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怎么写报告 >

从《全元文》看元代江西文化的地域分布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元代江西文人各地分布不均,赣北、赣南不及赣中,中部最密集,吉安、饶州、抚州、南昌等路形成绝对优势;文人的分布州县也多不均衡,各路中心县多于同路的其他县。

关键词:全元文;江西;文化;地域分布

中图分类号:Z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50-03

一、地域界定

本文所要研究的区域范围是指今日的江西省境范围,包括11个省辖市、10个县级市和70个县,而非元代的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在今天的江西省所辖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元代设有13路、2个行省辖州、16个路辖州、48个路辖县和3个州辖县,其中,13路即龙兴路、吉安路、瑞州路、袁州路、临江路、抚州路、江州路、南康路、赣州路、建昌路、南安路、信州路、饶州路;2个行省辖州即南丰州和铅山州。元代,这13路、2个行省辖州、16个路辖州、48个路辖县和3个州辖县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其中,信州路和饶州路以及省辖州之铅山州直属江浙行省,路辖州之婺源州属江浙行省徽州路,其余均隶属于江西行省。

二、关于《全元文》

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的全国高校第一个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承担起了《全元文》这套书的编辑重任,由李修生主编,在大规模文献普查的基础上于1999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册。历时15载编纂成功,其中收录了大量元人别集中的著作和散篇文章,汇集了诸多不易见的材料。《全元文》共61册,1880卷,收文35000多篇,总字数约2800万,涉及元代作者3200余人,是有元一代全部汉文文章的总汇,在收集过程中对误收和漏收作了大量甄别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三、《全元文》所收江西文人的地域分布

经过统计,《全元文》所收江西13路人数多寡依次为:吉安路(57人)、饶州路(48人)、抚州路(39人)、龙兴路(36人)、信州路(19人)、临江路(17人)、建昌路(10人)、江州路(9人)、瑞州路(7人)、南康路(4人)、袁州路(3人)、南安路(2人)、赣州路(1人),另有4位永丰人,不明是吉安之永丰,还是信州之永丰,还有3位只注明籍贯江西,具体地方不明。达到10人以上的单个州县有:徽州路婺源州(27人)、饶州路鄱阳县(24人)、吉安路庐陵县(22人)、龙兴路南昌县(22人)、抚州路临川县(14人)、金溪(13人)以及吉安路吉水州(11人)。

四、元代江西文化地域差异分析

1.交通格局和经济格局。元明清时期,“运河—长江—赣江—北江—珠江则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南北通道。这条通道全长两千多公里,贯穿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广东七省市,在江西境内则占三分之一。”中国东南半壁赖以沟通江湖陆海,纵贯南北者殊此一途,从而形成了江西区域文化上的重要特点。这就很好地说明了元代江西的文化必定在全国发挥着重大的影响。笔者先从交通方面来详细分析元代江西出现以上五个文化富集区的原因。①徽州路婺源州文化亚区。元代昌江和婺水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条水道,连接徽州与鄱阳湖。元人丁复有诗:“荒凉秋浦时时酒,仿佛番江夜夜船。”番江,通“鄱江”,即婺水,今名乐安河,由婺源流经饶州路治鄱阳入鄱阳湖,是联系婺源与龙兴经济中心区的重要交通线。昌江在鄱阳附近与婺水汇合后流入鄱阳湖,是祁门茶等经济作物与浮梁瓷器外销的重要水上通道。位于婺水与昌江交汇处的鄱阳成为发达的商业中级市镇。②饶州——信州文化亚区。饶州、信州两路还是江西省通往江浙及福建地区的长廊。信江整个河段在元时都是可以通航的。元政府在信江沿线设有水驿,由鄱阳湖溯信江水路,经余干、安仁、贵溪、弋阳、信州(今上饶市)、沙溪抵玉山。由这可抵杭州,往南可到武夷山至福建省境。信江边的贵溪县西南八十里的道教胜地龙虎山,显赫的宗教地位加上信江驿道的便捷交通,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豫章文化亚区。治所龙兴地处广大赣江腹地与鄱阳湖的连接点,“南接五岭,北带九江”、“襟带江湖,控引荆越”,南北沟通珠江与长江两大水系,东西连接两湖与浙闽两大经济区,人称“吴头楚尾”。据载,当时的龙兴城“缘江而为城”,“受江右诸江之水,而衍迤宽广,安而有容”。优越的商业交通中心地位使龙兴城四方百货云集,商贾汇萃,“官盐法茗有饶乏,市利商功无算筹”,商品交易量相当可观。“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吉水(今江西吉水)的瓷器,袁州(今江西宜春)的木材,分宁(今江西修水)的茶叶,永丰(今江西永丰)、抚州(今江西抚州)的棉产品”。所以南昌的文化依赖自身良好的交通优势,相应地也很发达,南昌籍贯的人数达到22人,而龙兴路共达到36人。④庐陵文化亚区和临川文化亚区。临川境内河流交错,水系成网,1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流就有467条。本市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有抚河、赣江、信河三大水系。抚河干流全长317公里,为全市最大河流,也是江西省第三大河流。本市流域面积为1.59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91.9%。沿汝水(今抚江,上游为盱江)过抚州、建昌,在建昌、邵武交界处度杉关,可连接由邵武下汀州到潮州的驿道,也可由麻沙至建阳,上建溪,连接闽江干线。在赣东临川、赣中吉安也相继出现诸多“临川才子”及著名文学家。

2.政治背景。经济因素之外,政治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分布,省会城市既是一个省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与文化中心。重量级的教育机构都设在这里,信息灵通、交通方便、制度健全,便利了人才的培养。此外科举制度的延续,科举成功者一般会进入官场,在省会所在地任职。其中大多都是文化精英,这些人所构成的文化氛围,对各地文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成为人才荟萃省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中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必然使其周边的地区得到相应发展,以省会南昌为中点,沿着各交通线路和人们的交流而向各地辐射。这对于造就与吸引人才有着极大的优越性。

3.人口南移。人口的移迁流入,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他们把原籍的风俗习惯、传统观念、生产技艺带入了新的居住地,给当地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两者交融便形成了新的气象。大量移民将相对发达的中原文化带到了江西,并促成了“耕读治家”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与江西的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使得江西人进可入仕取得功名、退可家居温饱无忧。”这样一来,江西就成了保存、发展和弘扬带正统性的中原文化的理想基地,促进了那些交通比较便利、接收移民较多的地区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江西区域文化的进一步偏集。

4.地方教育与社会习俗。笔者认为在元代的江西,经济和文化二者的关系是先有经济的进步,然后才有重视教育的风气。但是,当地经济的发达不会直接产生重教的后果,还与人事活动和地方官的施政有很大关系。地方教育与社会习俗、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州县学校的普遍兴办,带来了封建文化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

元代江西文人辈出,文章被收入《全元文》的江西文人有273人,但各地文人分布不均,赣北、赣南不及赣中,中部最密集,吉安、饶州、抚州、南昌等路形成绝对优势;文人分布州县也多不平均,各路中心县多于同路的其他县,尤其是鄱阳、南昌、庐陵、临川四县最多。文人分布不均衡,这决定于自身的自然、人文条件和个性,也受境内乃至境外的政治形势、经济格局、交通格局和教育规模这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建明.试论江西进士的地理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4):205-226.

[2]谢宏维.论明清时期江西进士的数量变化与地区分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23-28.

[3]方志远,孙莉莉.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

[4]刘锡涛.宋代江西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5]宋濂.元史[Z].北京:中华书局,1976:4-1491.

[6]脱脱.宋史[Z].北京:中华书局,1977:11-2187.

[7]刘锡涛.吉安宋代文化发展成就略说[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1-64.

[8]李才栋.江西古代书院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0-213.

[9]杨濂.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8-412.

[10]王秀丽.元代江西行省的商业交通[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3):75-79.

[11]谢庐明.论江西唐宋文化名人群体崛起的社会条件及其影响[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3):41-45.

[12](宋)王象之.舆地纪胜[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13]许怀林.江西史稿[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14]林拓.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福建文化的地域性考察[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15]李修生.全元文[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元代 江西 地域 分布 文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