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建立中国特色曲艺学科正当其时

作者:jkyxc 浏览数:

谈到曲艺,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认识:它是运用方言讲述故事抒发情感的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中华民族的说唱艺术源远流长;中华曲艺的形式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曲艺在娱乐大众、传承文化、促进和谐、引领风尚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倘若说起创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中国风格的曲艺学学科,使这一存在和发展了2000年并且始终体现自身价值、独特意义的曲艺搭上当今现代高等教育的时代快车,发挥现代高等教育对培养曲艺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作用,大家就不一定众口一词,可能有赞成的,有默许的,有观望的,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抑或有反对的。为什么呢?其原因复杂而又多样,个中原由更是五花八门。在人类已进入具有知识世纪、信息社会、全媒时代特点的今天,我个人认为,建立中国曲艺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业已具备。换一句话讲:正当其时,水到渠成。

第一,从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来看。应当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重大转折以来,党中央结合不断变化的情况和发展的实际,以中国大地正在发生的事情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举措,持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又一批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可贵思想理论成果。毫无疑问,曲艺属于社会科学的领域,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在中宣部全国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等“国字号”研究基金的积极支持下,在一些专司曲艺研究教学的学术机构和单位以及曲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曲艺研究教学在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中华曲艺学会等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和辛苦劳动。2015年初,党中央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的新需要,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意见》突出强调:要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不断推进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要把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主战场,动员所联系群众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创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发挥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的重要作用;引导所联系群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学艺术、新闻宣传、法律、教育、社会公益等领域工作者积极发挥作用,引领全社会崇德向善、敬业诚信、遵纪守法、互助友爱、文明和谐。更为重要和可贵的是,《意见》明确指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应该把群团工作作为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应该开设党的群团工作理论政策课程;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群团工作理论政策的学习研究。最为重要和难能可贵的是,《意见》鲜明指出: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群团工作研究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下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属于国家层面的一级群团组织,具有政治性、群众性、专业性的特点,理所应当地担负起推动建立中国曲艺学科的时代使命,责无旁货地承担起促进建立中国曲艺学科的庄严责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国曲艺界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向广大曲艺工作者部署的一项新任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利用并且能够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正因为如此,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召集人仲呈祥先生郑重发出建立中国曲艺学刻不容缓的强烈呼吁。

第二,从长期以来曲艺生动丰富的实践来看。根据出土的文物和现存的中华古籍,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讲,中华曲艺孕育于先秦,萌芽于秦汉时期,成于唐,发展于宋元,曾繁荣于明清某一时段,一路风尘,几多坎坷,始终绵延不绝,用它独特的方式,说唱着世事人生、家国情怀,温润着普通百姓的心灵世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滋养着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据考证,在长达2132年的封建社会中,曲艺鼎盛时期的样式多达1000种。一方水土培育一方曲艺,一方曲艺滋养一方百姓。曲艺一经问世,就受到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欢迎,就与最广大的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奠定了一种与生俱来的须臾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来自民间,源于生活,面向社会,服务大众,抚慰心灵,淳化风气。

我们都知道,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除《红楼梦》之外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在被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三位文学大师系统创作成书前,已有诸多曲艺艺人在民间广为说唱其中的许多故事人物场景情节。而这些名著一经公开刊印以后,又经过诸多民间说唱曲艺人的大力推崇和极力演绎,进而使中华文化在更大范围得以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进行普及和传播。被誉为中国四大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苗族的《亚鲁王》、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历经磨难而不失传,关键是一代又一代居无定所、四海为家的民间说唱艺人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曲艺人以活态传承的样式创新和发展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功不可没,曲艺所包含着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当今提倡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涵养。

近、现代以来,社会经历巨大变革,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探索建设阶段还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曲艺始终与社会同行、与时代同向、与生活同心,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百姓的欢乐。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社会的说唱艺人翻身作了主人,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从此,曲艺事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曲艺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抒发着曲艺家的情愫,见证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不论我们经过怎样的曲折和低谷,但无可非议的是,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曲艺史上最辉煌的繁荣期。根据中国曲艺家协会开展的调查显示:迄今为止仍在民间演唱的曲艺样式大体上500种,能够经常在曲艺评奖办节和舞台上进行展演展示的有70至80种,进入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曲种达127 项;中国曲协现有团体会员35个,个人会员5000名,大专学历的约占75%,本科(含硕士博士)以上的约占20%,中高级以上职称的约占33%;中国曲协拥有16个专业艺术委员会,吸纳了232名长期活跃在城乡之间、具有广泛影响、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曲艺家参与其中,发挥着他们的独特优势和示范作用;中国曲协成立了文艺志愿服务团和牡丹奖艺术团,在祖国大江南北命名了47个中国曲艺之乡;全国各省区市、产(行)业曲协会员30000人,全国地级行政区划422个当中成立曲协的186个,约占44%,会员25000人,全国县级行政区划3038个当中成立曲协的283个,约占10%,会员15000人;全国国有曲艺院团70家,民营曲艺院团3000家,曲艺小剧场500家,曲艺家个人工作室200家;全国曲协组织系统专兼职工作人员近1000人,全国曲艺从业人员达300000人。许多风景名胜区训练导游采用唱数来宝、打快板的方式来吸引八方游客,效果显著,收入可观。现如今,任何一台成功的综艺晚会节目,都离不开曲艺的介入和参与,被誉为中华儿女文化年夜饭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活生生的鲜明例证。曲艺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各类学校的青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都开设特色艺术课,不少青少年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了解曲艺学习曲艺研究曲艺,一批曲艺家为此皓首穷经,付出了常人难以置信的巨大牺牲。女相声作家、教育家马贵荣视相声为生命,为相声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甘当主力乐当苦力,默默无言,无私奉献,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未来中国曲艺事业的后备军,捧读她2013年出版的《我和相声——青少年相声教学与表演艺术论》,我们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万千,感动不已。十年时间、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的成功举办,推出了许多崭露头角的曲艺之星,成为促进少儿曲艺事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得到广大家长、学校和曲艺界的热情肯定,更是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积极赞誉。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曲艺活动此起彼伏,创作表演的曲艺作品层出不穷,曲艺票友、爱好者、参与者数以亿计,出版的曲艺图书、刊物以及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等提供的曲艺影像等文化产品服务丰富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和精神世界。深入生活取真经,出人出书走正路,崇德尚艺为人民,已经成为并将永远成为社会主义曲艺工作者始终不渝的不变追求和价值抉择。从长期以来曲艺生动丰富的实践来看,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伟大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和道德血脉,滋养着无数普通民众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家园。从某种意义讲,曲艺既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样式,也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曲艺是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欢笑、愉悦的世俗通俗民俗的大众艺术,是地地道道创造快乐、实实在在传递快乐的独特艺术。其实,曲艺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门艺术,成为艺术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所以,切实加强对这门实际存在但没有名分的独特艺术的理性概括和学术提升,这的确是时代发出的深切呼唤,是曲艺艺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从新中国几代曲艺人的不停奔走呼吁和不懈表达诉求来看。新中国的诞生,不论是对曲艺人还是对曲艺事业,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旧艺人一跃而为新社会的主人翁、人民需要的新文艺工作者,所从事的曲艺艺术成为一种正儿八经的职业。完全可以说,两千年的曲艺艺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里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新的生命和新的荣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曲艺工作,十分关心曲艺事业,毛主席亲自赠予中国曲协原副主席、著名陕北盲人说书表演艺术家韩起祥先生一把三弦,接见蒙古族曲艺家代表琶杰、毛依罕,观看曲艺演出,给曲艺工作者以极大温暖。1962年,在江苏成立苏州评弹学校,开始探索曲艺中专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邓小平、江泽民等3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中国曲协和知名曲艺家题词、作批示、写贺信,给曲艺工作者以巨大鼓舞。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几代曲艺人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守正创新,为百姓说唱,为人民抒情,为时代放歌,创作表演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曲艺作品,成为时代风貌的书写者、推动者、传播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在党的阳光照耀和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几代曲艺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有力发挥了曲艺这门艺术所具有的娱乐、认知、教育、审美的社会功能。国人不会忘记在文化凋零、艺术荒芜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创作表演的《友谊颂》、《高原彩虹》带给亿万观众的欢笑。正如马季先生200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时所讲:“回顾过往,我值得欣慰的是,在相声艺术最艰难的岁月里,我依然顽强地写了几段相声。”

历时两年,五易大纲、八改解说词,由中国曲协、中国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摄制的中国第一部大型曲艺文献纪录片《曲艺辙痕》,于2013年6月14日至22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该纪录片分新生、变革、新风、传承、重生、兴盛、繁荣、担当、希望9集,每集30分钟,集中采访了三代、近百位曲艺家、亲历者和当事人,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曲艺事业走过的辉煌历程,系统展示了不同时期曲艺发展的趋势特点、曲艺领军人物和代表性曲艺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开创性意义,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行为。许多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中华说唱艺术的博大精深,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曲艺艺术,感悟到曲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恒久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从这部浓缩版的新中国曲艺发展史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中国几代曲艺工作者为党、祖国和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发挥的轻骑兵的独特作用。《曲艺辙痕》2015年荣获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优作品奖。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一大批有识之士和富有长远眼光的曲艺家,已经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奔走呼号,建言献策,提议加强曲艺学校教育和曲艺学科的研究。在陈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怀和推动下,1979年恢复成立了苏州评弹学校,1986年在天津成立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198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曲艺研究所,“两校一所”的诞生开启了新中国曲艺学校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先河,功不可没,载入史册。当时,出现并形成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侯宝林、陈涌泉、马季、李金斗、姜昆等一批知名曲艺家经常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学府给热爱中华说唱艺术的莘莘学子授课,教室走廊和窗户上都是人,充满着欢歌笑语,大学生们脸上开心的笑容和快乐的神情令人难忘;另一方面,一批知名文学家积极为曲艺演员创作曲艺作品,供曲艺家使用和演唱,比如王蒙先生为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写过《文人与酒》,贾平凹先生写过陕西曲子《车闸》等,英年早逝的梁左先生与姜昆的成功合作更是传为佳话,文学家的介入为曲艺研究创作表演注入了一泓清泉、带来了一股新风。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写过70多部曲艺作品,涉及相声、鼓曲、快板、快书、唱词、单弦牌子曲。人民作家赵树理担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21年,是中国曲协主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我们再把时间往前推,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老舍和梁实秋两位文学巨匠合作表演了相声《新洪洋洞》、《六口之家》,用以团结鼓舞民众斗志。文学家写曲艺甚至上台演曲艺,文学家长期担任曲协主席,曲艺家受邀前往高等院校普及曲艺知识,文学家、曲艺家、教育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机循环,不是偶然的,带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现实提出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论在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的最前线,还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不论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还是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不论在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最前沿,还是举办世人瞩目的重大活动中,不论在送欢笑到基层的行进中,还是向国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队伍里,到处都有曲艺人的身影,曲艺人的足迹,曲艺人的作为。曲艺不简单,曲艺人不容易,曲艺最接地气最受欢迎,曲艺事业需要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多年来,许多全国人大代表特别是政协委员和知名曲艺家,不断提出议案提案,一直呼吁重视曲艺高等教育,建议创立中华曲艺学院。侯宝林大师逝世前说,我在这个大学授课,在那个大学讲学,就是没有在中华曲艺学院当过教师。作为现任中国曲协主席的姜昆,不辞劳苦,不遗余力地在国内外讲学,受聘国内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应邀到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的剑桥大学以及韩国的首尔大学、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等传播中华曲艺艺术,气氛火爆,颇受欢迎。今天,曲艺队伍中的本科生司空见惯,还有一些硕士、博士从事相声事业。因此,早日使曲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高等院校,是新中国文学界、教育界和曲艺界共同的心愿,也是三代曲艺人特别是老一代知名曲艺家梦寐以求的夙愿,更是新生代曲艺工作者的心声。

第四,从目前曲艺高等教育的教学一线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教育工作者与曲艺工作者深感曲艺高等教育的重要、迫切和不足,从共同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始携起手来,积极在不同类型的一些高等院校开设曲艺专业,进行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多样的高校教育经验。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并入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并设立曲艺系,苏州评弹学校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探索培养曲艺大专毕业生。现任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领衔在中央戏剧学院创设了相声大专班,后来又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开设了相声本科班。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从2004年始招曲艺本科生,北京城市学院从2015年开始招收曲艺与社会文化类的本科生,辽宁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聊城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考虑当地社会需求,纷纷开设具有本地曲艺特色的大专或本科教学。据了解,泉州师范学院开始培养南音这一曲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在全国高校尚属破天荒的第一次。我们知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从2002年起培养硕士,2009年始培养博士,至今已培养多届曲艺方面的研究生。这些高等院校在开展曲艺教学实践方面具备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聘请了一些知名曲艺家担任客座教授,比如辽科大聘任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贵田,北京城市学院聘任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等,充实教学一线力量;二是编写教学讲义大纲案例和辅助教材,比如北京城市学院编撰了《相声学习材料选编》、《演员语言训练手册》等内部教学参考书,摸索教学方法、特点和规律;三是十分重视曲艺的表演特色和舞台实践,基本上都从经典作品讲起,并结合自己的从艺经验和心得体会进行赏析;四是一般作为艺术类表演专业,具体的招生标准、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不甚明晰和统一。应当说,这些教学实践、教学探索和教育方法、教育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研究、深入总结和科学概括,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2003年辽科大被批准在艺术学院表演(曲艺)专业可以招收本科生。从2004年始,辽科大正式设置曲艺系,年年招收30至50名不等的大学生,至今已整整培养了八届300多名曲艺本科毕业生。据辽科大艺术学院院长田洁教授介绍,在学院设置的播音与主持、声乐、舞蹈等所有专业当中,每年曲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他们或活跃在教学一线,或在电台电视台当播音员主持人,或穿梭于遍布城乡的各个曲艺小剧场,用自己对曲艺的痴情、对事业的激情、对梦想的豪情书写着新一代曲艺工作者的艺术人生。辽科大及其艺术学院对曲艺高等教育的这种坚定坚守坚韧坚持,感动了姜昆、崔凯等许多著名曲艺家前来为热爱曲艺的天之骄子授课,影响和带动了其他高校曲艺教育教学的开展,也为未来中国曲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辽科大连续开展十多年曲艺高等教育的生动实践,必将在中国曲艺高等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正是基于此,中国曲协与辽科大于2013年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深入调研、多方咨询、充分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2014年7月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决定,开发编写出版一套适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曲艺本科教材。举全国曲艺界之力,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成立教材编辑委员会、教材艺术指导委员会和教材审定委员会,明确各自的职责,确定了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召开教材编撰工作会议,初步商定首批《中国曲艺艺术概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提要》、《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评书表演艺术》、《相声表演艺术》、《快板书表演艺术》、《苏州评弹表演艺术》等八本高校曲艺教材于2015年底完成、2016年上半年出版发行。这是一项利在当代的基础工程、功在长远的战略工程。工程实施半年来,比原来预想的还要艰难得多、复杂得多。也许正是艰难而复杂,恰恰说明它愈有价值、越有意义、更有作用。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要在高等院校开展教学,必须拥有教材、教师、教法,必须具备理论体系、学术话语、学科框架,必须讲究全面、系统、规范、科学;我们也知道,目前开展曲艺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的普通高等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都挂在表演或民间艺术或音乐名义之下,而且带有括弧,弧内标注曲艺方向,虽客观上有“实”,但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却无“名”,也就是说,曲艺存在着专业招生目录和学科建设目录“双重身份”的严重缺失缺位,这是一种不争的客观事实。打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曲艺高等教育有“实”而无“名”,就好像男女双方存在事实婚姻但没有取得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曲艺理论评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尤其是按照学科要求编撰曲艺类高等教材,做到曲艺高等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才能完成从“事实婚姻”到“法律婚姻”的惊险一跃,从而彻底实现“名”“实”相符。这是历史和现实郑重交给当代曲艺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第五,从出版和积累的曲艺书籍和影像资料来看。长期以来,靠着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的古老方式,曲艺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我们认为,这种方式自有它存在发展的独特价值和合理性必然性,无可厚非。但是,单纯依靠这种基于封建小农经济和农业文明的传承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撑起今天曲艺事业蓬勃发展的蓝天。我们应当清醒地面对现实,为什么同样是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的京剧却在高等院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了正经八百名正言顺的本科生硕士生呢?为什么相比其他艺术而言曲艺脚本的整体创作尤显乏力呢?为什么曲艺表演人才众多而曲艺创作人才严重不足、曲艺研究人才更是寥若晨星呢?为什么曾长期担任中国曲协主席、已故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派创始人骆玉笙在临终前为媒体记者写下“希望后继有人”的六字真言呢?原因可能列举出许多,但毫无疑问,严格意义上的曲艺高等教育的缺失,是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缘由。未来曲艺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师父带徒弟、一手抓曲艺高等教育,两者并行不悖、并育不害。应当采取可行管用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补齐“曲艺高等教育”这块短板、补上“曲艺高等教育”这条短腿,这是我们当代曲艺人应有的科学立场和正确的姿态。

曲艺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特色,绝非易事,必须具有一定的史料搜集、学术研究成果、理论建树作为基础和支撑。曲艺可溯之源很长,曲艺可证之史很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曲艺只是民间艺人谋生的一种手段,是草根百姓赖以活命的饭碗,实难进入上流社会的大雅之堂,也很难进入文人墨客的视野笔端。的确,那时候关于曲艺方面的理论文章、学术资料、研究成果不是很多,但在文人学者的论集散记和诗词歌赋中仍然留下了关于说唱艺术的描述,历代知名曲艺家留下了艺诀艺谚和从艺的感受心得体会以及不同的曲本,在芸芸众生的口耳相传中留下了人们对曲艺的历史记忆。新中国建立之后,情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曲艺作为一门艺术受到尊重,曲艺作为一个职业得到认可,几乎每个区县都有曲艺团体。曲艺工作者以巨大的热情和充沛的干劲,运用不同的艺术样式,积极投身建设和改革事业,同时搜集和整理了一大批曲艺方面的文物实物和历史资料,也出版了一批曲艺研究成果。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艺术生产力,曲艺创作表演的空前繁荣促进了曲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曲艺史料被挖掘出来、曲艺图书相继面世。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刊,《曲艺》杂志创刊58年来,发表了不少富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论文和理论评论文章。2014年,《曲艺》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首批国家级社科类学术期刊。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我们能够以更丰富的影像方式来立方体地保存曲艺资料。不论是老舍的《老舍曲艺文选》、赵树理的《赵树理曲艺文选》、陈汝衡的《陈汝衡曲艺文选》、王朝闻的《王朝闻曲艺文选》、侯宝林等的《相声艺术论集》、罗扬主编的《中国曲艺志》、王决等的《中国相声史》、王济的《王济曲艺文集》、汪景寿等的《中国评书艺术论》、薛宝琨的《中国的曲艺》、倪锺之的《中国曲艺史》,还是姜昆等主编的《中国曲艺概论》、《中国曲艺通史》、《中国历代曲艺作品选》、周良的《苏州评话弹词史》、吴宗锡的《听书论艺集》、朱光斗的《对口快板表演技巧》、戴宏森的《戴宏森说唱艺术论集》、于林青的《曲艺音乐概论》、蔡源莉等的《中国曲艺史》、吴文科的《中国曲艺通论》,还是连阔如的《江湖丛谈》、刘连群的《马三立别传》、单田芳的《单田芳自选集》、张凌怡的《艺论艺品集》、田连元的《田连元自传》、杨和平的《中国曲艺艺术赏析》等等,都为我们开展曲艺学科研究和编撰曲艺高等教育教材提供了重要而难得的基石和基础。根据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提供的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曲艺类图书4420册,中国曲艺家协会现存曲艺类图书资料2233册,总共6653册。这是文字记载中华曲艺的全部家底!在地方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以及曲艺世家,可能还存有一些曲艺图书,民间也有可能收藏了一些曲艺书籍,但总量很少。当然,电台电视台和新媒体储存了海量的曲艺信息资料。近些年来,江苏的苏州评弹博物馆、河南宝丰的中华曲艺展览馆、中国曲协与江苏泰州合作建设的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以及常熟、张家港县市一级评弹艺术馆等曲艺类专题博物馆的相继建立并投入使用,收藏展示了一批照片、书籍、道具、实物、乐器等,推动了曲艺学术探索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一些了可喜成果。伴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效实施和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定期公布一批非遗名录,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曲艺类别,这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法律力量促进了对曲艺挖掘整理研究的重视,也推出了一批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此外,国外还发现一些关于研究中华曲艺的学术成果。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赖以建立中国特色曲艺学的资本和可以利用的资源。

值得欣慰的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艺术学从文学中分离出来,正式升格为国家一级学科门类,成为我国国家一级学科门类目录中的第十三个。尽管在艺术学的目录下,看不到曲艺的影子、名字和位置,但毫无疑问,这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机遇,送来了福音,指明了路标。已故曲艺作家、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刘学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曲艺家,应当是上台能表演,下台能创作,张口有理论,身后有学生。”这足以使人振聋发聩,令人深思警醒!立足当下,回顾过往,面向未来,我以为,一个真正为历史存正气、为社会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的曲艺大家应当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家,而且还应该是教育家和思想家。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思想、理论素养、人文学养。建立中国特色曲艺学科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建立中国特色曲艺学科的工作队伍已经集结,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的批判精神、建设心态和扎实行动。长期以来,曲艺界素有爱国为民、崇德尚艺、包容和谐、追求卓越、创新奋进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这就像基因一样熔铸在当代曲艺人的灵魂中、流淌在当代曲艺人的血液里。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条件相信,只要全国曲艺同仁团结一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始终不渝,我们就会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而致千里,最终实现创建中国曲艺学这一当代曲艺人的光荣梦想。

推荐访问:曲艺 其时 中国 正当 学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