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浅谈美国校本管理理念对我国中小学管理者的启示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校本管理是上世纪80 年代兴起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学校管理理念, 强调将以往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持的学校财政预算、人事决策以及课程设置等权力下放给学校本身,让学校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提高办学效率的目的。美国中小学管理运动有效保障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均权化, 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从校本管理的背景、原则、管理模式及借鉴四个方面对校本管理的管理理念进行探究,并讨论西方校本管理对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校本管理管理体制改革借鉴

【中图分类号】G5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49-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美国掀起一场校本管理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改革运动, 并迅速拓展到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我国香港等地, 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 在这场世界性教育赋权运动中取得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 美国各州都根据地方实际开展了某种形式的校本管理, 充分发挥了政府管理的方向性和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 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西方校本管理的内涵及背景

马兰和奥格瓦等指出, " 校本管理是控制结构的一种选择形式, 是一种权力下放, 表现为将财政、人事和课程方面的正式决策权力授予并分配给学校现场人员, 建立由校长、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和社区居民组成的正式的组织结构, 以便使现场成员直接参与学校决策"。

但是校本管理本身就是以校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学校应根据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的需要,对学校进行个性化管理,这就导致了即使是相同地区的不同的学校的管理制度都可能不尽相同,所以很难对校本管理进行一个很细致的界定。因此至今学术界对校本管理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详尽定义。虽然学术界对校本管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定义,但是它们的表达的主体思想却是大体相同的: 首先是权力下放,外在于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将财政预算、课程设置、教科书的选择等权利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适度的自主权。其次是决策分享,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也参与到学校决策,让不同的群体都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可以对校本管理的含义有一个广泛的概括:校本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将其权利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利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

二、校本管理遵循的原则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校本管理是因为西方社会寻求改变传统的外控式学校管理模式而提出来的。和以往传统的外控式学校管理模式相比,校本管理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在校本管理的原则上则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追求质的原则

传统的外部控制型学校管理模式认为教育的目标是相似的,学校所处的外部环境被认为是稳定的、几乎不变的,所以对学校没有进行教育改革的必要。这样学校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就缺乏动力,只能追求对教育数量的增加。而校本管理认为教育的目标的多元化的,学校的外部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学校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需要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结果相等原则

外部控制型学校管理模式认为存在着一套标准方法和程序去实现的学校管理目标,而且在学校管理目标相同的前提下这种方法和程序适合所有的学校。校本管理认为在学校管理目标相同的前提下,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管理过程可以适度的弹性。所以,结果相等原则主张政策的灵活性,这就需要让学校有较大的自主决策空间,根据学校自身的外界环境与所具备的条件,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政策。

(三)放权原则

在传统的外部控制型学校管理模式中学校自身并不是决策的主体,学校是被外在于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控制的,学校本身的大部分事情都要请示外在的教育主管部门,这就会导致学校发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所以放权原则认为学校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权利,从而能及时解决在日常学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三、校本管理的管理模式

世界上许多学者都曾对校本管理的模式进行归纳,最有影响力的是上世纪90 年代莫菲和贝克提出的将其分为三类:行政控制模式、专业控制模式、社区控制模式,以及雷斯伍德新增加的平衡控制模式。

(一)行政控制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增加校长在财政、人事和课程等方面决策权为目标的模式。权力下放给学校, 校长成为了权力的核心, 拥有在财政、人事、课程领域的最终决策权。美国的德州就是采取这种方式, 其各试点学校成立由校长、工会代表、教师、学生、职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构成的理事会,负责参与学校管理事务, 诸如学校预算、员工解聘、方案决策和课程设置等职能。该模式的决策权力并没有从学校行政人员手中转移到理事会, 虽然理事会的一系列建议被学校领导接受, 但校长拥有最后决定权。

(二) 专业控制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增加教师在诸如预算、课程、人事等方面决策权为目标的一种模式。是指学区或上级权威机构将教育行政权力移交给学校, 同时要求学校的决定权由校长和教师共享, 通过共识决定和投票决定形成最终决策。肯塔基州、迈阿密、旧金山和洛杉矶市等地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洛杉矶每所学校都成立由校长、教师或社区代表、地方教师协会成员构成的理事会, 教师具有真正的权力去参与学校管理。校长和地方教师协会领导联合执行理事会日常事务。

(三)社区控制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最大限度增加家长和社区责任并提高其满意度为目标的一种模式,又被称为家长、社区决策模式。学区和上级权威机构将行政权力移交给学校, 而学校的决定权是以家长和社区人士为核心。通常这种模式会在学校层面建立以家长和社区人士席次较多的学校董事会或委员会, 作为学校层面的最高权威。芝加哥市、马萨诸塞州采用了此种模式。芝加哥的每一所学校成立一个地方学校理事会, 行驶学校决策权。

四、美国及西方校本管理理论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 推进了教育权力的下移。如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校长负责制"、1999 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些改革可以说也是一种类似与校本管理的形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仍然由外在于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所掌握。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利益主体的分配, 借鉴美国校本管理的经验得出如下启示。

(一) 客观认识我国校本管理发展实际, 稳步有序推进校本管理改革

纵观美国校本管理改革的历程发现, 前后经历了一百年之久。同时, 校本管理改革是在美国整体综合国力、社会对教育决策权的呼吁以及人们校本管理意识水平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是认真分析教育存在的困境, 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的结果。反观我国教育管理改革, 前后不到三十年的探索时间,从整体来看, 我国的中小学校本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机制体制建议以及实践探索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激发校本管理主体的积极性, 提高主体的反思能力和改革自觉

美国校本管理运动是美国民众, 尤其是社区、学校等地方层面反思教育问题,自觉争取教育决策权的结果。当前我国各级学校校长很大程度上听命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过于强大的外控制约了校长专业能力的发挥。因此, 当前我国校本管理的出路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把握的外控作用以及学校层面主体的改革自觉性,结合学科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学理解释和提出改革策略。

(三) 平衡管理主体间的利益, 实行以校长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式管理

我国当前中小学普遍采取权威式管理,把广大师生排斥在决策圈以外, 难以充分发挥其他主体参与校本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应该在以行政控制模式为主体的基础上, 调动其他权利主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形成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学校教师、社区、学生家长及学生形成的校务委员会进行校本管理,形成以校长为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校本管理模式。

结束语

在我国,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推进,校本管理正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西方的校本管理是在西方自身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校本管理本身也带有许多西方的思想理念。因此我们在研究、借鉴的同时,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与特色,对西方的校本管理进行本土化处理。不过总的说来西方校本管理对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毛亚庆.论校本管理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76,77-78.

[2]宋爱红.校本管理:理论、模式及发展的适应机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31.

[3]黄崴.校本管理:理念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9.

[4]周建民,侯小波.西方校本管理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80.

[5]罗明东,陈瑶.校本管理探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0.

[6]张德伟. 美国校本管理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能力及其培养培训[J]. 外国教育研究, 2007 (2): 35.

[7]曾雄军. 美国校本管理运动探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 (1): 96-97.

推荐访问:对我 校本 美国 浅谈 国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