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服装设计专业中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立体构成”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服装专业课程的开设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有利于之后服装平面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等课程的学习。本文针对现今立体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制度上进行教学改革方法的探讨,以符合服装设计专业要求,体现专业特色,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立体构成;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1.湖南工程学院研究生教改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湖南工程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协同创新视野下服装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 湖南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服饰考察》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立体构成”是三大构成之一,,是继“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后的综合性训练课程。 “立体构成”结合平面构成的二维形式以及色彩构成中的颜色搭配要求,利用加工材料,以审美为原则,以力学为依据,将基本形式造型要素(点、线、面、块)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组合成新的三维形体的构成方法,强调作品立体造型的形式美感和概念创新[1]。“立体构成”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多开设于大一下学期,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创造和空间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服装离不开人体,而人体就是复杂的三维空间,所以服装本是一件立体构成作品。通过立体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过程,即了解服装从平面结构设计到服装成形的原理,同时培养学生服装陈列设计空间造型能力。然而,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立体构成课程现今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都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总结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寻找优化立体构成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 “立体构成”课程现状

1.1 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

“立体构成”是许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等均有开设此门课程。但由于它是属于大一基础课程,多数学校由设计艺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师上课,并非服装专业教师,这就导致没有选择针对服装专业的立体构成教材,教学内容也和其他专业雷同,都是千篇一律地从点、线、面、块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训,举例多是选择一些建筑景观作品,作业也是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做一些建筑和产品模型,这些都使得学生不懂得如何将本门课程的知识运用于服装设计中,缺乏服装设计专业的针对性。

1.2 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较弱

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对主题、对事物的理解与提炼。比如在立体构成中的“线构成”内容教学中,老师会要求学生寻找自然动植物进行仿生变形,然后将其做成具有形式美感的立体构成作品,然而大部分学生找的灵感元素都是树枝,做出来的作品较为类似缺少创意,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大自然的仔细观察,思维较为局限。另外有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做出来的作业不尽人意,课堂积极性低,甚至有学生请别人代替完成作业。因此,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空间思维、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1.3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

立体构成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教师先讲授理论,若是条件有限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教师就只能黑板板书从而缺少图片案例说明,理论讲解部分便顯得枯燥无味。之后教师就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教学沿袭理论到练习的单一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较为压抑,喜欢做的学生就在勤动手,不喜欢做的同学就在偷懒发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别较大。另外许多教师很少动手做示范,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也无法掌握多样的制作方法,也不知用什么样的材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自己摸索不成功时又会有挫败感,学习积极性低下。

2 “立体构成”教学改革方法

2.1 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服装专业知识

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要更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服装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之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开展。第一,应让服装专业的教师参与或承担立体构成教学任务,因为服装专业的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会结合服装专业知识进行案例解说,也会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训。第二,在进行点、线、面、块的形态理论知识时,要结合服装造型进行讲解,比如块构成形态,教师就要寻找一些服装中的立体造型给学生进行图片展示,可向学生解读DIOR品牌的“蝴蝶夫人”秀场中块形态在服装中运用,在服装局部和配饰上用了大量的折纸艺术体现服装的立体感,继而鼓励学生做一些折纸的立体构成作品,这样学生就知道块构成与服装设计的联系了,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灵活运用。第三,立体构成的材料重塑往往用手工完成, 极有创意又变化无穷, 有章可循而又不必循规蹈矩, 有极大的创作空间[2]。而合适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材料改造,顺利完成一件立体构成作品的重要因素,学生首先要懂得材料的属性才能完成设定的作品。如柔美线条的构成,就要选择轻薄柔软的材质才能实现,就如同服装中的流苏选用的面料都是垂性较好容易塑性的,这在课堂中要多给学生举一反三,从而加强学生对服装材料的认知。

2.2 丰富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手段

现今立体构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手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目标。在教学模式上,项目式、任务式教学是现在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它是将每一个课程作业作为一个项目交由学生去完成,强调分组讨论、共同完成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立体构成中尝试项目式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理论灌输形式,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不再是埋头苦做,而是让学生分组完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比如在讲解面构成形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面构成形态的种类,介绍不同的材料形成面构成的方法,然后布置一个项目任务,做一个服饰项链立体构成作品,材料不限,3-5人形成小组讨论,从构思再到选材到制作形成一系列的方案,然后与教师一起研究实施的办法再制作完成,这样就将所有学生带入到项目完成中,也将老师带入讨论操作中,有效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之教学技能水平,借助互联网来拓展教师之学术影响力[3]。立体构成在教学中也要与时俱进,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微课教学,教师先将课程内容、立体构成作品制作步骤录制成视频,并用相关软件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微课课件传到学校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来上课,也避免了教室条件有限教师较少示范的问题。

2.3 强调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不同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大部分是绘画作业,立体构成作品必须要用实物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立体构成课程的重要培养目标。创新从来不是凭空而想的,它是通过长期的积累才会迸发出来的灵感,因此立体构成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多看,多看书籍中优秀的作品,以及推荐学生多利用网络搜集好的素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优秀的立体构成作品、优秀的设计类网站、微信公眾号等,让他们提高眼界,开阔思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多观察,学生缺乏好的想法很多时候不是周围没有,而是仔细观察的太少,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去写生动植物,或是美丽的人文景观,观察它们的结构骨架,材料的连接方式,造型和色彩的特点,以及走进服装市场,观察优秀的服饰作品的构成形式和服装陈列空间,思考并尝试将其灵活运用于立体构成作品设计中,这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制作方法,鼓励学生多做,不要怕做的不好,表扬学生每一次的进步,同时教师要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致力将学生的作品运用于企业实践项目中,增强学生作品的实用性,应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4 综合评价作业,完善课程考核制度

传统的立体构成课程都是由教师独自打分给成绩,事实上要体现作品的真实水平教师一个人的主观判断是不够的,因此要综合评价作品,这就要求立体构成作品除了教师打分,还要结合学生自评、小组评价进行评分。教师打分一般分为考勤、平时作业、考试作业几个部分,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评分,考试的作业要求教师对立体构成作品从主题构思、形式造型、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工艺制作进行全方面考量给出合理的分数。自评是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从自身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作品质量方面自己一个评价。小组评价较为重要,是在进行项目式教学时小组根据各个成员的表现给分,主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为了使学生的作品能得到更多宝贵的意见,可以举办课程作品展,让全校师生给作品写建议给留言,并选出欣赏的作品给予成绩加分,课程展既能丰富考核方式,又是给学生课程作品的一种肯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 结语

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此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创造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要做到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课程设计与服装设计专业结合。即重理论、强实践,教学手段与时俱进,体现服装设计专业中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特色,能够为服装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与之后的服装平面结构设计、面料改造课程、立体裁剪课程成为一套完整的服装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方四文. 立体构成[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2 :20-21

[2] 蒋红英. 用立体构成拓展服装创意设计思维——浅谈立体构成教学改革[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9)3:225-230

[3] 赵国栋. 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9 :5-6

作者简介

彭迪(1988—),女,湖南长沙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结构设计。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课程 研究 专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