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增权: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困境家庭儿童的个体、家庭、朋辈、社区以及社会这五个方面的支持网络断裂问题日益突出。应以增权理论为视角,在个体层面,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和小组工作方法,激励他们增强自身的价值;在人际关系层面,通过社会工作方法,修复在家庭和朋辈之间的完整的人际关系网络;在社会宏观层面,运用社会行动技巧和社区工作方法,合理地为他们争取权力和权利,构建一个以个体、家庭、朋辈、社区以及社会网络为多中心的五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 困境家庭儿童;增权;社会支持网络;建构

一、问题的提出

困境家庭儿童是指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家庭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贫困家庭中的儿童[1]。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困境家庭儿童普遍存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这些群体由于其父母自身或家庭原因而导致无法尽到监护责任的,使得儿童长期处于监护不力的状态,导致了困境家庭儿童的个体、家庭、朋辈、社区以及社会这五个方面的支持网络出现了严重的断裂,阻碍了儿童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困境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断裂问题,正确引导困境家庭儿童走出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

1、个体支持网络的断裂

个体支持网络主要是指个体的人格因素,包括自尊程度、社会性对发展个体社会支持的影响[2]。困境家庭儿童的父母大部分难以尽到监护责任,多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由于是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的原因,多数监护人由于年龄、体力或者自身的精力,对困境家庭儿童的心理教育往往力不从心,仅限于生活照料,甚至完全不懂社会关系对困境家庭儿童的影响,导致儿童与社会脱节,社会性较低。同时,长期的重养轻教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的监护不力,使得困境家庭儿童更为重要的心理需求、性格培养和各种教育发展反而被监护人忽视,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失去信心,使得儿童自身自尊程度急剧降低,这就使得个体支持系统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

2、家庭支持网络的断裂

困境家庭儿童由于种种原因,与父母长期的分离,缺乏父母必要的照顾和关爱,使他们性格倾向于变得内向,悲观,导致家庭的社会化功能逐渐弱化,逐渐感到紧张、焦急和顾虑,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和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困境家庭儿童在隔代教养以及其他监护不力的情况下,与监护人存在“代沟”,监护人无法给其提供榜样作用,使得困境家庭儿童的道德感和内心容易形成冲突,使他们极容易养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等偏激性格,影响了他们健康完整人格的培养。家庭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困境家庭儿童家庭支持系统的断裂,而家庭支持系统的断裂又直接影响到学校、同辈群体及社区社会的社会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3、朋辈关系网络的断裂

一方面,父母监护缺位,临时监护人监管不力,学校老师也力不从心。在这种完全放任的环境中,困境家庭儿童容易产生消极的价值观,在道德行为、思想品德等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使儿童经常处于“无人管”状态,容易结交不良的同伴群体,导致愈来愈多问题行为的出现。这种朋辈群体在行为和态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群体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亚文化,甚至反文化,严重影响着困境家庭儿童的学习、生活及社会交往,其导致的行为失范现象长时期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另一方面,由于困境家庭儿童消极的自我评价,使得其缺乏必要的交际能力以及与其他朋辈群体交往的信心,逐渐封闭自我,形成了狭小的交际圈,长期的封闭阻碍了困境家庭儿童身心健康,不利于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健康发展。

4、社区支持网络的断裂

目前我国社区的发展还处于到一个不成熟的阶段,社区中居民的主动参与性与互助互济性也远远不够,受过专业化训练的社区工作者屈指可数,加之受制于诸多其他因素,社区工作在调动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用专业化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和应用。社区对于困境家庭儿童的照顾仅仅停留在物质支持的表面,不能提供给他们更深层次的帮助和支持。同时,社区的居民也缺乏对困境家庭儿童的关怀和爱护,甚至对于一些父母正在服役或者强制戒毒的儿童采取歧视和漠视的态度,并教育自己的子女远离这些困境家庭儿童。社区支持网络的断裂导致困境家庭儿童内心自卑感的强化,甚至滋生了其反社会心理。

5、社会支持网络的断裂

困境家庭儿童处在不利情势下成长,不仅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所带来的亲情缺失、朋辈群体的亚文化以及社区的浅层次关怀而导致一定的心理、 教育、 健康、 安全的问题, 更在于种种不利社会结构的交织和可利用资源的匮乏。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有关保障困难家庭的法律,但是涉及到困境家庭儿童的法律还是相当匮乏,而且社会对于困境家庭儿童的社会关注度也较低。因此,困境家庭儿童在社会关爱和政策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利因素,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由此而导致困境家庭儿童容易形成消极极端的价值观,对社会失去信心,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以上五个方面的支持网络的断裂,形成了一个由个体、家庭、朋辈、社区以及社会组成的恶性循环系统,系统内相互影响,相互产生消极的作用。困境家庭儿童不仅缺乏正常生活的必要保障,生理健康成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心理的重度创伤,存在行为偏差,并逐漸形成极端性格。基于此,本文以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增权理论为视角,探索研究了社会工作者介入困境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的途径,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围绕困境家庭儿童以其主观体验、家庭、朋辈、社区以及社会为中心的五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三、增权视角下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尝试

1、增权社会工作理论的引入

所谓增权,即“增加权力”。是在现有框架范围内,针对社会中的失权群体, 社会工作者运用工作技巧来扩展其能力和资源,以加强案主对影响个人利益所属系统的影响力,同时,工作者致力于改变案主对权力的认知,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案主的消极权能感[3]。增权概念是一个全面的视野,涵盖过程与结果,包括个人、人际之间与社会宏观层面。困境家庭儿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普遍存在着社会性无权,由于各个支持系统的断裂,困境家庭儿童多半被社会环境所排斥。

社会工作增权理论为介人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探索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过程中,增权的内涵一方面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困境家庭儿童排除各类主客观的不利因素来感受个体本身拥有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来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并且尽可能地在集体的参与中来建构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工作者要在社会层面上吸引社会成员关注困境家庭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断裂的现状,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制度以及政策上做出更有利于解决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断裂问题的相关措施。

2、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

(1)增强个体主观价值感,提升建构支持网络的内在能力。基于增权理论,助人的首个要点是承认每个人所具有的优势和能力,而不是其缺陷、不足和缺点。在建构困境家庭儿童的主观感受支持网络时,应注重遵循增权理论的思想,利用优势视角观点来引导困境家庭儿童发现自己的心理和生理优势、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能力,通过其他方式来重新建构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在增权视角下,良好的服务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和互为伙伴的关系,亦是一种与他人合作的权力,而非工作者凌驾于服务对象之上的權力。第二,引导困境家庭儿童重新评价自己。增权视角在实践中相信所有人都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主题突出的小组活动,努力创造困境家庭儿童被肯定的社会场境,以此促进自我去融入社区和社会。第三,强调困境家庭儿童的平等民主和参与精神,注重发挥每一位儿童的现实价值和潜在能力。社会工作者借助小组活动的设计,引导儿童思考自己如何利用身边有利的环境资源,并在小组中创造模拟场境让其进行尝试操作,让他们发现自己身边的资源以及运用资源的能力,树立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效能感。

(2)扩大人际关系交往,修复家庭和朋辈之间的关系网络。增权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对于个体增权的重要性,并注重对个体及周围重要他人的同时关注。通过引导困境家庭儿童通过与家庭或朋辈之间的互动,使其在真实的人际交往环境中肯定自我,也使周围他人认识到他们,改变对他们的负面评价,逐渐建立起相互平等、彼此尊重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之前,要对困境家庭儿童的周围环境作全面的评估,从家庭内和家庭外两个角度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首先,家庭内,以家访和家庭作业的方式开启困境家庭儿童周围重要他人的增权行动。社会工作者以家庭访问的形式亲身体验和了解困境家庭儿童的生活环境,利用个案式的跟进,引导困境家庭儿童的监护人学会利用目前身边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给予儿童更多的内心需要的关注。家庭作业方面,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困境家庭儿童用给服役的父母写信、定期与父母交流等方式使父母明白自己现在的状况,提升困境家庭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的能力和信心。其次,家庭外主要针对同辈群体和学校、社区以及居民。对于学校老师和社区以及居民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区工作中的社区组织、社区教育以及社会行动等方式,在学校或者社区内开展关爱困境家庭儿童的宣传以及募捐活动,引导他们意识到困境家庭儿童群体的特殊性,理解其失范的行为,学会与困境家庭儿童交流,并为困境家庭儿童谋求物资方面的帮助,更多地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和社区环境。

(3)注重社会参与,创造建构社会支持网络的良好社会与制度环境。增权的模式是以改变服务对象的“个人自主性”与“社会改革”为最终目的[4]。所以,在增权视角下,对政策与实践的融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倡导可以为弱势群体争取资源和转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看法。因此,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相关制度的倡导是增权社会工作实践对于社会结构性的实践,也是实践由个体向集体转化的重要一环。

社会工作者在此层面上的实践中充分地扮演宣传者、资源联接者和倡导人的角色来实现对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宣传与倡导。宣传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地区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媒体的力量,对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现状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引起社会对困境家庭儿童的关注,让社会和政府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个弱势群体的看法和声音,为困境家庭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时也有助于吸引社会上众多的基金会、慈善团体、福利机构等非政府组织为他们提供物资帮助和外在支持。倡导方面,社会工作者认为在增权理论框架下,针对困境家庭儿童的福利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方向来说,不仅仅在困境家庭儿童本身外在困境上来制定相关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实现以其个人长期发展为导向的政策,其政策宗旨是提高个体的发展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以上以困境家庭儿童的个体、家庭、朋辈、社区以及社会这五个社会支持网络为着手点,以个体、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参与这三个层面的增权途径为理论沟通,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涵盖了困境家庭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各个层面彼此紧密相连,使得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进入了崭新境界,实现理念与实践的专业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的结合,最终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发展。

【注 释】

[1] 张维.困境家庭儿童须给予福利保障[N].法制网,2013.7.12(3).

[2] 孔炜莉.社会网络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J].社会科学,2009(3)79.

[3] 袁荣珊.增权理论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政治思想基础[J].法制与社会,2008(6)234.

[4] 宋丽玉.增强权能量表之发展与验证[J].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刊,2006(2)123-194.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艾德森.赋权、参与和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2).

[2] 洪小良.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支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

[3] 罗家德.社会网络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

[4] 李铣.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5).

[5] 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5(5).

[6] 姚进忠、巨东红.立体赋权: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J].当代青年研究,2012(12).

推荐访问:社会支持 建构 困境 儿童 家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