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请示汇报 >

大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面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作者:jkyxc 浏览数:

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是工业化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普遍走的是重开发轻转型的路子,其中由于错失转型时机而导致矿竭城衰的例子并不鲜见。近年来,乌海市作为依托煤炭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坚持以“经济转型、城市转型、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动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约束,努力提高本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合理统筹利用周边优势资源,延伸升级传统产业,坚定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城市转型,逐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一、科学谋划,主动转型,将转型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

资源型城市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忧患意识,既要立足当前需要,更要着眼长远发展,科学谋划、统筹研究,及早制定转型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为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把握机遇,做到早转型早发展,避免踏入资源耗尽、矿竭城衰的危险境地。

乌海市是国家认定的31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因煤而建,因煤而兴。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产煤近7亿吨,动用储量约14亿吨(约占总储量的50%,一般认为矿业城市累计采出储量占可采储量的70%以上为老年期),发电750多亿千瓦时,向国家上缴税费200多亿元,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针对日趋衰减的煤炭资源优势,近年来,乌海市把转型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立足地区实际,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聘请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专家先行规划,制定了《乌海市工业经济转型规划》《乌海市“十二五”工业经济规划纲要》《乌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及重点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原则、路径选择、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以产业转型为抓手,加快推进“两个转型、一个中心”建设,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以来,乌海坚持“关小上大、扶优汰劣”,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集中投资大项目,培育扶持规模企业,产业延伸、升级、多元化步伐明显加快。煤焦化、氯碱化工两大国家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及其延伸升级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组装、生物制药、高档陶瓷、太阳能、光伏等非煤、非本地资源接续替代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十二五”时期,全市产业转型将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煤化工、氯碱化工基地”,以“优势企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集群化、主要产品高端化”为目标,着力提高非煤产业、非资源产业、非本地资源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品链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经济内生活力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资源约束明显减缓,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延伸产业链条

乌海市煤炭保有储量近30亿吨,且多为优质焦煤,发展煤化工产业优势突出。经过多年发展,煤焦化、氯碱化工生产加工基地规模优势明显,正在建和已建成的百万吨焦化项目达18个,焦炭已形成1600万吨的生产能力,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环保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到“十二五”期末,焦炭产能达到2000万吨。依托煤炭优势发展起来的电力、化工、建材、特色冶炼等延伸配套行业,已形成产业优势。目前,全市电力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到2015年,发电装机总量将达700万千瓦。此外,乌海市独特的地理区位交通和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都是产业延伸升级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乌海市必须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采环节要坚决避免“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近年来,乌海着力推进地方煤矿资源整合,持续加大地方煤矿技术改造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矿业秩序显著好转,开采水平大幅提高,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今后将继续鼓励开采企业利用先进的开采、选矿技术和工艺,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并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宝贵资源,确保从源头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二是加工环节要坚持循环发展,科学设计产业产品链条。煤化工方面,围绕煤炭资源深加工,重点发展煤—焦—化工、煤—焦—钢铁、煤—电—非金属冶炼、煤—电—建材联合生产;氯碱化工方面,延伸煤,石灰石—电石—PVC,双氨胶,液氯产业链;硅化工方面,以工业硅为原料,以有机硅单体为重点,发展硅胶、多晶硅等,形成具有循环链条的硅系列产品的产业集群。煤化工、氯碱化工和硅化工通过产品实现链接,进一步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循环。在工业经济实现循环发展的同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把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方面整合起来,形成一套系统战略,以此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布局,让资源在循环中实现减重增值,最终实现企业—园区—社会循环经济型生态绿洲城市的建设目标。

三是转化环节要拉长加粗产业链条,提高资源附加值。拉长加粗“煤—焦—煤焦泊—煤化工产品”产业链:做强做大煤焦化企业,鼓励焦化企业向煤化工深加工发展,促进焦化产业升级,尽快建设完善化工产品回收装置,强化煤焦油深度加工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发展精细化工。拉长加粗“煤—电—电石—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深加工产品”产业链:重点依托君正集团、乌海化工、内蒙宜化、东方希望等大型骨干氯碱化工企业,发展聚氯乙烯、纳米碳管等产品,围绕PVC、烧碱两大中心产品,构建氯碱深加工产品链,结合临近陕西榆林盐卤水、本地焦炭和石灰石等资源,加快发展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氯碱深加工产品。拉长加粗“煤—电—特色冶金产品”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包钢万腾节能技改项目,进一步完善钢铁生产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发展以优质钢材为主、专业化生产的产品结构体系。做大做强硅、铁产业,大力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硅等深加工产品。延伸发展“煤炭—洗选—煤矸石、煤泥—电力和蒸汽—煤化工”“煤系高岭土(煤矸石)—陶瓷或填料”“煤炭—煤层气—电”等多条产业链。

三、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培育新的产业支撑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又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新的产业支撑,推动资源型城市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要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以来,乌海市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优质产业转移,积极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作为接续替代产业,开工建设了陕汽重卡、庞大专用车改装、神东集团乌海维修中心和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等一批大项目,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工业产品由焦炭、电石、PVC等初级产品向煤焦油、炭黑、PVC管材型材、LED节能灯具、高档建材、精细化工等多元深加工产品延伸。“十二五”期间,乌海市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轻工业以及葡萄产品加工业。其中,硅化工方面,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以及制造光伏产品所需的硅橡胶、硅树脂、硅炕、硅油等产品。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重点承接重型卡车及配套生产的装备制造项目和各类专用机械设备及配套产业项目。新材料产业方面,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高岭土填料、粉煤灰煤矸石制砖、浮法平板玻璃等项目。新能源产业方面,发展太阳能光伏、风光互补发电、抽水蓄能发电站等项目,重点发展抽水蓄能、黄河水利枢纽水电、中德环保公司垃圾发电等项目。轻工业方面,重点培育葡萄酒产业,扶持以汉森、吉奥尼、西口风等为代表的葡萄生产加工企业,发展葡萄籽油深加工高科技项目,通过引进嫁接做强做大轻工业和葡萄产品加工产业。

二是要大力发展为转型提供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物流业:近年来,乌海市结合转型发展,制定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整合、改造和提升物流资源,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地位正在形成。今后,乌海市将发挥“小三角”地区独特的区位、产业、资源和交通优势,通过建设国家级的焦炭、PVC两大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加快打造辐射陕、甘、宁等省市的跨区域生产性物流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以发展中介服务、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为方向,构建与各行业相融互促的商务服务业体系和融资服务多元、金融生态良好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及“小三角”同城化的金融信用网络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发展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契机,以精品景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黄河库区、黄河湿地等景点为重点,充分发掘整合乌海市及周边旅游优势资源,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产品,尽快推出具有乌海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步打造西部旅游胜地。大力发展书法产业:乌海市2008年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全市共有中国书协会员23人、自治区书协会员120人,常年坚持习练书法的爱好者近万人。乌海发展书法文化产业,打造“书法之城”品牌的基础得天独厚。为此,乌海市大力发展以文房四宝为重点的书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书法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书法城的社会影响力。“十二五”时期,乌海市将推进书法城建设,不断提高书画艺术创作质量,培养壮大书画创作队伍,扩大书画作品和书画人才在区内外的影响力。在普及书法教育,建立研究机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书法主体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书法文化标志性建筑,构建具有书法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体系,提升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体系,逐步向文化城市转变。

四、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实现城市扩容提质

城市与产业相辅相成,只强调产业转型,不提升改造城市,转型发展就没有载体和平台,必须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切实加强城市的扩容提质和改造升级。

一是进一步明确资源型城市发展定位。资源型城市依矿立市、因矿而兴,城市职能基本上是为工矿企业服务,对矿区和企业依附关系明显,自身造血能力差,城市功能不完善。因此,城市功能定位不恰当、不准确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资源型城市必须要在产业转型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切实增强城市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乌海市把城市扩容提质与塑造城市特色结合起来,推进城市由工矿服务区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由工业城市向文化旅游城市转变、由环境脆弱城市向滨水宜居城市转变。

二是全面调整优化资源型城市空间布局。乌海市以落实内蒙古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发展规划为契机,大力实施“三进一靠”战略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引导城市、产业和人口实现集中集聚发展。大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扩容提质,全面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国家重点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建成后将形成118平方公里的水面,对于改善地区环境、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坚持“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工作思路,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对于进城的农民,在低保、医保、养老保险、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把握机遇,统筹兼顾,加快三次产业相融互促步伐,多渠道增加农区居民收入,从而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和整体推进。“十二五”时期,将以环山环湖发展区为核心,加快人口向环山环湖区聚集,依托水利枢纽库区和书法城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宜居城市。

三是不断改善环境完善资源型城市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市立体交通通达能力,建成连接“小三角”地区的快速通道,实现了客货通道分流运行。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住房、就业、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启动实施了惠及5.1万户、15.1万人的矿区人口搬迁,目前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已全面完成,沉陷区居民全部搬入城区新居,其它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在顺利推进。“十二五”时期,要实施“创业就业、收入倍增、社会保障、住房安居、人口素质、人才强市、法治文明、公共安全”八大民生工程,努力建设和谐文明城市。

推荐访问:全面推进 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 城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