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气候变暖与人类的适应性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基本环境不变,大幅度的气候变化出现的概率很低。气候变暖的问题在于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人类社会的各种不适应可以表现为GDP的损失,气候变化对应的GDP损失为未知。我们应该投入多大的力气减少气温上升,取决于气温上升的边际损失和降低气温上升所花费的边际成本。

一、气候变化的物理学分析

在物理学方面,我首先讲讲地球的热力平衡。太阳在几亿公里之外,将很多热量散射到空间中。地球在宇宙中是一个很小的物体,但还是吸收了很多热量,这些热量我们是能够感受到的。我们没有感受到的是,地球还有一个向外散热的过程。如果地球吸收的热量与发散的热量处于平衡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不变的。如果吸收得少,发散得多,温度就会下降,而我们目前的情况正好相反,就是吸收的热量多,发散的热量少,结果造成温度的上升。但是温度上升以后,它还是处于一个均衡状态,出去跟进来大体平衡。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一个地方,比如北京,春夏秋冬的变化、气温上升和下降是可以感知的,但拿整个地球来观察,温度的总体变化不太大。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基本环境不变,大幅度的气候变化出现的概率很低。

地球吸收的光线和散发出去的光线其内在构成是不同的。地球吸收进来的太阳光是一个很复杂的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复杂的光,穿过温室气体和云层的能力比较强。地球发散出去的光线主要是红外线,红外线穿过云和温室气体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发散的能力减弱了。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成分,例如过去冰箱中使用的氟氯烃、水蒸气、二氧化硫、甲烷。这些气体阻挡红外线的能力有大有小,如果二氧化碳阻挡的能力等于1的话,甲烷的阻挡能力就是20-30,氮氧化合物是200,氟氯烃是两万,水蒸气、二氧化硫的阻挡能力则更强。

每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长则几百年,短则几星期。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占温室气体75%的二氧化碳。有科学研究认为,二氧化碳的平均生存期会长达500年,它并非永远都在空气里面,而是会转变成其他的存在方式: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水中会变成碳酸;植物生长时吸收了二氧化碳,会把二氧化碳变成植物本身的、固定的碳。总体看,二氧化碳作用占到温室气体总作用的3/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从1850年的270ppm上升到目前的380ppm。

气候变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灾难性气候增加、迫使动物从栖息地迁移,甚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促使疾病分布的改变,传染病源将向北移动。但另一方面,气候变暖改变了交通条件,北冰洋可以通航,俄罗斯也能拥有繁忙的港口,而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使植物抗寒能力加大,产量增加。

二、气候变暖的问题在于人类的适应性

并没有证据证明,目前的气温是最适合人类的气温,问题在于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暖的过程。现在的温度,我们已经适应了,所以觉得比较舒服;温度要变的话,我们也要跟着变,也可能不太舒服,也可能更舒服一点。是温度变化快还是我们适应快?如果温度变化的速度比我们的适应能力快,我们就会不适应,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所谓适应性的问题,就会表现为GDP的损失,或者说我们要用钱来对付它。比如说煤中含碳非常多,但是煤炭的价格最便宜;如果我们用天然气、太阳能或者水力发电,没有碳了,但是成本就要高得多,所以实际上转化成了GDP的损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罗伯特-索科洛(Robert Socolow)和斯蒂芬,帕卡拉(Stephen Pacala)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报告中说,目前全球碳的排放量估计为每年80亿吨,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下去,到2057年排放量将增加到每年160亿吨,而这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升高至800ppm以上,温度将升高华氏9度(摄氏5度)以上。气温上升到底会带来多少经济损失?这个问题现在还搞不清楚,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要想办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免进入未知领域。

现在有什么方法减碳呢?有一种直接的方法就是碳回收,但是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在进行碳回收的技术实验,成本很高,不可能推广。另一个办法是用低碳的原料,比如天然气。种树从短期看可以减碳,但是长远看则效果欠佳,最终还是会变成大气中的碳。还有一种办法是依靠海洋的吸收,现在有一项很热门的研究就是培养海藻,这种海藻的光合作用非常强,能够把二氧化碳吸收掉,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是这些方法见效都很慢,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气温度变化有很大的惯性,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要过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能看得见。

三、气候变化对应的GDP损失为未知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同温室气体增加造成气温上升的结论,但是气温上升造成什么样的财富损失是未知的。气候变暖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后果,有的国家损失大,有的国家损失小。有的国家觉得气温上升对自己有点好处,就乐于见到这种上升;有的国家说我受不了,我的海平面太高了,土地就要被淹没。因此,同样的气候变暖,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影响不一样,所以说用市场的手段解决不了减碳的问题——对我有好处我就干,没有好处就不干,这是市场。政策设计如果按照市场的自我利益原则是行不通的,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原则之上,这对各国的政治家而言是一个大考验。

举个例子,被人类普遍关注的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多大的经济后果呢?就拿中国的情况看,中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如果海平面上升,我们可以修一个堤坝,把海水挡在外面。18000公里海岸线,假如修一米堤坝需要花费1000块钱,18000公里堤坝则需要180亿。苏州市一天的税收是一个亿,半年180天,苏州市半年的税收可以修这样一个海堤。海平面上升一米是好几百年的问题,只用半年的税收就足以抵挡几百年才会积累起来的问题,看起来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当然我的说法有人会反对,因为还有河流,湖泊,不光是海岸线需要修坝,河流也需要修,如果是其他贫穷的国家要修这条堤坝,180亿就解决不了问题。但我用这个例子是要给大家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个问题到底能有多严重。

那么,经济学对于气候变化有什么用处呢?经济学可以规定一个标准,用这个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碳该不该减,该减多少。我们应该投入多大的力气减少气温上升,取决于气温上升的边际损失和降低气温上升所花费的边际成本。全球要实现一定量的减排,根据成本最低的方案,必须使减排的边际成本达到一致。由此标准产生的国际间碳交易市场,发达国家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来降低排放,因为后者减排的边际成本一般较低。但此政策有许多法律上的障碍,因此到目前为止效果尚不明显。

有一次我们开会,讨论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问题到底有多大。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问题被夸大了,夸大的原因是存在某种职业利益,一些人有意把这个事情说得严重,对他自己有好处。虽然有人这么看,但我自己不能这么武断。我有一个想法,全世界的政治家和老百姓,汇聚很大的力量来对付气候变暖,是不是气候变暖已经超越了所有其他的国际问题呢?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死掉,这些人是由于什么原因死掉的?恐怕由于气候变暖死掉的不是最多的。由于贫困、意识形态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恐怕这些事情的严重性不会次于气候变暖。

换句话说,全世界的政治家和老百姓、非政府组织,我们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全世界最重要的问题,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想想,大家不要光看到气候变暖了,把其他的问题忘掉了,这是我的看法。

责任编辑:张 亮

推荐访问:适应性 气候 变暖 人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