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玉米2代粘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上存在的问题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 阐述了粘虫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指出了在粘虫防治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粘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2代粘虫;发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问题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58-01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地处松辽平原的腹地,玉米是这里的主要栽培作物,素有世界第2条黄金玉米带之美称。因此,玉米的栽培技术水平和玉米单产多年来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也可以说玉米是梨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里百姓的经济收入和翌年的生产生活。虽然2012年梨树县雨水调和,粮食产量也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却暴发了玉米2代粘虫。虽然大部分农民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使害虫得以控制,但仍有些农民因发现晚,只能眼看着大面积的玉米叶片被粘虫吃光,面对秋后玉米产量将严重减产的问题束手无策。个别农民还因防治粘虫喷药时忽视自身防护措施而中毒。2代粘虫的大发生和因此造成的减产损失引发广大推广工作者的深思。为此,笔者将玉米2代粘虫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及其防治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发生特点

玉米粘虫俗名五花虫、五色虫、夜盗虫、剃枝虫等,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粘虫属于全变态昆虫,有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期。危害农作物粮食产量的是粘虫的幼虫时期,是一种暴食性害虫,被列为农业发展纲要中限期消灭的十一大害虫之一,能吃光作物叶片,咬断作物的穗,造成严重减产。据调查,幼虫共6龄,1~2龄多隐藏在作物新叶或叶鞘中取食危害,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后多晚间取食,5~6龄为暴食阶段,夜晚蹲在玉米田内可以听到粘虫咬食玉米的叶片声音,不仅可以蚕食叶片甚至啃食穗轴,食量占全虫期的90%左右,同时抗药能力要比2~3龄增强约10倍。因此,在低龄阶段即3龄前防治效果最好,因为此时粘虫的抗药性最弱。在防治上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以提高防效,将其消灭。

2 发生规律

梨树县位于北纬42°49′~43°46′,因此年可发生粘虫2代。粘虫在位于北纬32°~34°以南越冬,每年春季粘虫主要随大气环流作季节性的往返迁飞,每年春季由南向北,夏秋季再由北向南迁飞。因此每年春季梨树地区首先出现大量成虫,都是由南方飞迁而来。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由南向北迁入梨树。成虫昼伏夜出取食交尾,对农作物无为害;对糖、醋、酒混合液趋性尤强[1-2]。不同世代的产卵量有很大的差异,春季越冬代产卵量较多,每头雌蛾一生能产卵1 000~2 000粒。卵喜产在干枯的叶片尖端或秸秆叶鞘和死分蘖的叶缝中,利用这一习性,可用小谷草把诱集产卵进行预测预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幼虫盛发期,以第1代幼虫发生数量最多,在为害玉米的同时还能为害小麦、谷子、高粱、水稻等农作物;2代粘虫和3代粘虫混合发生在7月旬至中8月上旬为害。2~3代粘虫发生的虫源除了大量外来成虫外,也有小部分是当地继续繁殖的成虫。因此,北方地区春季粘虫发生的轻重,与南方上代的发生情况有关,而2代粘虫发生的轻重则与北方上代发生的情况有关。同时还与当地的气候因素、食料因素、栽培制度与田间管理、天敌等因素有关[3]。

3 防治上存在的问题

粘虫是国家重点防治的十一大害虫之一,虽然其防治技术在全国已经推广多年,但农民在玉米生产中还是受到粘虫的为害[4]。

3.1 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

多年来,粘虫在梨树地区都是发生1代,因此给农民造成了错觉,认为只要注意防好1代粘虫即可,根本没有考虑到2代粘虫的发生。还有的人认为虫子小食量也小,根本没有想到这些2代粘虫竟然能将宽大的叶片全部吃光。还有的农民认为玉米雌穗已经授粉结束,已进入乳熟期,对产量没有多大影响;但是进入秋季,被粘虫吃光叶片地块的玉米就开始萎蔫,收获时玉米穗上的籽粒非常薄瘦,百粒重低,仍可导致单位面积减产10%以上。

3.2 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淡薄

为了提高全体农民的农业技术素质,实现科技富民,国家投以重资在全国开展农民阳光培训工程;但是农民参加阳光培训却不是为了学习农业技术知识,而是为了赚钱。虽然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每年都在春冬2季利用农闲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科技送下乡活动,但前来听讲的农民收效甚微。当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问题时,仍不知所措,一旦遇到重创后方知知识的重要性。

3.3 暴露出农业生产的脆弱性

截至目前,农作物的生长后期病虫害防治还依然用人力身背手动喷雾,不仅闷热艰苦,而且由于长时间作业在不通风的大田内,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施药农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

4 参考文献

[1] 李琼,杨世武,张国安.黔西北玉米粘虫发生规律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J].广西农学报,2008,23(4):23-25.

[2] 李汉杰,王云飞.玉米粘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J].河北农业,2012(9):30-31.

[3] 吴成久,吴丽丽,李海侠. 玉米粘虫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21.

[4] 闫子勇,肖札君.玉米粘虫的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1):23.

推荐访问:粘虫 玉米 防治 规律 发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