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报告诀窍 >

重庆航交所的“速成”之路

作者:jkyxc 浏览数:

相比国内航运交易所老大上海航交所,以及后来陆续成立的广州航交所、武汉航交所,重庆航交所可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短短两年的时间,重庆航交所交易额从2011年度的17亿元跃升到2012年度的逾40亿元。尤其是航运要素的快速集聚,正在成就重庆这个西部重镇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霸主”地位。

天时与地利

重庆与航运密不可分。重庆地处中国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长江横贯重庆境内679公里,约占长江通航总里程的四分之一,水运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历史上,重庆就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航运枢纽。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重庆抓住了直辖、三峡库区和城乡统筹等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不断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使得重庆具备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基础条件。

以嘉陵江航道的变迁为例。随着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全部建成使用,草街至利泽航运枢纽的河段由五级航道一下提升到三级航道,通航船舶达1000吨级;支流渠江88公里航道由七级提高到四级,通航船舶达500吨级;支流涪江22公里航道由七级提高到五级,通航船舶达300吨级。嘉陵江真正成为西部地区的水上高速路,嘉陵江船舶的大型化、规范化、系列化和直达运输已成为现实。

港航基础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的不断改善,有力地助推了重庆航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以来,在航运业一片低迷中,重庆航运却创造了全国内河航运四个第一:船舶平均吨位全国第一。目前,全国内河船舶平均吨位为449吨,长江为850吨,而重庆船舶平均吨位为1637吨,是全国内河平均水平的3.6倍。

货运平均运距位居全国第一。当前,全国内河水路货运平均运距为294公里,而重庆为1262公里,是全国内河平均水平的4.5倍。

水路货运周转量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全国内河水路货运周转量为5536亿吨公里,而重庆为1219亿吨公里,占全国内河四分之一。目前,重庆水路货运周转量占重庆全社会货运周转量的60%,全市85%以上的外贸物资通过水运完成。同时,重庆水路运输企业也承担了大量的市外水路运输业务。

船舶平均单位能耗全国内河最低。目前,重庆船舶平均单位能耗仅为2.8千克/千吨公里,航运更加节能、高效。

尤其是2003年三峡成库以后,重庆市水运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了年均20%以上幅度的增长。

2011年底,重庆港口吞吐量和货运量双双迈入亿吨大关,成为长江上游“亿吨大港”。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40万标箱;船舶总吨位530万吨,平均吨位1800吨,分别是直辖之初的3倍、240倍、6倍。

政府的强大推力

对于发展迅猛的重庆航运业来说,航交所正是一个引领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并带来复合和叠加效应的载体。现代航运业的成功实践也说明,航交所带来的航运要素的集聚效应,将成几何级数地放大传统航运业的效能。

这个重庆航运业本身的内在需求,正好契合了重庆市政府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城市追求,并希求以重庆航交所的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人才中心、结算中心等“四个中心”的建设,来担当“航运总部经济”的使命。

重庆市政府为此专门对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航交所制定了蓝图:力争通过3~5年时间,长江上游地区航运货运交易量的50%、集装箱交易量的80%、长江中上游地区船舶交易量的70%通过航交所完成,全面提升重庆航运服务能力,周边省市中转量占重庆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的比重由目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组颇具挑战性的数据。重庆市政府却认为,这一组数据恰恰是对“航运总部经济”这个概念的数字体现。

在此背景下,重庆航交所的建设,已经远远超越了交通行业本身,而是成为重庆市政府支持和督办的一件大事。2010年5月重庆航运交易所建设工作正式启动,9月挂牌成立,12月1日正式入驻寸滩保税港区,12月底前正式运营。

这个创造了“重庆速度”的航交所,离不开重庆市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投巨资建设2000平方米的交易平台;设立了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的便利通关环境;对通过航运交易所的航运交易营业税和寸滩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费给予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同时,“十二五”期间,重庆计划再投资200亿元,加快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这其中包括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到2015年使四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636公里,实现嘉陵江、乌江等支流航道与长江干线“干支联动”;建设现代化港口群,到2015年,使全港货物通过能力达到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00万标箱;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到2015年,使全市船舶运力达到750万载重吨、标准化比例达到75%,5000吨级船舶成为主力船型,平均吨位达到2000载重吨;增强水运服务功能,以重庆航运交易所为依托,基本建成服务长江航运发展的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和人才中心;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继续完善船岸通信、视频监控等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主城、合川等6个区域性水上应急救援基地。

不一样的航交所

作为全球内陆地区第一家从事航运服务的交易所,重庆航交所在服务模式创新取得不少突破。

重庆航运交易所董事长何升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传统的航运交易范围窄,交易方式落后,信息传递不畅。重庆航交所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个“短板”。为此,重庆航交所成立后,建立了以“一网四平台”为基础的航运交易“网上市场”,即航交所门户网站、船舶交易平台、货运交易平台、航运人才交流平台和三峡旅游交易平台。“现在,利用网络、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和管理,已经成为重庆航交所工作的常态。”何升平表示,目前,交易所95%以上的交易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的。

这一平台显示出巨大的集聚效应。目前,重庆航交所已发展会员140余家,共有300多家港航、物流企业在航交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注册并开展交易业务,并与重钢、长航、重轮总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大宗货物水路运输入场交易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重庆航交所还整合了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港航EDI中心,进行服务和技术升级,建设成为交通电子口岸。

整合多种运输方式信息,实现“跨水”服务。一直以来,航运、公路、铁路的物流企业相对独立,于是,重庆航交所在多样的内陆运输方式上大做文章,通过渠道开发和信息整合,发布包括航运、港口、公路、铁路,甚至航空在内的多种物流信息。货主只需要到航交所,或登录相关网站,就可一次性了解到多种运输方式的价格和运力情况。

此外,重庆航交所正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大宗货物运输采购、第三方物流提供招投标服务,以及对航运贸易和交易,提供金融、保险、担保、结算、海事仲裁等中介服务。

加强合作,扩大影响。2011年12月,重庆航运交易所与上海航运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江海联运物流体系的研究探索,助推沿江建立大通关模式,并计划研发内河运价指数。

何升平表示,重庆航交所正在创新中丰富自己的角色:推进航运要素集聚和市场建设、开发航运融资和航运结算产品、研究内河航运发展趋势、建设交通电子口岸、推进航运人才建设以及落实重庆市政府水运扶持政策等多维度服务内容,让重庆航运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现今,重庆航交所正在成为航运要素集聚的热土。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台湾长荣、日本邮船、韩国韩进、法国达菲、中国中远等世界前20强著名航运企业中,有17家已在重庆设立办事处或建立子公司。世界排名第三的新加坡东方海皇已将其大中华区行政总部由上海迁至重庆。

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费维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航交所功不可没。重庆利用航交所平台,通过提升服务水平产生了巨大的集聚力。

推荐访问:之路 重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