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大豆套作大蒜、毛葱防控大豆蚜研究初探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为了明确大豆套作大蒜、毛葱对大豆蚜是否具有防控效果,通过棋盘式取样法在大豆单作田、大豆套作大蒜田和大豆套作毛葱田对大豆蚜及天敌种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大豆蚜发生始盛期至大蒜和毛葱收获后2周,每7天调查1次。结果表明,大豆套作大蒜和大豆套作毛葱2种耕作方式中,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大豆单作田。说明通过利用作物的不同耕作方式防控大豆蚜是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大豆蚜;套作;天敌

中图分类号:S453.65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966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effect of intercropping of soybean and garlic or Chinese onion on soybean aphid, the author has made a survey in the fields with soybean monocropping, soybean garlic intercropping and soybean Chinese onion intercropping by chessboard-sampling method. The survey date was from full incidence beginning period to harvest time of garlic or Chinese onion later 2 weeks. The survey was made every seven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s of soybean aphid in fields by intercropping of soybean and garlic or Chinese onion were lower than soybean monocropping’s. It is possible to control soybean aphid with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f crops.

Key words: Soybean Aphid; Intercropping; Natural Enemy

0 引言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通过刺吸危害栽培大豆,常引起叶片卷曲、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死亡[1]。2000年以前大豆蚜主要发生在中国、菲律宾、泰国、朝鲜、韩国、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家[2],2000年以后,大豆蚜先后侵入到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同时也正是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农业害虫[3]。在中国主要以东北、河北及内蒙古发生较为严重[4-5]。已有研究者证明作物的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虫害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潘鹏亮等[6]将抗虫能力有差异的水稻品种进行单播和混播,结果表明,混播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褐飞虱的发生密度,同时提高了天敌的种群数量。黄光荣[7]及侯茂林等[8]研究结果表明,蒜—烟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烤烟虫害,烟田间作和覆膜有利于降低烟蚜种群数量,增大烟蚜茧蜂种群数量。张海芝等[9]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毛豆套作可有效降低虫害的发生。夏桂平等[10]对麦豆连作套种油菜田进行大豆虫害调查,结果表明,麦豆连作田套种油菜对大豆蚜虫、食心虫和豆天蛾具有明显的防控效果。邢星等[11]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玉米8:8间作田可以有效防控大豆蚜对大豆的危害。辣椒同其他作物间作可有效降低害虫蛀果率及危害率[12-14]。安昕等[15]研究了甜玉米与蔬菜间作种植对作物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甘蓝以2:4带型间作种植后,小菜蛾虫口密度明显低于其1:4带型及其他种植模式。玉米与辣椒以2:4带型种植后,间作辣椒蚜虫及棉铃虫虫口密度低于辣椒单作田。杨进成[16]研究结果表明,麦类与蚕豆混种或油菜与蚕豆混种能够有效地持续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目前国内没有大豆与大蒜、毛葱套作防控大豆虫害的相关报道。笔者对大豆单作田、大豆与大蒜套作田、大豆与毛葱套作田内大豆蚜及天敌的种群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初步探究大豆同大蒜、毛葱套作是否对大豆蚜具有防控作用,以期为大豆蚜的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大安村,位于佳木斯市西部、松花江下游南岸,是三江平原腹地的中心地带。土壤为黑土,土质肥沃,地力水平一致。

1.2 试验设计

设2个处理,1个对照。处理1:大豆套种大蒜;处理2:大豆套种毛葱;对照:大豆单作。小区面积2 hm2,行长400 m,行宽0.70 m。处理区垄台种植大蒜或毛葱,垄沟种植大豆。待大蒜或毛葱收获后进行趟地,将垄台上的土壤翻趟至垄沟的大豆植株上。对照区大豆单作同常规大豆田。整个生育期不喷施杀虫剂,施肥及田间管理同常规大豆田。

1.3 调查时间及方法

6月19日至大蒜、毛葱收获后2周进行调查。分别在处理区和对照区的田块内按棋盘式取样法取10点,每点10株,每7天进行1次,调查并记录大豆蚜及天敌种类和数量。

1.4 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单作田内大豆蚜及天敌发生情况

由表1可知,大豆单作田内大豆蚜达到峰值的时间为7月24日,百株蚜量为14206头,之后大豆蚜数量逐渐减低。主要天敌为瓢虫和草蛉,瓢虫成虫和幼虫共发现133只,草蛉幼虫及成虫共发现79只。食蚜蝇数量最少,共发现成虫及幼虫27只。瓢虫幼虫和小花蝽达到峰值的时间为7月31日,峰值分别为37只和15只。8月7日达到峰值的天敌种类较多,分别为草蛉幼虫及成虫(31只)、瓢虫成虫(10只),食蚜蝇幼虫及成虫(13只)。

2.2 大豆套作大蒜田内大豆蚜及天敌发生情况

由表1可知,大豆套作大蒜田内大豆蚜达到峰值的时间为7月24日,百株蚜量为9423头,之后大豆蚜数量逐渐减低。主要天敌为瓢虫和草蛉,瓢虫成虫和幼虫共发现85只,草蛉幼虫及成虫共发现56只。食蚜蝇数量最少,共发现成虫及幼虫19只。瓢虫幼虫和蜘蛛达到峰值的时间为7月31日,峰值分别为22只和14只。8月7日达到峰值的天敌种类较多,分别为草蛉幼虫及成虫(21只)、瓢虫成虫(9只)、食蚜蝇幼虫及成虫(10只),小花蝽(13只)。

2.3 大豆套作毛葱田内大豆蚜及天敌发生情况

由表1可知,大豆套作毛葱田内大豆蚜达到峰值的时间为7月24日,百株蚜量为9046头,之后大豆蚜数量逐渐减低。主要天敌为瓢虫和草蛉,瓢虫成虫和幼虫共发现85只,草蛉幼虫及成虫共发现54只。食蚜蝇数量最少,共发现成虫及幼虫27只。瓢虫幼虫达到峰值的时间为7月31日,峰值为25只。8月7日达到峰值的天敌种类较多,分别为草蛉幼虫及成虫(24只)、瓢虫成虫(7只)、蜘蛛(11只)、食蚜蝇幼虫及成虫(9只),小花蝽(11只)。

2种套作方式中,大豆蚜总量均低于大豆单作田,百株蚜量的峰值均未超过10000头。从天敌数量来看,除大豆套作大蒜田内蜘蛛总量比大豆单作田数量多以外,大豆单作田内其他天敌的数量均高于大豆套作大蒜田和大豆套作毛葱田,并且大豆蚜及其他天敌的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大豆蚜达到峰值的时间为7月24日,大部分天敌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滞后于大豆蚜达到峰值的时间7~14天。

3 结论与讨论

大蒜、毛葱套作在大豆田内,在大豆封垄前完成营养生长即可收获,充分利用了光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本研究中大豆单作田内大豆蚜数量明显高于2种套作田内大豆蚜数量,2种套作模式对大豆蚜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说明利用作物的不同耕作方式可以起到防控大豆蚜的作用。该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相同。夏桂平等[10]对麦豆连作田套种油菜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种油菜对大豆蚜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个别年份的控制效果优于喷药2次的田地。邢星等[11]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玉米8[∶]2间作可以有效控制大豆蚜的危害。杨晓贺[17]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早熟马铃薯与大豆间作能有效降低大豆田蚜虫的种群密度。王春雷[18]研究结果表明,麦田畦埂上间作油菜控蚜效果良好。葱蒜类同其他作物间作、混作或轮作,能有效地阻止病原菌的繁殖及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密度,达到防控作物病害的目的[19-21],但对作物虫害起到防控作用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目前,化学杀虫剂的喷施是大豆蚜防控的主要手段,高效广谱性杀虫剂在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的群落平衡。有学者提出,利用大豆蚜的自然天敌对其进行可持续防控,但由于天敌的人工饲养、释放,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定植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因此人工饲养和释放天敌防控大豆蚜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利用作物的不同耕作方式防控大豆蚜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帅.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不同地理种群生态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

[2]吕利华,陈瑞鹿.大豆蚜有翅蚜产生的原因[J].昆虫学报,1993,36(2):144-149.

[3]高红秀.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COⅡ基因克隆及其天敌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

[4]刘惕若,辛惠普,李庆孝.大豆病虫害[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1-248.

[5]陈其瑚,俞子炎.蚜虫及其防治[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8:1-368.

[6]潘鹏亮,秦玉川,赵晴,等.水稻品种混播对害虫和天敌发生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2):212-219.

[7]黄光荣.不同轮作方式对烤烟病虫害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5):40-42.

[8]侯茂林,王福莲,万方浩.栽培措施对烟田前期烟蚜和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4,41(6):563-565.

[9]张海芝,马威,王桂英,等.棉花毛豆套作效益及栽培技术研究[J].作物杂志,2003(3):33-34.

[10]夏桂平,沈左锐.麦豆连作田套种油菜对大豆害虫及其天敌的生态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1997,25(1):17-21.

[11]邢星,赵彤华.不同栽培形式大豆田蚜虫种群动态[J].辽宁农业科学,2009(3):66.

[12]郭振升,崔保伟.3种间作套种模式对朝天椒田间生态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3):4825-4827.

[13]祖艳群,胡文友,吴伯志,等.不同间作模式对辣椒养分利用、主要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4):412-416.

[14]字淑慧,王丽,钟禄,等.不同间作模式对丘比辣椒病虫害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6):733-739.

[15]安昕,代平,吴伯志,等.甜玉米间作蔬菜对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4):449-453.

[16]杨进成,杨庆华,王树明,等.小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试验研究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18(2):120-124.

[17]杨晓贺.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防治大豆蚜虫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0):55-56.

[18]王春雷.麦田间作油菜保护天敌控制麦蚜技术与应用[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0(11):17.

[19]闪晋西.作物巧栽种病虫危害轻[J].当代蔬菜,2004(11):27.

[20]李凤英,郑士梅.蔬菜混植是促进互利作用和防虫防病的基本措施[J].吉林蔬菜,1995(5):10-11.

[21]邢春虹,滕雪梅,刘景春.作物病虫害的生态防治[J].北京农业,2004(7):38.

推荐访问:大豆 初探 大蒜 防控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