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必须通过对材料的接触,施加动作反复摆弄和探索,在积累大量操作经验的同时,把外部动作转化为内部智力操作。在数学情景游戏中材料起着支撑游戏进程的重要作用,它也是幼儿建构数学经验的载体。因此,提供材料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游戏材料。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和选择材料时,应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需求出发,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服务。所以,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样,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数学情景游戏“宝宝用品商店”系列活动中。有一次购物游戏,目标是请幼儿点数出五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从而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要想满足幼儿有东西可数,有东西愿意数的游戏目标,教师就营造了商店的情景,把教室改变成了一个大商店同时为幼儿提供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食品、服装、百货用品等等。这些商品的来源则是孩子们日常玩的玩具,吃的水果蔬菜、玩的玩具、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等等。这些材料成为游戏中幼儿数的对象,发挥出材料支撑、达到目标的作用。

2、鼓励全体幼儿尝试自己选择材料,满足幼儿不同需求。以往的数学活动,全班几十名幼儿操作着同一目标下教师提供的相同材料。像是产业工人在流水线上生产相同的商品。然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要体现出幼儿个性化的思维特点,而材料的选择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了。对于材料的选择是幼儿思维能力外在的表现,他们通过对比、筛选、实验、调整等步骤挑选出最适宜的材料,进行游戏。例如:在“好玩的迷宫”情景数学游戏中,幼儿要自己选择材料建构一个简单的平面迷宫。刚开始,孩子们想到什么材料就去用什么材料。后来在拼摆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这样的迷宫外形凌乱不规整,应该选用同规格的玩具材料。但是在拼摆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发现体积小的材料拼摆时用的数量多,消耗时间,如果选用体积较大的材料就会用的数量少,减少时间的消耗。每一次操作发现后孩子们对材料特定的认识就更准确。这种对材料的认识,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选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例如:同样是选择材料建构方形迷宫,有的孩子选择长棍建构迷宫,他的出发点是可以节省材料节省时间。有的孩子选择小纸杯建构,他的出发点是可以将迷宫外围建构的更复杂,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材料对给孩子们思考,同时又是他们表达思维的一种外在形式。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是一个持续的探究过程,它能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进而产生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力,让幼儿学习数学更加主动,从而培养了幼儿独立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促进幼儿有效的建构数概念和经验。老师应积极主动给与孩子们支持,并透过这一现象去了解孩子。

五、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数学情景游戏,使得小班数学活动更具年龄特点,更具游戏特点,在教学形式上比以前更为丰富。从效果上看,数学情景游戏以他独特的游戏模式更吸引幼儿,孩子们在游戏其中心情松弛,思维活跃、愿意探索、对数学活动长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保持这种兴趣。另外,幼儿已经有意识地在用自己所建构的数学经验、认知解决自己在游戏、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玉萍.幼儿园——生活中的数学新方案 . 华文出版社,2009

【2】陈琦.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杨青.徐美琳. 园本教研方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0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5】李季湄.回到基本元素去——走进新纲要

推荐访问:探究 情景 幼儿 兴趣 培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