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文章构建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制造业各产业在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规模、可持续发展方面不协调不合理。酒、饮料和精茶业是贵州省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但可持续发展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发展处于落后水平。从分类结果看,制造业产业种类多而杂,产业水平参差不齐。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然而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发展制造业应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强化和改善宏观调控,分业分类施策(中国制造2025)。

贵州省制造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东部其它省份,这造成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所以贵州省应分业分类制定制造业发展规划,从而实现贵州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掌握制造业发展现状是发展制造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首先对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客观、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评价。

从制造业分行业角度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与评价有利于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审视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从而为分业分类施策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因子分析被众多学者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它利用少数几个综合因子反映众多指标提供的信息,从而更加容易地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聚类分析将个体或对象分类,其目的在于使类间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与类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

赵元笃,赵艳轲(2011)构建了工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选出广东省的工业主导产业。程翠凤(2014)对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的经济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严重落后于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转型不同步的结论。王理,傅德印(2007)利用因子分析对2003年甘肃工业28个行业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甘肃工业产业结构外延扩大,内涵不足,工业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结论。

因此,首先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贵州省制造业32个行业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与评价以审视贵州当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不同行业在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现状,为分业分类制定贵州省制造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客观、全面、科学地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是构建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第一类为体现产业规模的指标:X1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个),X2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资产合计(亿元),X3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第二类为体现产业经济总量的指标:X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X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X6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X7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利税总额(亿元),X8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亿元)。第三类为体现产业发展趋势的指标:X9市场占有率(%)。第四类为体现产业经济效益的指标:X10规模以上企业资产利税率(%),X11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利润率,X12规模以上企业资产利润率(%)。第五类为体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X13能耗产出率(亿元/万吨标准煤),X14单位能耗产值(亿元/万吨标准煤)。

总结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的主要指标数据进行综合排名与系统分类,描述了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其各个制造业产业的主要特点,为贵州省制造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综合因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贵州省制造业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协调,制造业产业结构落后急需转型升级。排在前10位的主要是和矿藏相关的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以这些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发展显然不能长久持续发展。各产业以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规模、可持续发展为指标构成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协调不合理的特点。

酒、饮料和精茶业制造是贵州省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在32类制造业中处于落后水平。贵州省当前的优势产业多为传统的技术水平低、能耗高的产业。从分类结果看,制造业产业种类多而杂,产业水平参差不齐。

参考文献:

[1]黄群慧,李晓华.中国工业友展“十=五”评估及“ 十三五”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15(09).

[2]金碚,吕 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02).

[3] 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统计出版社,1991.

[4]赵元笃,赵艳轲.广东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初探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

[5]程翠凤.我国制造业结构转型与经济效益提升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03).

[6]王理,傅德印.因子分析在甘肃工业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02).

[7]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8]宋志刚,谢蕾蕾,何旭洪.SPSS 16实用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本文系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贵州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增强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D2013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贵州省 产业结构 制造业 评价 分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