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国外航天企业并购重级及其启示(上)

作者:jkyxc 浏览数:

一、并购重组是世界航天

工业界的一股潮流

近几年来,世界航天工业界接连出现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并购、重组行动,并且还有不少航天企业正在酝酿并购、重组方案,或有合并的意向,其中最主要的是:

(1)“世纪兼并案”——波音与麦道联姻

1996年12月,波音公司斥资133亿美元并购麦道公司,被舆论界称为“世纪兼并案”,在国际航空航天业及经济界产生巨大震动。新波音公司1997年完成全面合并工作,雇员达22万人,是全球第一大航空航天集团。新公司对波音和麦道原有的结构进行了重组,分为商用飞机集团、航天和通信集团、军用飞机和导弹集团、公共服务集团四个集团来运作。波音与麦道合并后,销售额迅速膨胀,1998年曾达到562亿美元。目前波音公司的年销售额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

(2)1998年,雷声公司吸收合并了休斯飞机公司。合并后,年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这样,新的雷声公司就与新波音公司、洛马公司等一同跻身于美国航空航天业第一层次集团的行列。

(3)2002年12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收购美国航天与国防产品制造商TRW公司,使得诺斯罗普·格鲁曼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天与防务公司之一。其实在此之前的2001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吸收合并了利顿公司和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这次收购TRW公司的计划是一个更雄心勃勃的行动。

(4)2001年10月,回声星公司宣布收购休斯电子公司。休斯电子公司拥有卫星直播电视公司,直播电视公司是美国第一大电视提供商;回声星公司是美国第二大卫星电视提供商。据说新公司将能更有效地与美国主导电缆和宽带供应商竞争。(5)“跨国航母”——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EADS)诞生

1999年10月14日,法国宇航·马特拉公司与德国宇航公司宣布合并,随后又有西班牙航空制造公司宣布加盟。2000年1月,这三家公司完成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合并后年销售额达到240多亿欧元,使EADS成为一个真正横跨欧洲的巨型航空航天和军工集团,同时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航天和防务集团。

EADS是上市的联合股份公司,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和法国方面各拥有30%的股份(其中法国方面30%的股份是由拉加代尔集团、法国政府和法国几个私营金融机构共同拥有),余下40%的股份将在股票市场上出售。为了降低国家股的份额,法国政府下一步的计划是减少它所持有的法国方面的股份,使它在EADS中的持股比例降至15%,让拉加代尔集团拥有11%的股份,法国几个私营金融机构拥有4%的股份。由于对方DASA是一个完全私有的公司,我们分析法国政府这一决策的目的是减少德国方面对国有股份的顾虑,表现了法国政府想尽可能少地干预新公司的姿态。EADS下一步战略是将合并的大门向英国宇航和欧洲其它伙伴敞开,特别是意大利阿列尼亚公司并入EADS的可能性较大。

(6)1999年11月,英国宇航公司与马可尼电子系统公司合并为英国宇航系统公司,新公司是欧洲第二大航空航天集团,仅次于EADS公司的规模。

(7)新的欧洲导弹集团可能于近期闪亮登场。法国国防部称,成立欧洲导弹集团的障碍已全部扫清。欧洲导弹集团公司将把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导弹业务合并,与世界导弹巨头——美国的雷声公司相抗衡。根据协议,阿列尼亚马可尼系统公司将把其导弹制导系统的技术诀窍带到欧洲导弹集团公司。

(8)2001年4月,日本东芝公司与NEC公司将各自所有的航天业务合并,成立NEC东芝航天系统有限公司,成为三菱电气公司之后日本第二大从事航天业务的企业。新公司的经营范围计划从航天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扩展到商业卫星领域,预计到2005年销售额达到8亿美元。

(9)俄罗斯政府已决定,将对俄航天机构的运行体制进行改革。按照改革计划,俄罗斯今后几年内将在现有的106家航天企业的基础上组建18家国家独资的航天康采恩。然后再将这些康采恩改组为至少由国家控股51%的股份公司。这一改革计划将涉及俄大约一半的航天企业,其他不被改组的企业将继续由国家控制,现有的航空航天科研所将改组为联邦科学中心。

二、在国外航天企业并购重组

中,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功不可没

(1)欧洲航天企业合并是有关国家政府积极推动的结果,体现了欧洲国家政府推进欧洲共同防务建设的强烈政治愿望。

德国宇航公司、法国宇航·马特拉公司、西班牙航空航天公司等公司的合并虽属市场行为,但与德、法、西班牙等国政府的“幕后”作用是分不开的。在欧洲航天企业合并案中,相关国家政府的态度是鼓励、引导、推动。由于航天和军工产业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休戚相关,政府决不会把这个领域的企业重组当成公司自己的事而不闻不问,相反会把它作为推动欧洲共同防务建设、加速欧洲国防工业一体化的一个有力工具和重要方面。

(2)通过跨国的合并或国内大公司间的合并,欧洲和美国都在努力增加互相抗衡的砝码。

欧洲航天国家认为,如果欧洲不在航天和防务工业这种关键的战略性领域合并它们的能力,单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10年或20年后肯定不会有哪家欧洲公司能和波音、洛马公司这样的美国巨型企业相抗衡。只有实现航空航天企业的跨国合并,才能与美国展开竞争。因此,它们呼吁加紧进行欧洲航天和防务工业的重组,并且付诸了实际行动。

美国几大航天企业的合并、重组,既有在国内市场上保持“领头雁”地位的初衷,也有维护在与欧洲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的意图。这个意图完全符合美国要“在世界航天界保持领导地位”的航天政策。尽管波音与麦道这样大规模的合并有违美国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欧洲国家也曾表示反对,但美国最终还是批准了这些合并事宜,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符合美国的国防和航天政策。

(3)通过让国有大公司与私营大公司合并,实现航天企业的混合所有,克服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法、意、英等国政府推动国有大公司与私营大公司合并,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国有股权的比重,实现国有航天企业的混合所有,即公司中既有较多的私有股份,也有一定的国家股,但国家股退出控股地位,甚至不是第一大股东。因为欧洲航天国家的政府已经认识到:国有航天公司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诸如存在着官商习气,冗余人员多,办事效率低等。当年撒切尔夫人执政英国时,曾将很多国防企业(包括航天企业)实行了混合所有制。目前,在欧洲国家中正在涌动着国有航空航天企业实行混合所有的潮流。

三、在国外航天公司并购

重组中,企业的动机十分明确

(1)通过大公司之间的强强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和国际航天与防务市场上的份额,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在航天和国防工业中的地位。

譬如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两强合并就充分反映了它们在这方面的突出动机。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在航空航天工业界是两大巨头。在激烈的角逐中,麦道认识到它的地位正在受到来自国内和欧洲同行的冲击,优势在慢慢弱化,在一些领域渐渐显露出力不从心之感。波音也感到如不走进一步扩充之路,要保持住明显的优势和市场份额也非易事。而波音和麦道一旦合并,其形成的垄断地位就很难被削弱,甚至无法撼动。这样,两大王牌公司联姻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2)通过并购重组扩大业务领域,调整产品结构。

譬如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提出收购TRW公司,就是为了获得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产品优势,使新公司能够做到在航空产品和航天产品方面两翼齐飞。

(3)通过并购可以廉价地获得对方在航天和国防方面已有的先进技术。谋求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合力,这是航天企业进行合并更深层的原因和动机。

世界航天和防务市场上的竞争,其实质是技术竞争。航天企业的合并,使双方或多方达到了尖端人才、技术优势、研制设备资源和创新意识的融合,形成了更加强大的技术创新合力。这是它们合并的更深层次的动机,而决不是仅仅为了数量上的规模。

(4)减少重复建设,特别是减少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重复浪费。

航天公司不少业务有相同或相近之处,通过合并,双方原有的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和研究开发成果就可以共享,今后也用不着花巨额资金去搞相同的项目,节省下来的大量经费就可以用于创新和研制新产品。

(5)着眼于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国外航天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并不是因为波音、麦道、诺斯罗普·格鲁曼、雷声、TRW、法国宇航、德国宇航这样的航天企业现在就有生存危机,它们是从长远的发展战略出发,目光瞄准的是21世纪。未来航天工业的国际竞争主要也就是集中在少数几家世界级公司之间进行。要想在21世纪的国际航天和军工市场上取得发言权,没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实力,一切都无从谈起。(待续)

推荐访问:航天 启示 国外 企业并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