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报告诀窍 >

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建设的新途径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推进“两化”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战场。江都园区设立的科学性、园区管理的专业性以及园区建设的统筹性、协调性、融合性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工业园区;管理创新;园区建设

扬州市江都区南濒长江,西傍运河。2011年经上级批准,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江都设区后如何深化改革,加快融入扬州市主城发展,正确发挥区域功能作用,成为江都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如何积极探索园区建设的新途径,江都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江都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都设有13个镇,各镇设立了工业集中区。从2004年江都成立“江都沿江经济开发区”以来,江都围绕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2013年度,全区有工业生产企业87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3家,实现工业开票销售601.3亿元,占扬州市工业开票销售的16.1%。四大主导产业开票销售433.7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2.1%,其中特钢造船产业开票销售108.1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开票销售50.3亿元、机械电子产业开票销售147.7亿元、医药化工产业开票销售127.6亿元。江都工业集中区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

一是各镇工业集中区分散。13个镇工业集中区管理各自为政,管理水平低,服务不到位,办事效率低。集中区之间缺乏相互关联,不利于城镇化建设和统筹管理。由于分散,各集中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地紧张、违规用地、无证用地等现象;由于分散,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配套服务功能不全;由于分散,各镇政府财力有限,大量的建设资金由政府筹措,造成政府负债过高,加大行政风险。

二是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现象严重。集中区布局过多,小而全、小而乱、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入园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不多。产业同构现象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三是产业集聚度不够,集约化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不长,企业间缺乏配套协作关系、缺乏分工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的优化整合,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过度发展,对资源环境、生产要素影响较大,工业经济发展出现滞涨现象。各镇工业集中区产业特色不明显,基本上是大杂烩。集中区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小,开发的新产品中缺少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

二、江都园区建设发展战略及园区功能定位

2014年,江都区围绕“融合发展、崛起苏中”战略目标,加快融入扬州主城,在规划布局、产业定位、重大项目等重点工作上,由扬州市统一领导,共同推进,努力打造名城新板块,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江都作为扬州中等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发展工业经济是其最大的产业分工和职能,承载重大项目建设与转型升级的重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江都在原有各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整合资源,确立“一区六园”,重新规划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重新组建园区管理机构,彻底解决原有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弊端,在园区建设上做了积极的探索。

江都按照园区建设意见,科学规划“一区六园”功能。江苏江都沿江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全面深化与先进园区结对共建,加快启动港口物流园、中小企业园、科技研发园三大“区中园”建设,奋力跻身国家级开发区。仙城工业园重点规划建设汽车产业园和智能电网产业园,启动台资工业园、欧美工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建设,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整合丁伙镇和邵伯镇工业集中区资源,规划建设创业孵化园和特色产业园。空港新城全面启动2平方公里先行区建设,实施骨干路网、安置房、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小纪产业园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与武坚、樊川等镇工业集中区的资源整合和产业互动。商贸物流园重点引导全区物流企业、专业市场“退城进园、二次创业”,引进品牌物流企业入驻。文化旅游产业园充分利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机遇,全面启动邵伯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挖掘文化资源、彰显生态特质。不在“一区六园”规划内的乡镇和土地原则上不再扩大工业用地,促其向园区集中发展。

三、江都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的探索

(一)融入扬州统筹发展,公共设施共建共享

江都设区后融入扬州市整体发展规划,积极策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宁镇扬同城化,实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联、产业合作和园区开发共建共兴、创新要素和公共资源共建共享。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江都区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工业经济与贸易业、文化旅游业等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在交通物流上,充分利用扬州泰州机场、长江黄金水道、宁启铁路、京沪高速和启扬高速贯通优势,打造立体交通运输新格局。在资源要素上,江都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的同时,充分发挥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融资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在产业定位上,依托现有企业,瞄准国家鼓励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广泛开展各类招商活动,推动全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充分利用现有9家博士后工作站、65家省级工程中心等“三站三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改革政府管理职能,园区管理去行政化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各镇政府侧重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安全环保等社会管理职能,将经济发展职能相对独立,下放给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承担经济发展职能,具体负责工业园区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招商引资和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探索园区建设公司化架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市场优化园区资源配置。园区管理去行政化,重点围绕四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市场化经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原则,对园区内道路、管网、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园区管委会引进发展基金、投资公司等建设,园区受惠企业逐年提成返还。二是对园区建设项目进行产业化运作。有偿转让园中园、工业项目建设经营权,对特色园、区域园、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整体打包建设,让投资者得到应有的利益,以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公开拍卖园区公用设施冠名权、广告使用权,生活服务经营权等。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建设融资新方式。成立融资服务公司,实行资本运作市场化,既解决政府负债过高问题,又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四是盘活土地资源。土地是园区最紧缺资源,根据园区总体规划,可以对部分商住用地进行挂牌拍卖,解决园区建设启动资金问题,达到“以园养园”。采用股份制形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标准化厂房和科技孵化中心建设,节省工业用地,降低企业成本。

(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园区集聚效应

按照打造特色园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实现“核心企业+配套企业+集群效应”的园区产业集聚模式。一是项目落户统筹安排。从源头入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新建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按项目性质、项目规模,安排进合适的园区落户发展。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由区重点项目评审会评审,统筹安排。由园外乡镇引进入园的项目,实行“飞地经济”管理,在税收分成、指标统计等方面,按“飞地经济”政策执行。二是推动企业抱团发展。明确产业升级目标,引导同类企业集聚发展、抱团发展,促成园区企业在产业链上进行专业化分工,提高产业集聚度。三是发展“园中园”。大力打造“欧美园”、“台资园”,加强江都产业园区与国外先进产业园的交流与合作,承接国际高科技项目和产业转移项目,努力使产业技术层次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提高园区外向度和科技发展水平。四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的革新改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推动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五是关闭整顿部分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一批“五小”企业,做好“减法”,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加大项目集聚力度,重大项目要向“一区六园”聚集。大力实施以企招商、以园聚商、以诚引商,坚持三次产业联动、国资民资外资并举,更加突出与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大型国企央企的合作。加大项目考核力度,更加注重对项目的体量以及项目对就业和税收的贡献、对产业和城市的带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质量指标的考核,更加注重对利用外资实体项目的考核。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加快工业用地规划调整,确保工业项目有地可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展深层次创新合作,探索建立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吸引一批高校技术转移分中心、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在江都落户,力争产学研合作项目能在“一区六园”取得丰硕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推荐访问:积极探索 新途径 园区建设 工业

相关文章:

Top