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报告诀窍 >

走,去英国拿补贴!

作者:jkyxc 浏览数:

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骗补”的各种消息满天飞,很多人对于企业依靠补贴来发展表示不满,其实,并不是只有中国对于汽车产业才有各种补贴,为了发展汽车行业,英国政府也是不遗余力地投入了形形色色的补贴,而且,他们并不“歧视”外国企业,所有补贴的发放,不分国籍一律一视同仁。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英国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名胜、留学热门地,事实上,作为近代科技发源地,英国不但具有强大的内在驱动的创新基因,而且还拥有强力的政府外部支持创新,这些对于面临技术突破挑战的中国汽车企业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何将英国资源与中国产业需求有效对接,近日,围绕相关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英国国际贸易部尖端制造与交通行业专员段晓明博士。

《汽车纵横》: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英国国际贸易部?

段晓明:英国国际贸易部有点像国内的商务部,是一个政府部门。这个部门有2500多个员工,大部分同事都是驻使领馆商务处的,比如在伦敦有总部,同事是分布在各国使领馆商务处,他们是我们一个系统的同事。在国内,我们除了北京大使馆还有上海领事馆、重庆、广州、武汉领事馆,这几个使领馆的同事大家在一起工作。

这个部门的职能简单来说是做两件事情,第一件是帮助英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帮助他们走出英国、走出国门,帮助他们出口创汇。第二件事情是吸引国外企业对英投资,拿国内的话讲是招商引资。这两件事情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

《汽车纵横》:现在英国的汽车产业情况如何?

段晓明:在欧洲,英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英国的汽车产业,现在在欧洲是一枝独秀,产量、销量都是正增长,近几年欧洲的其他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都是负增长,只有英国的制造业在欧洲表现比较强劲。英国目前的年产量是160万辆,日产的产量第一,第二是捷豹路虎,捷豹路虎的产量增长很快。

《汽车纵横》:对于国内的汽车企业来说,英国有哪些方面的资源值得关注?

段晓明:现在我们中国讲“双创”(创新、创业),我觉得英国值得国内企业关注的首先是创新力。英国是创新力非常强的国家,比如现在很热门的工业4.0,在很大程度上,工业4.0之前的工业1.0、工业2.0、工业3.0都是英国人引爆的。比如工业1.0是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引爆的,用机器来代替人力,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电气化其实是英国人麦克斯韦和法拉利引爆的,工业3.0就是计算机时代,而计算机是由英国人图灵奠定的理论基础。工业4.0的前身是互联网,因为智能的前提是互联,互联网其实是英国人Tim Berners-Lee开创的概念。虽然英国的产业化能力现在比不上美国、德国,但是创新能力还是一直还保持着强劲的态势。

在技术方面,尤其是制造业,国内一般认为,英国制造业在萎缩,但英国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还是很强劲的,萎缩的是低端的东西,高端的东西还在保持着,并且在持续发展,而且发展得很快。英国的汽车业有几个特点,分别是高技术、高端、高附加值、小批量,比如劳斯莱斯、宾利、阿斯顿马丁,一个车可以卖出几个车甚至几十个车的价钱,所以说英国高端的东西保持得很好。

英国的汽车产业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创新能力是通过赛车业得到的。比如,一级方程式的12个车队中有8个是在英国。每个赛车队都有上千人的工程师团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创新,每年要做一批新的赛车,而且赛车每年的指标都有提高,通过赛车业英国其实积累了很多可以用于乘用车的技术。现有的乘用车技术,好多是从赛车上移植过来的,比如涡轮增压技术、轻量化技术、储能技术,其实都是因为赛车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逼迫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现在赛车已经向乘用车转移了很多技术,还有好多技术是可以转移的,比如说赛车对于通讯的要求特别高,赛车速度那么快还要实时通讯的这种技术其实在汽车智能化、智能驾驶、等方面都会有用处。

其实英国的创新不光是技术创新,包括管理、运营方式都有创新。例如,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首先开创了飞机发动机租赁业务,他们现在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制造商,而是当成一个服务商,他们不是卖飞机发动机,而是出租飞机发动机,也就是分时租赁。航空公司用多少时间,收你多少钱,然后通过高技术预测什么时候需要检修,保证航空公司在这期间一直有可以用的飞机发动机。也就是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提供的是动力、服务,而不是提供发动机产品。 这个模式对于汽车行业也有借鉴意义,智能驾驶持续发展的未来,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因为下一代年轻人不一定非得拥有汽车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标准,他们对于汽车的理解可能就是为了出行方便,手机随时调来一辆车用就可以,这种模式就非常适合于制造商转型变成服务商。

此外,英国政府把智电当作下一个主攻的目标,专门划拨了2亿英镑专项资金扶持互联和智能驾驶工业的发展。大家都意识到这是汽车下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阶段,现在好多解决不了的问题靠智能都可以解决。汽车是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衣、食、住、行中的“行”是很重要的,“行”中的很多问题——高效、安全、绿色、舒适——通过智能都可以解决。

高效,就不多讲了,大家都明白。安全,如果能靠智能化把汽车碰撞的可能性消除,汽车会有很大的改观。现在好多汽车不管是材料或设计、验证,都是基于安全角度考虑。国内的汽车企业很头疼的事情就是如何通过欧盟的碰撞实验,这个实验要求非常高,这种高要求会使得汽车的材料、设计耗费很多的资源。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智能化解决碰撞的问题,汽车可以设计得非常轻、非常薄,不需要考虑碰撞的问题。由于高效,绿色的目标也可以达到。舒适,现在的汽车还需要人工驾驶,其实谈不上舒适。如果可以智能驾驶,车可以当作你的卧房,你可以在里面睡觉、休息。因此关于“行”的主要问题将来都可以通过智能化来解决,英国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资源非常多,比如谷歌收购的Deep mind,就是击败李世石的AlphaGo公司就是英国的,是美国公司收购英国牛津的一家公司。

此外,智能化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的技术难题,就是测试。我们都知道没有测试就没有制造,不能测试就制造不出东西。而英国的制造业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很多数据库,这是很重要的资源。米拉公司很强的一项就是测试,米拉的测试场很著名。我们最近拜访了好多家国内的企业,包括百度、北汽、长安和上汽等,他们对测试的要求都非常紧迫,这一块资源我觉得国内的企业也可以关注一下。

《汽车纵横》:刚才您讲到英国政府有2亿英镑支持智能交通的发展,能否有具体的信息?

段晓明:这个项目今年年初就开始了,详细信息可以查CCAV(Centre for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网站。这是一个英国政府专职的办公室,也就是“互联和自主驾驶中心”,它负责协调专项资金的发放。运作方式有点像国内“产学研”结合的项目863、973等,由主机厂、研究机构、大学等产业链相关方共同提出一些课题,然后企业出一半资金,政府出匹配的资金。

《汽车纵横》:没想到英国政府对于汽车行业的补贴力度这么大。

段晓明:2亿英镑仅仅是对于智能驾驶的投资,英国政府现在对动力项目有一个10亿英镑的专项投资,这个投入更大。

《汽车纵横》:英国政府投入10亿英镑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

段晓明:低碳化。低碳化不光是电动车,还包括传统发动机的技术的发展。政府的支持的研发资金在英国是相对比较容易得到的,英国的专项资金量本身不小,但是申请的人要比国内少得多,所以得到的机会非常大。

《汽车纵横》:外国公司也可以拿到这些补贴吗?

段晓明:在英国没有外资、内资的分别,在英国的企业都是英国企业,没有很明显的优惠,也没有歧视。不管是谁拥有的,在英国的企业都是英国的企业,都可以拿到政府的资金支持。

《汽车纵横》:英国还有哪些方面具有吸引力?

段晓明:英国的税收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大家都知道菲亚特是意大利的汽车企业,但是菲亚特全球的总部去年搬到伦敦去了,就是因为英国的税收很低。有好多公司在英国设立工厂或研究机构,吸引力之一就是政府的税收低。

《汽车纵横》:英国的先进技术怎么引入到中国?

段晓明:英国的特点就是小规模。英国的公司主要是产业链上关键技术的公司,没有很大的品牌效应。80%的手机都用英国公司的ARM芯片,但是没有人知道ARM公司。虽然品牌效应不明显,但是都是产业链上的一部分,而且做得非常精、非常好。这种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容易被其他公司兼并,因此英国有很多高科技企业被美国兼并,比如AlphaGo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小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技术许可”,他们的技术如果和中国的汽车企业配合,国内公司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毕竟英国技术积累得多,积累得时间长,可以加快我们发展的进度。

英国现在有四个示范区在做智能驾驶,分别是在格林尼治、米尔顿凯恩斯、考文垂和布里斯托尔,其中一个很有名的公司是牛津大学剥离出来的企业Oxbotica,它在智能化、软件、算法、地图方面非常好,是英国很出色的一个企业。

《汽车纵横》:英国在技术转让和许可上有管制吗?

段晓明:这个管制其实是非常透明的,在网上就可以查到。比如多少型号的发动机、多大马力,可以行驶多长时间,很细的指标都列出来。有一个手册,大家可以看到哪些东西出口或不出口,一般民用的东西不会有问题。

《汽车纵横》:对于中英合作,您最关心什么?

段晓明:我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把英国的资源和国内的需求对接,现在国内最大的需求就是创新创业。而英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创新,创业在以前也很厉害,包括蒸汽机的创业,把蒸汽机变成商业。现在创业方面比不上其他的国家,创新的能力还非常强。我觉得这方面的资源可以继续与国内的企业去挖掘,不光是企业方面,甚至包括研发机构,因为他们做了前端的东西,有时候企业还不太好接触。研发单位甚至包括大学,因为我真的是知道下一个人类的文明是智能,智能可以解决好多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智能驾驶。

国内现在对智能的理解,其实还浅。比如说德国工业4.0到了国内翻译成中国制造2025,其实智能化不光是制造,包括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而不是做东西而已,比如机器人做东西或者自动化,这是很肤浅的东西。这个非常深刻的改变就是把人类社会改变了,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技术会对人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觉得华为的老总任正非体会到了,但是一般的国内制造业没有体会那么深,这方面英国有很多资源,包括AlphaGo。AlphaGo只是一个公司,还有好多公司。这方面通过汽车业的无人驾驶会带动整个智能化社会的实现,我觉得和英国的对接会促进我们国家不会太落伍。

总的来说,我认为英国和中国面临着非常独特、独有的合作机会。从英国的角度来讲,我们有高端的技术和高端的能力,中国的优势在于有巨大的市场,通过更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所以这都是潜在的合作领域。

未来的合作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中国公司可以先到英国去开展科研,然后把相应的技术再带回中国来,用到自己的生产当中,比如像长安和吉利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第二步是更加长远的目标,将来可以把自主品牌的产品卖到英国、卖到欧洲去,这个是实现的高端产品化的目标,但是这个是比较耗时的长远的目标。

推荐访问:英国 补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