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从纪录片《大后方》浅析渝派纪录片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表达

作者:jkyxc 浏览数:

地方文化也叫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区拥有得独特文化特色,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它在传承历史血脉、推动地方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纪录片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反映现实的社会存在,它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尤其表现为纪录保存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在地方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作为探索地方历史影像资料的依据和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纪录片必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重庆被明定为为中华民国永远之陪都。重庆一时之间成为了全国的中心,政府、工厂、学校陆续西迁。作为战时陪都的时期,对于重庆这座城市而言是无比荣耀的时光,然而,对于所有当时的重庆人民来说,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充满了痛苦的灾难岁月。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的这一历史时期是重庆历史文化轨迹中比较特殊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而“陪都”也成为了镶嵌在重庆这座城市历史记忆中的一枚标签。也正是这一段历史记忆,让重庆这一地区成为了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纪录片《大后方》是一部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展现重庆历史记忆和探索地方文化的作品。

一、以代表性人物为中心点展开的叙事模式

《大后方》是一部颇具纪念意义的纪录片,它真实详尽地纪录了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表现得坚强意志和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这努力背后的血泪与辛酸。 《大后方》一共是12集,每集大概50分钟。本片突破了党派利益的出发点,以社会、经济、文化…为内容进行叙述,并在每集中讲述一个中心人物以及其家族的命运。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运紧紧相连,在大时代背景中展现中国人命运。围绕在人物的讲诉中,纪录片不仅仅介绍了如:刘湘,蒋百里,蒋逵,翁文灏,老舍,郭沫若等等抗战中作出历史性的贡献的大人物和那些社会文人名士。还展现了那些值得我们敬佩和缅怀的,代表着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的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例如:玉田油矿的运油工人,滇缅公路上的普通劳工、红十字救护队里的普通护士,随着大学迁徙的女大学生…..更有怀着友好的情谊和高尚的情操,不计得失为中国的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外国友人:如援助中国的轰炸大队英雄,原苏联飞行大队队长格里戈里·库里申科,还有到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医疗援助的加拿大大夫白求恩…围绕这部纪录片讲诉的中心点就是人物。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的战争。除众所周知的大人物外,承受着这场战争的沉重和阵痛的主要是普通的群众百姓。他们共赴国难,一起品尝战争带来的苦涩与辛酸,为民族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本片从各色人物在抗战历史中的颠沛与飘摇,展现历史的变迁,展现战争的残酷,展现人格的高尚,展现人心的坚毅与大无畏。在这部纪录片中,无论是社会名人还是普通大众,无论是军事将领还是民族企业家,无论是文人豪客还是村野匹夫,无论是铁骨铮铮的汉子还是弱质纤纤的女流,无论是保家卫国的国民还是伸以援手的外国友人,每一个人物在日本侵华战争这场空前国难面前的表现都让让感动和震撼。

二、从多角度和不同的领域描述历史记忆

《大后方》总共12集,每集的看点和讲诉的重点都不同,其中笔者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分别是第一集和第三集。第一集:就是不要同他讲和选取军事学家蒋百里、主张积极抗战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四川省主席刘湘等作为贯穿全集的线索人物,介绍1937年中国抗战所面临的危局与首都西迁重庆的决策经纬。同时,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作为另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指出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在强敌面前不断思考、总结,最后由毛泽东集大成的持久战思想,是决心抗战到底的民族意志的具体体现。这一集集刘湘将军和军事家蒋百里为了抗战的鞠躬尽瘁,不屈不挠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这一场抗日战争使得以往陷入地方军阀混战,长期打内战的刘湘将军身先士卒,将川军兵力和资源全幅贡献给国家,并且他自己也抱病指挥在前线最后光荣牺牲。抗日战争催化了人们的民族血性、唤醒了大众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而蒋百里更是虽然留学日本但却一直心系祖国用智慧和坚强的意志为抗战胜利探索出路。这一集的标题就是不要同他讲和十分通俗又精准地体现了中国人民抗争到底不屈不饶的决心和保家卫国的血性。而第三集愈炸愈强讲诉了日军为了达到摧毁中国人民抗日意志的目的,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后方城市进行了六年多的轰炸。轰炸给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带来深重灾难,但灾难并未让中国人丧失抵抗的意志,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到来和已经辞职的川军空军司令蒋逵的出山,战时首都重庆的愈炸愈强和中国人的意志愈炸愈坚,最后致使本陆军航空队负责轰炸的远藤三郎少将,无奈地向军部递交了“轰炸无用论”的报告。这一集绝对是让人看完后热血沸腾的一集。市民们在城市的残垣断壁上写道“愈炸愈强”,这醒目的大字在嘲讽着日军也在鼓舞着重庆人民的心,面对着日复一日不分昼夜的狂轰乱炸,重庆人民用坚强不屈的精神,筑起了一座炸不垮的城市。建筑可以被摧毁,但不屈的抗争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却永远不灭。

三、对史实的深刻探索和客观还原

大后方这部纪录片从总的来讲,是一部将历史真实还原的纪录片,纪录片中没有任何对历史真相的扭曲和对中国革命先辈的美化,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在于能用当时的影像,讲述当时的历史。在观看《大后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为了将历史更加直观而且真实地展现在观影者的面前,影片集合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据说很多资料是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影像资料,其中不乏许多独家黑白影像资料是第一次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甚至是世界观众面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些影像资料大多数都是以影视人类学的拍摄方式,非常直观而且毫无修饰的方式,用摄像机代替人眼来观察记录那一历史时期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而且影片中穿插了大量权威、全面的专家访谈,来自于大陆、台湾、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更加客观深入,从多元的立场和视角还有文化来真实呈现了历史。纪录片还深入民间对历史故事与亲历者的发掘使得纪录片的内容更加的丰盈饱满,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让观众从战争亲历者的描述中体验一次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阵痛。另一方面,《大后方》用十分具象化的真实影像资料来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和日本在工农业,社会经济和军事力量上懸殊的差距。正是这样直观的巨大差距更让观众切身地体会到中华民族抗战的艰辛,体现了胜利的伟大和来之不易。从这样看来,《大后方》完全符合了一部“ 纯正”的历史纪录片的基本特征。对史实的挖掘和搜集。以及对影片内容和和结构的考究都可以看出该部纪录片的创作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所以才使得《大后方》这部纪录片显得制作精细,别具一格,匠心独运。

总结

绝大部分的历史文化纪录片,都是站在一种客观而理性的角度去还原历史,解读文化,而《大后方》却是能够带动人的情绪和激发民族血性的纪录片,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又兼具了引人入胜的戏剧功能,纪录片创作的高明之处就是让人对历史的点滴记忆都感同身受。观影者从影片中够深切体会到重庆这座城和这座城生长着的人们,祖祖辈辈流淌着的正义,勇敢,乐观倔强的血性。也通过影像见证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这段历史中所经历的各种痛苦的挣扎、斗争、倍尝艰难,经历种种苦难后的蜕变,也折服于他们惊人的智慧和伟大的力量。在纪录片中注入精神感染力,凸显与时代和命运抗争的个性以及对悲壮美学的追求这是在基于重庆这个地域性格和地域文化基础上渝派纪录片创作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姚伟. 新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风格探析[J]. 现代视听,2013(5):17-21。

[2]马卫平. 纪录片创作手法和纪录片品质的关系探讨[J]. 科技传播, 2014(24):66-67。

[3]魏笑然.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7(3):99-100。

推荐访问:纪录片 大后方 浅析 历史文化 表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