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报告诀窍 >

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活用艺术营造社区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馝ӟi'�vMw~y<u5ny_yʹOiM94N4}6O=ۭviI M<vx}n?] 计划:“觉得该中心预计通过六年达到收支平衡,目前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开源节流,中心的优势是地理位置便利及整合资源。从长远发展来看,商界赞助将是重要的出路之一,因此“品牌拓展”的价值尤为重要。[1]11

(四)富于特色——创意市集打造品牌

自2010年起,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开始推动“手作创意文化”,至今举办超过20次“JCCAC手作市集”,是香港定期举办的最大型创意市集之一,每次吸引近2万人次参观。活动例如:露天电影欣赏和座谈会、工作室导赏团、天台免费市集、天台自由表演舞台等。在“JCCAC手作市集”的带动下,近年其他具有各类规模和不同特色的市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开来,令艺术家和公众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该手作市集一年举办四次,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年青人通过文化创意方式来进行表达和分享,得到不少年青人的青睐。手作文化至今已发展成一个现象,彰显了文艺青年带动出来的本土文化特色,传播了一些另类的生活模式,体现其独特的价值观,承载了当地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本土原创的艺术产品建立具有活力的市场,从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五)建筑活化保育——修旧如旧

自2008年开始,香港政府开始推行“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其目标一方面在于:合理利用建筑遗产,通过对建筑遗产的改建形成新的文化地标及经济载体,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位于石硖尾工厂大厦的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是该计划的成功案例,另外还包括香港美荷楼青年宿舍(至今唯一保留的第一批公屋)、香港大澳文物酒店(即旧大澳警署)等。建筑活化的特征在于:

1.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的关注度,加强建筑遗产保护和再生的过程,合理地利用各方面资源。

2.促进地区发展

综合考虑了社会需求、建筑结构、空间形态等条件,选用适宜的历史建筑物,拓展其新功能,活化改造,并将其特色作为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艺术资源加以开发,增强地区的吸引力,促进地区的发展,通过新设计使原先的建筑遗产变成新地标。

石硖尾工厂大厦内至今保存着曾经出产“石硖尾制造”的机器,包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制机器、60年代的外国名厂印刷机以及外型独特的抛光机(图6),这些保留下来的珍贵民间历史文物呈现出“山寨厂”的兴衰历程。

三、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活用艺术营造社区

(一)营造自然艺术村

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一方面为艺术家提供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又面向大众,进行开放式的社区艺术活动,强调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中心定位为一个多元化的艺术村,将一边支持艺术创作一边推动当地艺术教育,汇聚艺术家,让他们互相交流,形成自然的艺术环境。作为本土创意发源地,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将创造无限潜能,并致力拓展社区文化空间,积极地进行文化建设和缔造“全人艺术”的社会。

(二)创意之都与民互动

2006年,香港深水埗区议会“关注贫穷问题工作小组”正式成立“石硖尾创意艺术中心”小组,有多个地区的NGO(NGO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并展开石硖尾创意艺术中心“社区参与规划计划”;2007年3月11日举行了首次社区参与规划论坛;2008年政府拨款并正式启动该计划。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把原先“艺术村”的定位扩展至与社区进行更多的互动,其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举办多样工作坊、机构培训、策展、实践展览等,并将活动延展至香港元洲村、白田社区,广泛向不同社区传播创意文化的种子。

(三)为创意人提供梦想舞台

在石硖尾工厂大厦,没有北京“798”的地段,也不及上海M50的规模,可是这里凝聚着艺术青年们的激情和梦想。有趣的是,不少驻场艺术家收集来自石硖尾工厂大厦内部的废弃物料,如钟表配件、塑料衣架、蒸笼、烛台等,他们以崭新的演绎手法创作出独具匠心的艺术装置,点亮工厂大厦,注入新的生命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一个用工厂废弃塑料衣架制成的头像雕塑,作品古怪而又震撼人心,是一位留在艺术中心工作的台湾小伙子张志平创作的,他已是“蚁穴”里小有名气的艺术家。起初驻场的不少艺术机构盈利不多,付出许多艰辛的汗水,但这里却是创意之源,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香港艺术工作者的坚持与热情。

结 语

香港赛马会创意中心最大的特色在于活用艺术创意来营造社区文化,让社群参与活动有利于互惠共生。这是让社群、社工、NGO、文化艺术工作者、区议会相联合的一种跨界别、再创造的集体创意。笔者认为,它体现了不同界别相互协作、理解的重要性,以及社区多元性是社区活化的动力。

香港赛马会创意中心不仅策划了一年多次的“山寨市集”与“工作室开放日”计划,加强艺术家与群众的互动,通过定期举行展览活动打造“多元化艺术村”;还通过“深水埗社区中小学艺术巡礼”、“校园艺术大使计划”等活动加强艺术中心与学校的合作,推动当地艺术教育的发展。[1]56可见,香港政府一手培育创意设计,一手着力打造创意教育,把“香港赛马会创意中心”当作创意基地与平台,将鼓励创作与推动教育双管齐下,并在政府、基金会、大学的合力之下推动香港创意产业,使之最终发展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创意摇篮。此种做法值得中国内地文化创意产业界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潘蔼婷.我们的石硖尾创意艺术中心——社区实践方案历程记录2[M].香港: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出版,2012.

◆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项目“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对江苏的借鉴研究”(项目批准号:c-b/2013/03/019)阶段性成果;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治疗”对推进社区艺术的积极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D29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硕士,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工艺美术设计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学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文化创意、艺术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推荐访问:创意 香港 艺术中心 活用 赛马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