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徐州剪纸与装饰画教学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首思想和民族性特征推进现代装饰画教学的创新,同时使徐州剪纸得到推广和传播。

关键词:徐州剪纸风格;装饰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63-3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博物馆中,陈列着本地出土的精美彩陶、青铜器和画像石等珍贵文物;在活态的徐州民间艺术博物馆——地区民俗中,花灯、高跷、狮子舞以及旱船、花鼓精彩纷呈,木版年画、花鸟字、剪纸、风筝、香荷包和蓝印花布等民间美术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徐州剪纸,使历史悠久的徐州民间技艺上升到“国际保护”的平台。研究徐州剪纸的课程价值及其与装饰画教学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架起民间艺术与艺术设计的桥梁,有助于民间元素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应用和发展。

一、徐州剪纸作为课程的开发价值

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把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本民族文化资源的研究与重组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个汪洋大海,每个人回到故乡,走到乡村生活中去,你都会发现许多令人感动的非物质文化。

(一)吸取生命本质的审美因素——徐州剪纸源远流长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伯敏通过伏龙坪出土的东汉“圆形纸”研究,指出“汉代是剪纸产生的时代”。徐州剪纸最早称为“贴金花”,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绣花纹样、特种剪纸等,汉代画像石在构图和线条处理上对徐州剪纸的影响和启迪是深远的;隋唐时期,徐州民间已将剪纸广泛运用到岁时年节、婚丧寿筵等民俗生活中,用来表达祈福迎祥的心愿;明清时期,徐州剪纸发展到高峰,农村家庭妇女都会剪纸,并出现了一些赖以为生的职业剪纸艺人。邳州当地家喻户晓的民谣这样记载着剪纸历史和发展盛况:“大王庄的姑娘能剪纸,洳口的大姐会插花,南冯场的门笺整车拉。”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统的鞋花样、喜花、窗花逐渐减少,80年代开始进入现代民间剪纸的新阶段。

民间文化大都出自审美的自发性。千百年来,无论是满足人们精神寄托还是点缀生活或是实现审美情趣,徐州剪纸艺术以形简意深、造型夸张、生动传神等特有的装饰美感以及原生艺术的纯正品格,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徐州剪纸的传承和分布现状

徐州剪纸现阶段内容除表现传统的手法外,为迎合当代人的生活需要,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将审美活动同物质生活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徐州剪纸广泛分布于徐州各县(市)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邳州市大部分乡镇、新沂市合沟镇及沛县的敬安镇。1993年,邳州市、沛县敬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01年新沂市合沟镇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徐州剪纸艺人众多,代表性人物有新沂的王桂英、张开华;邳州的李云霞、衡瑞霞、李英、黄继婷;沛县的张玉兰、朱宪英、许碧霞;云龙区的孟宪云,泉山区的刘毅、吴国本等。最具有代表性、技艺最高、地域性最强的剪纸艺人是新沂市合沟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王桂英老人。

(三)题材丰富、传神抒情——徐州剪纸艺术形式分析

1、无所不能、花样众多的题材

剪纸艺术创作方便、成本低廉,无需特殊的场地和工具,这给艺人表现身边的一切创造了便利条件。综观徐州剪纸作品,内容大都是人物故事、家禽走兽、建筑风景,以及收割、养殖、运输等日常生活场景。王桂英老人荣获国家剪纸比赛金奖的《洗被单》以及邳州艺人《苏北婚俗系列》《渔归》等剪纸作品,真实反映了朴素的农家生活、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乐的节日庆典。此外,以历史故事、两汉文化和戏曲人物为主的创作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邳州剪纸艺术家衡瑞霞的代表作《四大名著人物绣像长卷》以及韩怀启的《拾玉镯》《紫鹃》等。

2、热烈、夸张、粗犷、抽象的造型

从造型上看,写实手法在徐州剪纸中比较常见。民间艺人通常都具有再现客观现实的思想情结,却又受着工具和技法的限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要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形象的准确性描绘有所欠缺,产生了自然而然的变形,形成了天真、大气、朴素和稚拙的美学特征。享誉国内外的邳州剪纸,从构成学、透视学等角度沿袭了汉画像石的风格,并加以发展壮大,形成了浑厚、朴拙、热烈、夸张的特点。

中央美术学院陈开民教授曾将剪纸艺术大师王桂英的作品与19世纪毕加索作品相媲美。王桂英一生坎坷,剪刀下剪出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亲身经历的悲欢离合,也是她对理想的寄托、对美好的向往。由于作品出自本心,她的剪纸作品粗犷、雄壮、奔放、豪迈大气,朴实无华。如图1《摊煎饼》,王桂英老人凭借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将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用一把剪刀生动地表现出来。

3、饱满均衡、凝练新颖的构图

在徐州剪纸中,对比、对称、均衡、组合和连续等处理方式都是常见的构图手法。一般来说,平面的剪纸在构图上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透视重叠,但民间剪纸大师却常有出人意料的构想,在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上打破常规,大胆突破。在表现一个物体时,他们尽己所能从多角度去分析物体的典型特征并在同一画面中综合表现出物体的内在联系,构图布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跨越时间空间,按需安排,随心所欲。

综上研究,笔者认为,徐州剪纸在功能、题材、造型和构图等艺术表现形式上和装饰画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剪刀和红纸,承载着民间艺术的神秘造型符号和本地域的文化基因。开设剪纸课程,既能使濒临传承危机的徐州剪纸得到广泛的传承,又可以丰富装饰画的艺术语言,拓展创作思路。

二、开设徐州剪纸课程对装饰画教学的启迪

装饰画课程是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环艺、平面、装饰三个设计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开设之初,曾把蜡染、布艺等民间美术技法引入课堂,近年来笔者尝试将剪纸教学纳入装饰画课程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民间剪纸大师王桂英老人1995年曾经在北京一所美院门口现场剪卖作品。一学生故意给老人出难题,请她剪“鬼”。老人略加思索,很快就剪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面壁鬼”“游魂鬼”和“吊死鬼”。另一个学生又出怪题“鬼生蛋”,老人就剪了一个鬼,两腿之间生了一个蛋,蛋里又剪了一个小鬼,引得围观人员齐声叫好。大字不识的王桂英老人将生活中有趣的细节与想象巧妙结合,摆脱了客观现实的束缚,让人们从她的剪刀下感受生活的鲜活和美好。

徐州剪纸中此类大胆奇妙、富有艺术想象的作品不胜枚举。民间剪纸大师虽然文化不高,但我们可以借鉴其无拘无束的艺术思维以及原发性思维中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激活想象,重新认识平常经常被忽视和被遗忘的东西,拓展出具有延展性的新主题,超越惯性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图2就是学生通过借鉴剪纸艺术手法制作的装饰绘画。

(二)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急需养成

徐州传统剪纸的主要审美思想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把平常生活理想化,在民俗节日中把理想生活化。对神灵圣贤的崇敬,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对人丁兴旺的企盼,积淀为利用比喻、象征等写意手法来歌颂美好意愿的吉祥文化。同在徐州,由于生活经历和精神感受的差异,徐州剪纸风格自然分成两派,王桂英、曹瑞兰、衡瑞霞等乡间剪纸艺人的剪纸风格趋向于粗犷浑厚、天真质朴、变形夸张、不拘一格,而徐州市区吴国本、张丽君等人的艺术风格则灵秀俊美、细腻繁丽、精雕细琢、雅致非凡。图3为吴国本巨幅作品《六百罗汉图》局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思想面临着不同观念的冲击。徐州剪纸中,“喜”、“诚”、“善”等情感贯穿始终,表达着人之初那友善、真挚的原始面貌。理解了蕴藏在剪纸形式中的审美情感,可以更深层次地感知民间艺术的审美思想,增进装饰画的创作深度。

(三)只有立足民族性,才能表现世界性

有多元的文化,才有多彩的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替代另一种文化,丢失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就等于丢失了民族的“根”。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剪纸既融入了北方剪纸豪放、粗犷、浑厚的特色,又揉和了南方剪纸细腻、清丽、精致的艺术特色,其富含的吉祥文化意象主题和率真、质朴、简练、抽象的艺术风格以及多样统一的造型,处处体现了民族的群体精神。《赛龙舟》《舞龙》等体现了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庆丰收》《农家福》等反映的是渴望幸福生活的意愿;《婆媳情》《投票选举》等表现的是希望社会安宁和谐的心态……从大众性、民族性、传承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出发,解读每一件徐州剪纸,都可看出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情感,以及崇尚和谐、善良、刚毅的民族特性。在装饰画教学中,同样应该推崇民族特质,培养民族审美风格。

三、剪纸教学形式的灵活展开

(一)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举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课堂教学和讲座的方式,重视丰富学生学识、拓展学生视野,展示教师在民间采风时拍摄的珍贵照片,介绍、讲解徐州剪纸历史发展、艺术特征以及具体的剪制方法的传授,鼓舞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通过剪纸制作的具体训练,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构图、造型、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在了解徐州剪纸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之后大胆突破,把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推进徐州剪纸的发展。图4是学生用剪纸的艺术手法对装饰画进行改作的作品。

(二)走进田野调查,在实践中成长

为了使学生感知原汁原味的徐州民间艺术,学校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签署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合作协议,携手做好抢救、保护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一年多来,作者及相关任课教师先后多次到基层采风,收集了大量的徐州剪纸及民间艺术资料。在田野调查等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亲眼目睹、亲自收集民间艺术资料,并将典型的装饰艺术元素加以消化、吸收,结合现代设计的手法加以表现,拉近专业与市场的距离。徐州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博物馆均可作为学生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

(三)将民间剪纸大师请进艺术课堂

在剪纸课程的探索阶段,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的衔接是重点和目的,学习的最终成果应该体现在最后的作品中。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明确强调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除了在校外建立有针对性的实习基地之外,还给民间剪纸大师提供了一个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将剪纸风格各异的民间艺人请上学校讲台,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感受民间剪纸的非凡魅力。长此以往,相信对于徐州民间剪纸的教学会由点及面,由部分参与变为全员参与,使传统剪纸艺术在注入现代生活意识和艺术风格之后创造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四、结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徐州剪纸手把手、一对一式的传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教育。多年的装饰画教学实践提醒我们,学生的创作普遍缺乏对造型本质和内涵的理解与表现,而生存于民间的剪纸艺术,却在一种深层次的“变象”和“抽象”境界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剪画相连,相辅相成,承载着我们对民间元素的继承和对现代艺术的展望。在寻找剪纸和装饰画的共通点上,我们有必要通过长期的、合理的训练,解决学生对于形式美的认识与理解,打破形式,打破约束,使艺术设计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

推荐访问:徐州 装饰画 剪纸 文化遗产 视角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