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丁肇中与日照丁氏家族

作者:jkyxc 浏览数: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涛雒。明清时期,日照丁氏家族取得过辉煌的仕宦、文化成就,正是在家族文化教育的熏陶下,成就了丁肇中的辉煌。

据《日照丁氏家乘》记载,丁氏原籍湖北武昌。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丁氏远祖丁兴以善用铁枪投奔了朱元璋。明朝建立后,丁兴因战功被授予淮安海州卫百户,子孙世袭其职,丁氏遂在海州的东海定居下来。由于明太祖下令海禁,并将沿海各岛屿的居民迁徙内地,丁顺从海州迁到日照,居住在县城南的刘家寨以东,丁顺被奉为日照丁氏始祖。此后,陆续有部分族人分迁到山东的诸城、寿光、潍县、莱阳、黄县、东平、沾化,河南的永城、鹿邑和金陵的江浦等地。他们在当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都成为地方的望族,如诸城的丁耀亢家族,潍县的丁锡田家族,黄县的丁佛言家族等。

日照丁氏耕读传家,明朝后期开始有人进入仕途。崇祯四年(1631年)丁允元中进士,到清末,丁氏家族共产生15名进士,35名举人,分别占明、清时日照进士(49人)、举人(157人)的30.6%和22.3%。此外,丁氏家族还有贡生74名,监生319名,增、廪、庠生337名。清及民国时期,日照丁氏还出了一些知名学者,是为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

丁氏家族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自丁允元(1602~1671年)考中进士后,“举子业”逐渐成为丁氏家族的“先业”,世代都十分重视对族中子弟的培养。为了让子弟受到正规的教育,家族中有专人教育子弟,如致仕归家的丁允元就是教育子弟的典范。他“教有义方,诸子有登科第跻显宦者”,其9个儿子中有2名进士,1名举人。另外家族中有许多担任过州县学教谕、训导的官员,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帮助族中子弟更好地读书。

丁氏家族虽以科举起家,但却不一味皓首穷经,而是主张经世致用,与现实相结合。如丁守存(1812~1883年),虽以科举出身,但善于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清史稿》称其“通天文、历算、风角、壬遁之术,善制器”,先后监造有地雷、火机、石雷等器,著有《造化究原》、《新火器说》等书,成为一名军事科学家。

丁氏家族曾主动出资与其他县中士绅和官员进行书院和县学的修建。丁守存还亲自教习邑中子弟,他曾主讲琅书院,教育学子80余人。国民党元老丁惟汾在其家乡涛雒西官庄建立“鼎立小学”,出资购地250亩作为校产,以地租收入为学校常年开办经费。学生男女兼收,本村、外村,丁姓、别姓皆收,一律免费上学。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丁氏家族既重视家族的文化教育,也注意发展地方的教育事业,使得涛雒这个原先偏僻的沿海小镇发展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传统的文化重镇。

丁肇中,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丁氏家族第16世孙。丁肇中祖居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名“五宅”,分别由“种德堂”、“慎德堂”、“古梅轩”等五个庭院组成,为清代北方典型的建筑群落。原占地14000多平方米,房屋140多间,大部分毁圮。涛雒镇政府自2002年开始对丁肇中祖居进行修复,2004年完成并对外开放。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J/Ψ粒子而与里希特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2005年夏,丁肇中带领妻子、儿子回到故乡涛雒,当他们来到祖居时,受到上千名乡亲和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丁肇中在瞻仰祖居后,又来到祖父丁履巽墓前敬献花圈,行三鞠躬礼后,丁肇中带着夫人、儿子默默地围着坟墓绕行一圈,并深情地用英语对儿子说:“你的根在这儿。”

丁肇中回归故里,使得涛雒这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丁氏家族的辉煌成就也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今的丁肇中科技展馆已经成为日照市“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爱国思想、传授科技知识”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第二课堂。丁氏家族还进行了第八次修订家谱。在《八修〈日照丁氏家乘〉倡议书》中说:“凡我日照丁氏族人,无论在大陆、台湾或海外,都曾为家乡为祖国做出过卓越贡献,目前正在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目标之下,同心同德,尽心尽力,贡献各自的力量。”可见,在现代人们的观念里,爱家与爱国是完全一致的,也可以说爱家为起点,爱国为最终归宿。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日照 家族 丁肇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