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矿业类高校“油气藏描述”教学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馟7٨ky总结为5个方面,这些举措能显著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油气藏描述;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意义;教学方法;资源勘查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7-0017-03

油气藏描述是对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和研究,探讨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技术体系[1],简单地说,油气藏描述是一种油气藏研究的思维模式或者是一套油气藏研究与表征的方法论体系[2]。该学科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应用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质统计学等方法,以计算机为手段,定性与定量地描述三维空间中的油气藏类型、外部几何形状、规模大小、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变化和流体性质及分布等,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显示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油气藏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和全面综合评价[1][2]。

针对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类课程偏少的问题,探讨“油气藏描述”课程设置对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油气藏描述”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3],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十分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构建优化,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置意义

依托行业与学科优势,培养能源地质方向人才是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矿业类高校地质学科传统是以培养煤田地质人才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过于专而窄,不符合当代宽口径、广知识面的人才培养趋势,因而势必需要进行大力改革。为此,矿业类高校逐渐把煤田地质学扩展为能源地质学,既包含传统的煤田地质,又新增了煤系非常规油气地质(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以及常规油气)。随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科培养面的扩大,势必需要新增一些地质专业课程,尤其是亟须开设油气地质方面的课程。但是,目前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针对油气地质方面开设的课程仍十分有限,普遍开设了“能源地质学”、“新能源地质”等少量涉及油气地质的课程,这些课程限于学时控制,只能高度概括讲授油气地质学的基本理论。

相比较石油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能源地质方向),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油气地质基础理论的掌握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明显偏弱,这显著降低了学生在能源地质领域的就业竞争力,即使学生就业之后,也由于油气地质方面专业知识的匮乏,其专业技能发展受到明显限制。正因为矿业类高校油气地质方面课程设置过少,具有“油气味”地质课程内容过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并不能明显感受到其所学专业是能源地质学培养方向,仍强烈地感受了浓厚的煤田地质,对自己毕业后到油气领域单位就业的信心不足,这明显反映出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鉴于此,为了更大程度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十分有必要开设更多的油气地质课程。“油气藏描述”课程作为“油气味”十足的课程,长期以来在石油类院校中普遍开设[4][5][6],并逐渐在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开设,能够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加强培养油气地质方面专业知识技能。

二、教学内容构建

(一)课程内容章节构建

“油气藏描述”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共32学时,2学分。其先修课程是“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及应用”、“能源地质学”、“沉积学基础”等,因此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油气藏描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定性与定量地描述三维空间中的油气藏类型、外部几何形状、规模大小、油气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变化和流体性质及分布等;應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探索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油气藏详细准确的描述和全面综合评价方法体系。

通过对“油气藏描述”课程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构建结果如表1所示,整个课程由8个章节组成。

第1章,绪论,2学时。内容包括:油气藏描述的概念、研究目的、任务、发展历程;油气藏描述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油气藏描述存在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

第2章,储层沉积相与地层对比,6学时。内容包括:储层沉积相与地层对比的研究意义、沉积相分类、沉积相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流程、地层对比方法。

第3章,油气藏构造特征描述,4学时。内容包括:构造描述概述、构造描述主要研究内容、常见断裂模式、构造描述研究方法、构造描述流程、裂缝成因类型、裂缝孔隙度计算。

第4章,储层描述,8学时。内容包括:储层类型、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孔隙结构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敏感性、储层综合评价。

第5章,流体性质和油气水系统,4学时。内容包括:油藏流体概述、流体界面确定方法、流体性质、油气水压力系统、流动单元特征。

第6章,地球物理解释与预测方法和技术,4学时。内容包括:区域储层描述、储层横向预测、储层参数预测、关键井分析、储层参数解释。

第7章,储量评价及油气藏动态描述,2学时。内容包括:油气藏储量计算方法(重点是静态法和动态法),油气藏动态描述(包括宏观动态描述、微观动态描述)。

第8章,油气藏综合评价,2学时。内容包括:油气藏评价参数、油气藏评价标准及表示方式、油气藏评价步骤、油气藏定量评价方法、油气藏评价实例。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油气藏有关的地层、沉积和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分析方法,初步掌握如何描述油气藏的储集体、储集物性和储集空间中的流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性质和分布状态,以及相应的预测技术。

(二)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

该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能源地质方面(尤其是油气地质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历,并要求教师能够密切跟踪油气藏描述的新进展。同時,本课程强调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此外,油气藏描述处于不断发展中,授课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有一定的自主性,结合油气藏描述最新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在保证讲授基础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个人特长对其他授课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此外,由于国内外学者对油气藏描述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2],因此不同学者对“油气藏描述”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同任课教师对课程内涵的理解差异性,导致对课程内容的选取也会出现一些差异,这些差异都属于课程内容动态调整的范畴。

三、教学方法探索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课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合理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7][8]。“油气藏描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高度综合和应用性强,而且学时短,在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开设的时间较短,教学方法经验积累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灵活把握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与前期其他课程内容进行衔接

由于“油气藏描述”课程开设在大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都已经修完绝大部分专业课程。比如,在已修完的“能源地质学”课程中学习过油气地质的“生储盖运聚保”等方面内容,但是时间较长已经遗忘,因此需要教师讲课时适当予以复习这些内容,以便于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内容。另外,有些内容与前面其他课程内容有重复的,比如第2章储层沉积相的内容,与“沉积学基础”课程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这时需要老师灵活把握,尽量少讲重复的内容。

(二)结合教师自身生产实践经历,穿插讲些相关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油气藏描述”课程作为一门开设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存在较现实的问题是:选课的学生两极分化,一部分是已经确定保送研究生的学生,他们对该课程兴趣度非常高;另外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分未修够毕业要求学分而选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拿学分,对课程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很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学生听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结合任课教师自身的油气藏地质生产科研实践经历,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穿插不同的故事,能有效吸引学生听课,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思维方法培养,减少知识的强行灌输

在非常有限的32学时课程时间内,任课教师往往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应该快节奏地讲授课程内容,达到尽量多讲内容的目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事实上,这门课程内容十分庞大,32学时是无法完整讲授所有知识点的,只能讲授一些主要知识点。油气藏描述是一种油气藏研究的思维模式或者是一套油气藏研究与表征的方法论体系[2],“油气藏描述”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进行油气藏研究的思维方法。因此,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减少知识的强行输灌,留出一些时间来培养学生进行油气藏描述工作的思维方法,尤其学会如何用这些思维方法把课程8个章节独立的内容串联起来,以便提高学生对课程整体把握程度,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改革考核方式

专业课程的常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是平时作业(20%)+期末闭卷考试(80%)。学生平时不认真,考前突击几天认真背几套题目,期末也能考个很高的分数,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是考核学生背概念、背知识点的能力。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本课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强调了过程考核,重视课堂研讨交流,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20%)+课堂研讨(20%)+期末闭卷考试(60%)。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每年授课的学生都在发生变化,不同的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兴趣爱好会有所不同。往年积累的良好的教学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新的学生。因此,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固守往年教学方法一成不变,而需要在课堂上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合理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

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尚存在较多问题,“油气藏描述”课程的开设,能够优化矿业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加强培养油气地质方面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对“油气藏描述”课程进行剖析,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构建,将课程划分为绪论、储层沉积相与地层对比、油气藏构造特征描述、储层描述、流体性质和油气水系统、地球物理解释与预测方法和技术、储量评价及油气藏动态描述、油气藏综合评价共8个章节内容,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科新进展略做调整。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本文总结为5个方面经验:灵活把握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与前期其他课程内容进行衔接;结合教师自身生产实践经历,穿插讲些相关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思维方法培养,减少知识的强行灌输;改革考核方式;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泽容,信荃麟,王伟锋,等. 油藏描述原理与方法[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徐守余. 油藏描述方法原理[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延钧,蔡正旗.石油高校《油藏地质学》课程设置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217-218.

[4] 肖玲,王起琮,魏钦廉.如何提高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学生油藏描述上机实习教学质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495-496.

[5] 刘静,李光云,吴国云.“油藏描述”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教学法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0-162.

[6] 赵彬,王婧慈.测井专业《测井地质与油藏描述》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6(23):122-123.

[7] 刘鹏程.采取多种教学措施提高“油藏数值模拟”课程的教学效果[J].中国地质教育,2009(3):114-116.

[8] 戚志林,黄小亮,雷登生.“油藏数值模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1(2):90-92.

[责任编辑:钟 岚]

推荐访问:油气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矿业 构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