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报告诀窍 >

2014年高考地理题型及方向预测

作者:jkyxc 浏览数:

一、注重“建构主干知识模型”的考查

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更多地关注主干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模法是解决地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模式。建构模型,就是从主干知识出发,建立层层关联的子知识点,最终形成知识体系的答题思路。利用建模法可以快速调动一个模块或单元的知识点,驾轻就熟地运用一个个知识点解决每步问题。

图13

例:(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解析】 首先,弄清影响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区位因素(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其次,在获取图中的信息后,调动学过的一些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林业的效益,如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进行建模答题。

【备考策略】 考生可从地理认知方式、知识系统和问题研究等方面进行建模,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方式可采用常见的思维导图或因果推导表等。

二、注重“现场学习型”试题的考查

概念、原理及公式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新课程高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有所突破。如2012年江苏卷同一岩层埋藏深度概念的考查,试卷考查的侧重点不再是考点的覆盖面,而是考查有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学习能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现场学习型试题”。所谓“现场学习型试题”,就是给定一些背景材料,让考生在考场学习,命题者按背景材料给出一系列题目,学生解题时再借助所学的知识来解题。而题目中提供的相关概念、原理、图表与公式等,往往不是考试说明要求的。解题时,考生要现场研究学习,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解题方法与思路,调动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准确解答。

例: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5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图5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B植被少C地势高D云雨少

【解析】 此题设计的“光合有效辐射(PAR)”不是考试说明要求的。考查的内容与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相关,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图中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题意和图中等值线信息,青藏高原光合有效辐射最大,生产潜力最大。第2题,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属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降水少,云量少,日照时间长。

【答案】 1D;2D。

【备考策略】 摸清出题者的意图,从所给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答题。

只要活得够长,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包括活着的问题。——科伦·麦凯恩

这世上有成千上万种爱,但从来没有一种爱可以重来。——菲茨杰拉德

三、侧重区域差异对比型试题的考查

2012年(江苏卷)比较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的气候、水耗差异,2012年(山东卷)比较江苏省和贵州省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原因;2013年(课标卷Ⅱ)我国西南地区和澳大利亚东北部气候特征的比较;(江苏卷)我国东、西部降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比较及成因;(浙江卷)新疆和美国棉花生产条件的比较,美国东、西部气温的比较及成因。但总体来说,同期的全国高考试题模式,更多涉及单个区域地理特征。2014年,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比较继续为高考的高频考点。①将会以最新区域图及材料为命题素材,通过图表对比的方式,着重考查两个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②以某具体区域为例,比较其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对比,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相互联系的认识,而且也能考查对知识的整体构建,形成建模能力,体现“知识——能力——实践”的网络化,还可以较好地考查考生将区域地理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进行系统化的能力,试题侧重考查考生把握不同区域共性和个性特点的能力。

例: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 、 、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 、 。

【解析】 此地为典型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题,考生可以抓住两个区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以及两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分析。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地势较为平坦;美国棉花带纬度低,光热资源充足,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所以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我国新疆地处内陆,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所以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和技术装备等。

【备考策略】 学生平时学习多采用比较法,使自己对区域差异和发展的分析更加完善、系统和深化,从而可以举一反三。比较中,更容易突出区域间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从而掌握分析一类区域的方法。

四、注重“开放性试题”的考查

随着高考命题思想的转变,能力立意的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考的要求。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试题的不足,特别在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封闭性试题所无法取代的优点。

例:(2013高考四川卷)下图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选择上图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解析】 此题为典型的开放性试题,考生答题不必拘泥于某一方面,可根据自己对试题的解读、已有的感性认识和思维方式,自由选择一个侧面解答试题。

左图:图示地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右图: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备考策略】 师生要经常训练和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做到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但要注意审题,不要画蛇添足,将各方面全答出来。

五、侧重生活中有用地理知识实践及决策的考查

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重视对现代公民必备素养的培养,倡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走进社会和大自然的过程中,领略环境与生活的魅力,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区域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身边的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例:(2013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 、 等自然灾害。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 。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让这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吧:我相信你的爱。——泰戈尔

但愿爱像割过的草地一样会重新长出来。——赫塔·米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灾害的关联性,以及应对地质灾害主要措施。此题强调课程标准强调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些知识与现实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密切相关,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技能。

【备考策略】 考生在平时要关注与现实生活、生产中密切相关的地理事象,特别是对身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事象,关注这些热点事件,掌握其中包含的生存之道和决策之道。

推荐访问:年高 题型 地理 方向 预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