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浅探纪录片的情景再现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1405·郑和下西洋》和《郑和下西洋》这两部同一题材的大型历史纪录片,都运用了情景再现这一表现手法,如今它已经成为当下纪录片最时兴的手法之一。本人拟以这两部片子为入口来探究情景再现的意义以及广泛运用的背景,具体的运用例子,还有存在的真实观问题。

[关键词]纪录片;情景再现;《郑和下西洋》

2005年,一部耗资上千万元,引起巨大反响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播出,荣获了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十佳”长片奖。2006年,又一部同样题材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播出,同样大受好评,获得江苏省“金凤凰奖”一等奖。

这两部反映同一题材的纪录片在内容侧重点和故事叙述上各有千秋,但在创作手法上,却同样采用了“情景再现”作为主要表现方式。这只是一种巧合吗?事实上,绝对不是巧合。

近几年,“情景再现”已经成为当下纪录片最时兴的手法之一,在引起广泛关注的《故宫》、《新丝绸之路》、《去大后方》、《再说长江》等纪录片也大量使用再现手段,直观表现已永远消失、未被记录的往事。“情景再现”手法在如今纪录片界尤其是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大行其道,到底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在记录片中如何具体运用?它是否越出了纪录片“真实”的边界?本文就拟以两部《郑和下西洋》为入口来一探“情景再现”的究竟。

情景再现,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根据历史事实,用表演的方法,使过去的人物和事件能够部分还原,得以再现。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让观众进入再现的过去情境中,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它的意义在于突破了“画面缺失”的历史语境,不仅弥补了影像资料的不足,更是为了强化作品的故事性,对视听时代下成长的观众可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它能让电视纪录片在面对历史题材的时候也能够坚持“让画面说话”。

事实上,情景再现并不是新鲜的手法,10年前,它在其他的电视节目领域中已经早有广泛运用,比如生活类节目、社会新闻类节目、法制节目等。而电视纪录片由于其对真实性原则的坚持,以往对再现手法比较排斥。为什么仅仅过去了10年时间,却对情景再现如此热衷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再现手段如今在世界纪录片创作中已经被广泛运用,形成潮流。国际上目前有70%到80%的纪录片采用的是“情景再现”和三维特技等手段。而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纪录片更能“笼络人心”、拥有高收视率。

其次,随着人们视觉经验的不断丰富,原有的纪录片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观众对影像传播画面要求的提高,无疑是情景再现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的一大原因。

再次,近十年左右我国纪录片创作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过去束缚纪录片创作的思想屏障已经消失,情景再现的出现可说是电视纪录片对自身历史叙事语境的内部完善和发展。大多数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已经逐渐取得共识:只有紧紧抓住观众的手,强化纪录片的故事性和观赏性,纪录片的生存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情景再现”如何在两部《郑和下西洋》中的具体运用的。

《1405·郑和下西洋》选择的是宏观、全景的视角,为了着力展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和伟大意义,使观众感悟到这桩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本片在充分使用明代历史的相关资料(如照片、微缩胶卷、图书资料、实物、实地)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来对600年前的那段历史进行了还原。

这部影片的大量情景复原场面都是在船模上拍摄的。摄制组根据史料以及专家们推测出的宝船原型专门建造了一艘长约70米、宽约30米的宝船模型,这个长度差不多是郑和宝船一半的船模。

其情景再现的拍摄还选择了在北京十三陵、横店影视基地、福建泉州港三地进行,请来了几十位专业演员扮演各种人物。其中扮演郑和的演员尤其重要,导演考虑到纪录片的特点,扮演郑和的演员不仅要有较好的演技,还必须要和如今普遍被观众接受认可的郑和形象贴近。经过多番挑选,郑和扮演者最终选定了一位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年轻演员王迎新。于是观众们就在纪录片中看到一个身穿古袍的郑和指挥着一个庞大的船队出使各国,这不仅让人感觉亲切,而且还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古代中国下西洋的恢宏气势和泱泱气度。情景再现所具有的、其他一切文字和图片无法代替的让观众感受“真实”的效果。

另外无法拍摄的部分,创作者就运用电脑特技和三维动画来显示强大的时空再造能力。在遵循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电影表现手法,既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又尽可能完美地复制了历史场景。比如,在如何展现航海图方面,用三维模型再现整条航线上所有地理、地貌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三维上模拟出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的山体和地貌,再用三维镜头对沙盘模拟出来的航线进行历史重现。

而《郑和下西洋》内容侧重介绍郑和,凸现一个友好使者的形象。影片采访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要员、郑和后裔,拍摄了大量散落海内外的有关郑和的历史文献、文物遗存,其中许多内容是第一次向外界披露。因有珠玉在前,这部纪录片也使用了不少情景再现手法,比如同样采用了电脑模拟的方法和三维动画效果,如:全景展现郑和船队的宏伟壮观,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航行等情景。

当然,“情景再现”所承载的对于原生态现实的完完整整还原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历史的影像化表述,我们并不能还原真实,而是只能去还原一种情景。这也是情景再现反对者抱有的主要忧虑,他们认为情景再现将对纪录片的真实性产生严重挑战,而“真实是纪录片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在情景再现的运用中,细节是最容易遭受质疑的弱点。尽管创作者们在细节的处理上尽量求真,但历史的细节浩如烟海,即使考证再严密也难免百密一疏。由于对细节的无法掌控,大部分的情景再现都尽量避免出现太多的细节,在必要出现时,处理上都是慎之又慎的。

比如,《1405·郑和下西洋》中,关于郑和这个演员的挑选就颇费周章。摄制组将郑和的历史雕像的面容和郑和家族后裔的面容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参考专家们考证出的郑和样貌,再结合如今在江苏地区生活的广大郑和后人的外貌特征,最终才得到了一张最为贴近历史真实的郑和的脸,并依据这个标准选择演员。之所以这样精益求精,无非是片子中需要反复出现郑和的形象,这一形象的瑕疵必将颠覆全片的努力。

面对细节的问题,业内人士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个高明的方法,就是:与其在那些永远说不清的历史细节中纠缠,倒不如避实就虚,用氛围说话。以情境氛围的真实感受来弥补情景再现在细节上的不足,无疑将是情景再现四两拨千斤的有效方式。

以系列片《失落的文明》中的“情景再现”为例,如庞贝古城的消亡,是用几个人奔逃的脚步,打碎的器皿,惊慌的面部特写来渲染。虚实结合,使一种遥远而神秘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这种制造情境真实的方法可以将面对细节问题时的劣势转换为优势,让情景再现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影像表述的魅力——以一种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方式阐释了历史,另一方面又不会陷入缺乏细节的叙事尴尬中。这是属于情景再现独到的叙事方式,也使得情景再现有别于真实记录的叙事模式。

如今情景再现在纪录片的应用中虽已成燎原之势,但其手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还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引导。展望未来,情景再现以其自身的影像化语境,相信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成熟中成为更为主流的影像传播手法。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孙振虎:《历史的影像化语境 ——试论电视纪录片的情景再现模式》,中国记录片网,网址:http://www.cnjlp.tv/4-wz.asp?id=248.

[3]段晓明:《从纪录片的故事化看表现方式的创新》,光明日报,2005年05月13日.

推荐访问:纪录片 再现 情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