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PPT汇报 >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探索我省新农村建设模式

作者:jkyxc 浏览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要着力抓好三项任务”中的重要一项,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锦州提出要探索出一条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牵涉全局、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是一项重要的政策。目前锦州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农民增收难、农村的基础建设不完善、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一些建议来推进锦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快工业化建设,为新农村“生产发展”打下基础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工业建设。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工带农,工农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与发展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工业锦州未来5年的发展。“工业立市”、“以港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使锦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持续加快,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解决开发区用地难问题,近两年锦州市勇于解放思想,利用废弃盐田进行工业用地改造,建起了西海国际工业园,3至4年将其建成一个大型的临港国际工业园区。今年西海工业园又被列入省“五点一线”战略中开发锦州湾的重要一点,使锦州市有空间继续扩展临港工业区。锦州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及产业优势,将做强做大石化、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三个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两个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机械装备制造、电力、医药、纺织等传统产业,尤其是把石化、汽车、光伏等具有产业领先优势的行业作为重点加速发展,使之尽快成长为行业“领头羊”、“排头兵”,带动相关产业。锦州把发展工业产业集聚作为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都市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代表城区产业特色的新型都市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带成为城区新增长点,聚集区态势良好。全市城区去年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9个,总投资339.85亿元。凌河工业园、锦北工业园、汤河子产业区、南站地区“U”形高新产业园区、西海工业区和龙栖湾光伏石化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全面展开,工业产业带建设已成为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锦州城原本受南山之隔,一直蜗居内陆,不温不火地发展着。渤海大道的开通让海风吹进古老的锦州城,再加上如今滨海大道和龙栖湾大道的开通,铺就了未来锦州的“铁三角”,老城区与一港四区五大板块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要素紧密相联。滨海新锦州框架凸显,城区的新拓展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空间,还盘活了原本沉寂的土地等资源,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锦州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南扩发展战略。科学调整城区布局,大力拓展城区经济发展空间,以加快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为突破口,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构筑城区经济发展新格局。高标准、高水平、前瞻性地做好城市整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优势明显、错位发展”的要求,明确各城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确保城区建设发展水平走在国内同类城市的前列。加快新城、新区建设步伐,加快要素聚集、产业聚集、人口聚集,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是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和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两大国际权威组织合作批准的国际盛会,是首个将海洋与绿色环保结合起来的世界园林博览会,凸显“城市与海”的主题。举办这样一届独具特色的海上世园会,将使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向辽宁、向锦州聚集,扩大锦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加速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促进锦州经济社会进一步加快发展。

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新农村“生活宽裕”打下基础

今后,锦州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业升级,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到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年均增长10%。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农村经济比重提高到70%以上。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基础上,锦州市实施粮食优质产业工程,强化“六个百万工程”提质升级,实现由普通型向无公害和绿色农业转变,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其中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比重分别达到10%和40%。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同时注重提高养殖业整体水平,高标准做好农村养殖业发展规划,促进养殖方式由庭院式饲养向小区式饲养转变,到2015年养殖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推广优质苹果品种,努力建设全国的蔬菜、水果、肉蛋、花生和水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并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完善农产品销售体系。

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上,除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型、矿产资源深加工型企业,结合工业园区开发促进县城和中心镇发展外,锦州市还将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经营模式升级,到2015年实现农业产业化面积400万亩,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0户,重点扶持30个以粮油、畜牧、水产、水果、蔬菜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直接带动种植、养殖专业户达到70%。同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重点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引进、研究开发,建成省、市、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分别为5个、10个和20个。

锦州市将加强农业设施和生态建设,发展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搞好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易涝耕地治理,增强拦蓄地表水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旱、防涝标准,增强农业抗灾防灾综合能力。到2015年有效灌溉面积350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万亩,解决50万人饮水问题。在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方面,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防沙治沙及退耕还林等工程。大力实施“兴机惠农”战略,到2015年基本达到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水平。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三、加快文化产业、社会风尚建设,为新农村“乡风文明”打下基础

锦州市将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建设,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搞好农民职业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5年覆盖全市农村人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两通三改”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工程并全面实现行政村通黑色路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实施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程,发展沼气用户2.5万户,入户普及率达到30%。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和垃圾收集与处理工程,力争使50%以上的农户能使用上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使50%以上的村庄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镇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

做到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屯道路绿化美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庭院硬化,有科技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卫生计生室、消防队伍及设施、休闲健身场所、便民超市、清洁能源设施,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改变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农民有学习的地方、有看病的地方、有娱乐的地方、有买放心食品的地方、有托管孩子的地方、有洗澡的地方,无论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能接近或达到城里人的标准。

在继承发扬良好民风的基础上,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标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四、加快民主法制建设,为新农村“管理民主”打下基础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从而达到依法管理,自我管理,高度透明。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倡导管理民主。各部门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目前锦州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正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具备着优越的发展基础,正处于全新的发展空间,未来即将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各级领导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312.6万锦州人民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勇前进,因地制宜,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锦州振兴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因地制宜 新农村 我省 积极探索 原则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