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障碍与对策

作者:jkyxc 浏览数: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听不懂,太抽象”;“上课听得懂,但课后不会做”;“我们不是学物理的料”等等。一些初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学习后,物理成绩出现一再下降、甚至还有不及格现象,这种现象在一部分女同学身上表现更为突出。有些高中物理教师常常把责任推到初中教学,责怪初中教师不重视物理教学,使学生轻视物理学习,致使学生一进高中学习就掉队。所有这些,都是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方面存在着障碍。

二、导致衔接障碍的原因分析

1.教材内容不对称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台阶”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往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题型少而简单。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定性分析的多,与绝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至于教材中的应用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并不明显。而对于高中物理而言,章节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表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接受困难。再加之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1]。近几年虽然高中教材也有所调整,但由于受高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初高中教材体系和内容的不对称,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台阶”比较明显。

2.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学习适应困难

初中物理教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不能有意识地“抬高”学习的台阶,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进行必要的铺垫;高中教师也不熟悉初中情况,对初中物理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了解,不清楚新生物理学习的现状,与初中教师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不当。另外,在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教师没有及时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学生有问题不敢向老师提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高中教师往往对高一新生以高考标准“从严从难”要求,过分追求“规范标准”,常常造成很多学生“消化不良”,结果使学生对物理产生“畏惧”心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打击。

3.学生思维能力和心态制约着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物理现象直观、生动、具体,概念、公式少,容易理解,题型简单,易计算。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物理教学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形成,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物理图景或状态,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另外,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刚经过紧张的“中招”升学考试,不少学生存在“休整”一下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出现松弛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受高年级同学言论影响,“先入为主”,认为高中物理难学,一开始就对高中物理存在畏惧心理,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学习障碍。

三、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探讨

1.加强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学习

伴随着新课改步伐,“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要求,对于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教师要认真学习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比较其中的联系与差异,做到有的放矢,衔接得当。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选学内容和阅读材料,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要求学生自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或物理学在生活、生产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教师也要了解初中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否则过多的重复将会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对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前科学概念要作出即时的修正,学生的知识层面才能实现从初中向高中顺利过渡。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也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学部分,高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没形成,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二、高三物理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高一阶段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帮助学生熟悉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这样,便于学生接受新概念,使他们能够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讲加速度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先讲在直线运动中的情形,不追求概念的严密性,等讲到曲线运动时再进一步研究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关系;讲静摩擦力的时候,可以等到力的平衡学习完以后再来讲静摩擦力的大小。这样虽不能一步到位,但是分散了难点,学生容易接受。

2.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高中新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析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所谓同化,就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2]。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例如,在第一章《力的基础知识》中,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在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加深,引入一些新的知识。

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最大潜能,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和能力

第一,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善于预习和复习,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会内化为一种学习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预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价值,这样在听课时,能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上,提高听课效率,从而验证自己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也为自己在课外少留疑难问题。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一些物理成绩好的同学,不仅是善于预习、课堂听课的吸收率高,还有一个原因是能够经常进行复习,知识掌握牢固。很多学生对所学物理概念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的效果不好导致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了解和利用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思维就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包括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等)本质属性、内部规律以及物理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3]。几乎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物理思维能力,师生若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只剩下—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要在理解基础上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听一百遍,看一千遍,不如自己动手做一遍。”此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强调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操作能力。如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反之,如果勤动手,即使一时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能够顺其自然。

总之,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既要在教材和教法上想办法,还要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既要在高中教学方面想办法,也要在初中教学阶段做准备;只有初高中教师加强交流,师生加强互动,物理教学中的“衔接”障碍才能消除,物理教学质量才能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云超.浅谈高初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

[2] 张永红.谈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3).

[3] 吴怡.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物理教师,2007(3).

(责任编辑杨子)

推荐访问:衔接 对策 物理教学 障碍 高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