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从中国文化建设企业家财富观

作者:jkyxc 浏览数: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企业家幸福观;企业家幸福观的核心是企业家财富观。

中国企业文化既具有企业的特殊性,也具有中国文化的一般性。

中国文化一个特点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思想约束。记得在第一届论坛时曾经对此争论得热火朝天:国外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接近,都是个人主义;另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接近,都是集体主义。实际上,中国文化与美国、日本都不同。

一种消极的观点认为中国文化是“鸡头文化”或“麻将文化”。即便如此,它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自强自立;而不好的一面则是缺乏信任,不容易合作。

至于“财富的精神内涵”,我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企业家幸福观;企业家幸福观的核心是企业家财富观。综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家的财富观。下面就分三个层次来加以说明。

第一,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现在我们通常把企业文化由外及里区分为外在、制度、价值观等三个层面。外在层面是指企业的产品、厂房、设备等外观形象。在制度层面,一个是法规意义上的制度,比如董事会应设立一些专业委员会;另一个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在价值观层次,主要是指企业的核心理念,面对多个目标,究竟哪个是第一重要的?现在一些企业提出“做大做强”,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最近国美收购永乐,说是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上还不够大”等,而其在国内是否形成垄断,值得商榷。总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为客户增加价值,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企业家幸福观。企业家是一类特殊人群,但是作为普通人,企业家也具有一般人共同的本性。最近,听说一些企业家在学《论语》,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更是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热潮。

在该书中有一个词汇值得特别注意——在许多地方用了“幸福”两个字,还引进了“幸福指数”的概念。这与当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有钱不一定幸福;一个社会GDP高了如果分配不均许多人也不一定幸福。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引进多少外资,仅仅是官员有了业绩,老百姓并不一定感到幸福。所谓的“和谐社会”就是说“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并不等于富裕了就一定幸福,还要提高老百姓的综合满意度。

根据对有关“幸福”文献的整理,我们可以将“幸福”分解成六个基本要素:健康、工作、财富、家庭、朋友和精神。那么,企业家作为普通个人,是如何看待这六个方面的?

健康——假如企业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又怎么会爱别人?

工作——每个人是否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岗位,实现个人发展?

财富——物质的欲望永无止境,人不是金钱的奴隶。

家庭——人对最亲近的人也有认识误区,并以“我爱你”的名义伤害对方。正所谓一对好的婚姻存在于“一个哑巴妻子和聋子丈夫之中”。

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精神——这是指人的哲学观,比如一分为二的观点、严以律己、积极行动的态度等。

当然,这六个要素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有一些也是叠加的,比如家族企业就是家庭与事业的复合。

第三,企业家幸福观的核心是企业家财富观。企业家既具有普通人的一般性,又具有企业人的特殊性。企业家需要面对一系列的“买卖”即交易问题。换句话说,企业家必须妥善解决和出资者(股东)、用户(消费者)、职工、生意伙伴、竞争对手、国家、社区居民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比如,在慈善事业上,美国富翁巴菲特捐出370亿美元之举可能让中国的企业家不能理解。也许巴菲特以为一个人吃饭很有限,睡觉也就一张床,有钱了买豪宅、名车、飞机、游艇,这些都很容易,自己与别人一样没有意思,而“一掷千金”捐出370亿美元其他人便不能模仿了。因此,对于财富与精神关系,巴菲特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买不来的是精神!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本文是作者在论坛上的发言,有删改)

推荐访问:中国文化 企业家 财富 建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