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传播革命文化,塑造中国精神,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利益驱动、监管缺位存在诸多问题,有悖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原则,歪曲历史,粗制滥造。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政治性、真实性、文学性、艺术性与演绎性并重,全方位实现教育娱乐功能,规避低俗,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艺术观与历史伦理观,实现历史与艺术、历史表达与艺术演绎的高度统一,弘扬历史正义,引领社会文明。要进行电视产业立法,依法监管,优化氛围,扶持精品,引导竞争,提升品质,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培养健康向上的民族性格,汇成中国力量,认可中国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关键词: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艺术演绎性;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61-03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传播红色文化,演绎革命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革命理想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发挥着主旋律的美学影响作用,应该予以重视。由于在有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即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与问题,传播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正本清源,合理处理与巧妙设计两者关系,实现两者高度统一。提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品质,促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培养理性、健康向上的民族性格,以革命历史的名义,以伟大现实的情怀进一步达成民族共识,汇成中国力量,认可中国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存在问题

1.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存在问题。改革开放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蓬勃发展,在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方面作用甚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即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之间的关系,影响了教育功能与“正能量”的传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违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原则,关系处理不严肃、不理性,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社会效益。“存在‘收视率至上’的观念。”[1]为此放弃艺术原则与社会担当,不惜歪曲历史,制造买点,无端“别中生有”、随意“锦上添花”,“正说”不正,“戏说”翻天,“假说”“胡说”甚嚣其上,形而上学,登堂入室、粗制滥造、别出心裁,误导观众,毒化社会,同时存在同质化竞争。“同质化加剧竞争势态”,[2]“低俗化是同质化竞争严重结果。”[3]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塑造社会主流意识,对存在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纠正,克服极端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以历史之真,寓艺术之美,弘扬历史正义,促进社会文明。

2.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问题原因。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即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是利益驱动、监管缺位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担负着传播主旋律的文化使命,但电视产业化使之必须面对并接受收视率的挑战。文化管理体制转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再由国家垄断,投资多元化的趋势加剧了竞争,观众的好感成为首选。为此煞费苦心,一味追求收视率。“‘收视率至上’必然导致低俗化倾向。”[4]“传媒娱乐功能放大,而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忽视甚至被搁置。[5]这些问题与政府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监管缺位造成不良竞争,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唯利是图至上,“眼球”经济兴旺。随着传媒娱乐化兴起,电视传媒片面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不良倾向,低俗之风日益盛行。

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拷问设计

1.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拷问。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历史题材作品应该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体”。[6]“历史真实,可以以虚补实。”[7]历史真实应该是叙述真实。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统一,就是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实际就是历史叙述与艺术虚构关系。艺术真实核心问题是虚构。艺术虚构是通向历史真实的思维方式和形式本体。艺术虚构虚写史实,实写精神,建构意象境界。“艺术虚构和历史叙述之间是对话关系。”[8]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注重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9]茅盾认为:“任何艺术虚构都不应当是凭空捏造,主观杜撰,而必须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换言之,人与事虽非真有,但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条件下,这些人与事的发生是合理的,是有最大的可能性的。历史题材作品中的艺术虚构亦复如此。”“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真实性,只能是依据历史生活的可能性,遵循艺术创作的假定性原则而表现出来的‘第二自然’的真实性。”[10]“失事求似”,达到与历史高度神似。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借艺术演绎历史真实性。“电视剧真人真事、真人假事、假人真事及假人假事的描写,所以给人以真实感,全靠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本领。”[11]虚构提示历史生活蕴含的普适性哲理,体现当代精神审美取向,寄寓审美理想。虽然是虚构的,却是历史的。虚构必须符合历史本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使命在于提供娱乐同时,挖掘启迪当下、昭示来者内蕴,寓教于乐,以史为鉴。

2.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设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是历史剧核心问题,应该坚持对立统一观点,理清二者之间关系。“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徘徊在历史叙述与艺术虚构之间。艺术虚构也是一种叙述。”[1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如下:首先,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全部价值体现在艺术。艺术虚构是为了传达一种审美理想。其次,历史叙述关注的是真理性(意义),而艺术虚构关注的是美感。历史剧是一种充满历史感的美感。历史剧必须摆脱客观性的纠缠。历史剧允许正当主观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是历史叙述和艺术虚构的碰撞与对话。“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分属不同层面,并无必然依存关系。历史真实固然重要,但艺术真实才是历史剧关键。”[13]。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诗,要有当代意识,在历史高度中见精神,表现手法上摆脱过分求真求实倾向。意象处理历史,走出历史烟雾,集中刻画精神世界。向前看,这是关键。写人,写情,写精神,三位一体,缺一不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即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设计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政治性统一。艺术表现与表达革命宗旨、革命理性,从艺术的角度、用艺术的手法,以艺术的语言说明革命的正义、主题、艰难与胜利来之不易。政治性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命线,没有政治性,艺术性无从谈起。要弘扬主旋律,坚持政治为先,实现政治宣传教育目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真实性统一。忠于历史,真实反映历史。真实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本质要求,真实的表达、真实的历史更有感召力与说服力,真实的革命历史辅之以高超的艺术表达才能打动人、教育人。泛泛的说教固然不可取,但肆意的甚至恶意的篡改、歪曲更不能容忍。要以高超的艺术创作、精湛的艺术方式表现真实的历史,展现历史魅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严肃性统一。善待历史,以严肃、认真的艺术笔法阐析革命真谛、弘扬革命主旨。严肃是基本艺术回应,严肃的表达更有震撼力与视角感动,严肃的革命历史辅之以出神入化的艺术表达更扣人心弦。虽然艺术不能还原历史,艺术表达是对历史的再造、升华,但囿于无知或趋于功利、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讥讽调侃偏离主题表达,扰乱观众视线。要艺术的表现严肃的历史。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文学性统一。以规范而艺术的语言表现历史。语言要为剧情服务,要为艺术的刻画历史服务。现在语言运用存在严重问题,不严肃、不规范,过分现代化、低俗化、语言设计经常游离主题,与剧情冲突与人物身份格格不入,极不相符,应该艺术的运用语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创新性统一。深度艺术加工、锤炼与提升历史,克服格式化、定式化,千篇一律,单纯说教,不能以历史内涵吸引观众问题。格式化、同质化,缺乏艺术感染力,应该创新艺术形式与手法。如《井冈山》独出心裁:以情感发展为纵线,以细节变化为横线,纵横交织,构成一个叙事坐标。“不管是历史的真实,还是艺术的创造,情感的真实是最重要的。”[14]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演绎性统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以参考、结合历史进行必要的、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适度演绎、发挥。演绎、发挥不能违背历史、扭曲历史,更不能毫无根据的虚构,亦不能无中生有、毫无顾忌的杜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设计旨在克服传播误区,实现传播功能,提升传播品位,还历史以真实,寓艺术以严肃,弘扬历史正义,引领社会文明。

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完善对策

1.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完善原则。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政治性、真实性、严肃性、文学性、艺术性与演绎性原则,“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全方位实现教育娱乐功能,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艺术观与历史伦理观,实现历史与艺术、历史诉求与艺术回应、历史表达与艺术演绎的高度统一,铸造中国精神,认可中国道路,提供文化支持。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完善具体原则如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政治性与政治主导。艺术应高扬革命正义,唱响主旋律,实现政治扶持目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真实性与真实表达。艺术必须回应历史,观照历史,不能随心所欲歪曲历史。《亮剑》成功塑造了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李云龙与历史的真实是吻合的。”[15]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严肃性与严肃认真。艺术应肃然起敬表述历史,不能胡侃、恶搞。“《保卫延安》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重演绎、轻演义,虚实有度,自成高格。”[16]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文学性与文以载道。艺术应以准而美的语言表现历史,不能偏离时代,胡言乱语、脏话连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坚持艺术性与艺术至上。艺术应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不能老气横秋,引人入胜才能发人深思。《我的青春在延安》以“独特的形态建构与内蕴开掘,叙事的适应性和审美包容度使主流价值弘扬与观赏接受效应相得益彰。”[17]《恰同学少年》“尊重观众观影心理,将青春偶像剧的经验与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有机结合起来。”[18]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坚持演绎性与演绎有据原则。艺术允许合理演绎,但不能篡改、扭曲历史。《北平战与和》“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展现历史的真实。塑造了一个真实、丰满的傅作义形象。”[19]

2.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完善对策。提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质量,发挥革命历史题材的教育娱乐功能,国家必须进行电视产业立法,完善电视产业立法体系,为电视产业发展与政府指导、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加快制定电视剧科学评价标准,引导电视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制作行为,严格剧目审批,对严重低俗剧目进行封杀,进行正确舆论导向,净化、优化电视文化氛围;提高观众电视文化欣赏力,同时设立电视产业动员与导向专项资金,建立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进大中小学校绿色通道,由学校统一组织,政府全额买单,作为学校思想品德、国情教育与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扶持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出精品、上品,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具体对策:第一、进行电视产业立法。我国没有电视产业专项法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等行政法规约束力不大。必须进行电视产业立法,提高立法品阶。第二、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行政干预,建立科学的政府监管体系。行政干预必须形成长效机制。同时,提高电视受众文化水平及鉴赏境界。第三、严格行业自律监督。低俗化考验电视界应对挑战的能力。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监督,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第四、创作者要自我约束创作者应该有正确价值取向。在满足观众需求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合理引导受众的文化需求,恪守艺术良知,不无原则随波逐流去娱乐观众。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自信。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铸就中国精神,汇成中国力量、认可中国道路、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革命理想主义教育方面不可或缺,由于利益驱动、监管缺位,在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上有悖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原则,歪曲历史,粗制滥造。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应该兼顾政治性、真实性、文学性、艺术性与演绎性,全面实现教育娱乐功能,克服庸俗、低俗、媚俗倾向,坚持正确历史观、历史艺术观与历史伦理观,实现历史与艺术、历史诉求与艺术回应、历史表达与艺术演绎的化合,弘扬历史正义,引领社会进步。要进行电视产业立法,制定科学评价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依法监管,扶持精品,优化氛围,引导竞争,提升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品质,推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参考文献:

[1][2]罗治林.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分析[J].电视研究,2011,(6):49.

[3][5]钱燕妮.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与规制[J].新闻世界,2011,(1):17.

[4]王学彦.从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看政府规制[J].电影评介,2009,(1):17.

[6][7].郑铁生.沉重的话题: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J].文艺研究,2009,(6):19-22.

[8][12]卢玲玲.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对立统一看历史剧[J].戏剧文学,2009,(10):97-98.

[9]陈吉德.正说.说.假说.胡说—论历史剧的四种言说方式[J].电影文学,2007,(5):17.

[10][11]杜莹杰.论历史题材电视剧艺术虚构的适度性[J].电视研究,2007,(7):65-66.

[13]崔军.试论厉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J].电影评介,2009,(4):22.

[14]王萍,明银.历史情感的艺术诠释[J].当代电视,2007,(9):22.

[15]汪径洋,陈隽永.《亮剑》与英雄的礼赞[J].中国电视,2006,(1):5-6.

[16]仲呈祥,张金尧.虚实有度自成高格[J].当代电视,2009,(7):30.

[17]冯资荣.红色题材影视剧的青春叙事[J].现代视听,2011,(7):47.

[18]路海波.《恰同学少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青春偶像剧之间的巧妙平衡[J].艺术评论,2007,(8):15.

[19]杜高.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J].当代电视,2010,(1):2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演绎性关系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439)

作者简介:张旭日(1964-),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文化管理研究。

推荐访问:历史 性关系 题材 演绎 真实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