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浅析教师培训低效的成因

作者:jkyxc 浏览数:

教师培训自从1999年教育部正式下文实施以来,究竟效果如何呢?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论述了这一问题,“培训的实效性不强——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收获与预期差距大,继续教育的效率低、效果比较差”①。“一项国际调查表明,较高比例的教师认为他们在职培训的大部分时间是‘令人失望的’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教师培训效能低下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国际上也普遍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恶果呢?就让我们来揭开教师培训的这一层面纱!

一、教师培训是一种“目中无人”的培训

教师培训是一种有培训者和参训教师所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培训者虽然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参训教师作为一个成人,甚至很多是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熟练教师,他们的积极参与在其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事实上,在教师培训中,培训机构和培训者从来都是把参训教师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儿童,甚至是一个被动的客体来对待的。

教师培训中具体的“目中无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培训的组织管理上

教师培训在培训的时间安排、地点安排以及其他一系列组织和管理上,从来都是以自己方便与否为主要依据的,而很少甚至是从来不考虑参训教师具体感受的。众所周知,现在很多的教师培训都安排在寒暑假以及双休日,可是参训教师并不一定在培训机构安排的时间里刚好有空。许多教师在这些节假日里可能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孩子,批改作业,提前备课等等。可是在培训机构的安排上,他们是不会考虑到这些的,既然安排了,参训教师就必须要来。

2.在培训的教育教学上

教师培训在培训的课程选择、教学方法、培训模式等一系列的选择上,培训者一直是占据着支配地位,参训教师总是随着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的安排而亦步亦趋着。这种状况尤其表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培训者在讲台上随着自己的兴趣而高谈阔论,根本不理睬参训教师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甚至把参训教师说得昏昏欲睡。

二、教师进修学校的垄断地位

1. 有关法规政策决定了培训机构的垄断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各级政府法律法规中的定位就是进行教师培训的专门机构,当前有关政府法律文件中对其的定位是这样的: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8条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由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以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主要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职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减轻中小学教师工学矛盾和经济负担,教师参加集中面授原则上不出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由各地教师进修学校或有关师范院校实施。——《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从以上国家政策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定位可以看出,基本上决定了教师进修学校在当地县区的培训垄断地位。

2. 当地教育部门的推波助澜

教师培训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素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一项巨大的经济效益。谁只要拥有了教师培训的举办权,谁就等于拥有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国家在许多文件政策种也规定了高等院校可以参与教师培训,但在实际的执行当中,教师培训往往还是由教师进修学校独揽。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构建以高水平大学为先导和核心,师范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为服务支撑,中小学校为基础,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P100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家在制定教师培训的政策文件中也非常鼓励高等院校尤其是高师院校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可是为什么到了地方,教师培训基本上被教师进修学校垄断了呢?

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的约束,“高师院校的参与程度及其性质同其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有关,其原有教师教育的机构也是其职后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由于我国是独立的教师培养体制,高师院校也就承担了大量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但在管理体制上,师范类高校主要从事职前教师教育,而职后教师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属于成人教育范畴,它受制于地方教育行政机关。高师院校只能是被考虑的对象,并不是必然的选择。从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将高师院校作为其重要的教育机构,同其他教师进修学校一起共同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任。有些地方之所以会放弃对高师院校的选择,是因为各授课学校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享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则通过与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交情’争取教育权。”

3. 客观的条件也决定了培训机构的垄断

众所周知,在一个县区一般只有一所教师培训机构,既然只有一所,那么教师培训的任务就自然的落在了这唯一的教师进修学校身上。

三、培训经费投入的匮乏

教育经费一直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前几年的教育经费分别占GDP的百分比的情况如下:1999年达到2.79%,2002年达到3.32%,但2003年又降至3.28%。2004年更降至2.79%。刚刚公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指出,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为8418.84亿元,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83084.80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82%,相比较于2004年,教育经费虽略有回升,但离规定的4%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如果再将之比较于国际,那么这个标准更要大大的不值一提了,“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达到了4.1%。”

“目前中央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经费拨付给地方,……基本上是将继续教育成本经费转移到教师个人。”

1. 政府、领导的不重视或欠重视

温家宝总理说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如果说把经济看作是今天的话,那么科技就是明天,教育就是后天。国家的未来从根本上还是靠科技和教育。江苏的教育应该说在全国是比较发达的,是走在前列的。一个有远见的领导者应该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但是一些政府领导却认为教育既然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而是后天,那么,教育投入的多与少,教育办得好与差,就影响不到今天的GDP,就与我今天的政绩无关。既然如此,后天的事就留给后任去办吧。我的当务之急,还是多上项目,快搞开发,把GDP搞上去。

2. 教育法律法规的缺失

当前在中国教育法律体系中,除了最基本的几部法律《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还从来没有哪一部专门的法律对教师培训的经费加以确定,甚至连某部教育法律中的某个条款都没有。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师培训方面的缺失必然导致了教师培训在经费方面的严重缺乏。

3. 教育法律法规执行力的软弱

当前虽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障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但毕竟还有一些规定或条例对教师培训的经费加以了规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管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培训。部分财政困难的地区要积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分担继续教育成本的机制。2、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小学校应在业务经费和办学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和监督。其中直接用于教师进修院校办学的经费,由主管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安排。——《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这些规定或办法的确对教师培训经费作出了比较细的规定,可是事实上呢?没有哪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可以得到规定或办法所明确规定的培训经费,这是为何呢?原因不得不从教育法律法规执行力上来寻求答案,正是教育法律法规执行力的软弱才导致了培训经费有令不从、执法不严的地步!

四、培训者自身的素质低下

作为培训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培训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培训机构中的培训者基本上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层次不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呢?

1.客观的原因

① 学校的性质及垄断地位

教师进修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它更多的时候像是机关,没有全日制的学生,教师课时较少,也没有研究的氛围,教师很少在这大量的空闲时间去钻研业务,更多的则是在社会上进行各种应酬和处理各种关系。

此外,学校的垄断地位也造就了培训者的不思进取,一个地方必须要保留一所进修学校,作为当地唯一的教师进修学校是不会取消的。另外,进修学校与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进修学校是教育局的执行机构,是在履行教育局的一些功能,所以有人称进修学校是教育局的“后花园”和“聚宝盆”。

② 学校的氛围

教师进修学校中教职工比例严重失衡,有的学校中教师数量都比不上教辅和后勤的人数,进修学校没有常规的教学管理,只有一些短期的培训,而且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价也没有一定的标准,上好上坏一个样,在这种氛围之下,自然导致了培训者的素质低下。

2.主观原因

虽说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与条件影响了培训者的素质,但究其根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自身。进修学校中的教师自身有一种优越感,因为他们是教师的教师,觉得自己是一个管理者,不再需要充电学习。同时在他们的思想深处,学习也是无用的。

综上分析,教师培训低效的成因揭开了教师培训的面纱之后,其中最主要的是培训机构以及培训者没有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参训教师在教师培训中的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永远不会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培升.寻找有意义的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

[2] 波依尔,王晓平等译.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4-45.[A]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26.

[4]《新京报》2007年1月21日.

[5]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5.

[6]《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15日.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

[作者简介]

黄孝玉,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教师进修学校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在职硕士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和教育管理。

推荐访问:成因 浅析 教师培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